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84|回复: 0

朝鲜战争勾勒(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734
发表于 2021-12-15 06: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铁明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声称:“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是,只要简单了解一下历史事实,并不难发现这场战争至始至终都是一场国际战争;也不难了解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遵照联合国决议,维护远东和平,履行国际义务的合法性和正义性。而且历史上所能看到的一幕也只是中朝方军事上处于败势,谈判席上全面认输的场景。本文将以时间为序,对历史的事实做一简单的陈述与解析,以期为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一个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认知角度。文中所及史实,除特别注明外,将全部采用大陆学者的发掘成果。特别值得尊敬的是沈志华与杨奎松两位学者,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在中文资料方面捋清了这场战争的整体脉络。



1、越过三八线,破坏国际和平

文革后期的某一天,同车间的技术员老齐给我拿来了一本当时为内部出版的《六次危机》,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回忆录。随手翻了几页,有一段文字郝然跃入眼帘,写的是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越过北纬三十八度线,不宣而战。这与我从小受到的灌输完全不同。我们当时只知道,是美帝国主义悍然越过三八线,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消灭新中国。老齐也说感到迷惑。我俩都相互叮咛,不要乱传惹祸。

这场战争北朝鲜称为“祖国解放战争”;南朝鲜则称之为“625动乱”;中国大陆冠以“抗美援朝”,国际间统称:“韩战”或“朝鲜战争”。它本身作为一场国际战争,并无任何可以掩盖的真相,只是中国大陆的民众不被知道而已。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当日的平壤广播电台和次日的北朝鲜报纸如是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发起进攻,迫使朝鲜边防部队后撤并侵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土1-2公里。朝鲜政府立即命令反击侵略,并粉碎了其主力部队。6月25日当地时间早晨11:00时,北朝鲜政府正式向南朝鲜宣战。

然而,完全不同的消息则是美国驻南韩大使于6月25日当地时间早晨9:00时发回白宫的报告:“今天早晨,北韩军队以武力越过北纬38度线。”当日下午,联合国驻南韩代表也给联合国秘书长发回报告称:“6月25日当地时间清晨4:00时,北韩军队沿北纬38度线向南韩发动全面进攻。”

审视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对事实的分辨。

北纬38度线是1945年8月10日由苏美两国确认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北方由苏联,南方由美国分别对日受降。1948年8月,南方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仿照美国宪法经全民大选成立大韩民国;9月,北方则宣布成立以苏联为模式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后,苏?美两国的军队都分别撤离了朝鲜半岛。然而,南北双方都希望以各自的价值观念实现民族统一,以至三八线附近的军事摩擦不断。由此不难理解,第一点,北纬38线是依据苏美的双边国际协议确立的,任何单方面破坏这一分界线的行为即可视为违反国际协议;第二点,南北方的各自政府都是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政府,任何一方对他方的领土带有征服为目的的武力进入,都构成国际法上的侵略行为。联合国安理会于1950年通过的第82和84号决议都已经对此作了明确的定性。因此,1950年爆发于朝鲜半岛的是一场国际战争,并非属于国内战争的范畴。正如沈志华教授所诠释的,这是一场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逻辑”所导致的战争。

美军撤离朝鲜半岛后,北朝鲜领袖金日成一直在说服斯大林和毛泽东支持他对南朝鲜的军事统一行动。但是两位大哥起初都不接受这一要求。斯大林顾虑由此可能将美国的军事力量引入远东,使苏联在欧亚两面受敌。毛泽东则认为,任何统一南韩的计划都须在中共统一台湾,完全结束解放战争之后再说。但是1950年4月,在金日成访问苏联期间,斯大林同意了金的请求。因为他感觉到远东的战略态势出现了根本的的变化。首先是毛泽东完全控制了中国大陆;其次,美军已撤离南朝鲜;同时,苏联自己拥有了原子弹,据他的判断,美国不大会与苏联在亚洲产生核对抗。因为恰在此时,苏方破译了华盛顿与莫斯科美使馆的密码电文,洞悉了美军无意干预南北韩的军事冲突。并且早在1949年3月,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就表示过,朝鲜和台湾都在美国太平洋防御圈之外。1951年1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又重复表述了这一防线。可见,在朝鲜半岛可能爆发的冲突中,美国并未持有冷战思维。

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老谋深算,他又要把金日成拴在自己的足下,又不想承担战争风险。他指点金日成说到,毛泽东“非常了解东方事务”,“如果你受了欺负,我是不会出手帮忙的,你只能找毛泽东帮忙”。

金日成于1950年5月飞往北京,在13日至16日之间与毛泽东秘密会晤。他告诉了毛泽东,斯大林同意了他进攻南朝鲜的计划。并且很有信心的表示,美国不会出兵,或至少没有时间出兵,因为北朝鲜两?三个星期之内就可以结束战斗。当毛泽东询问他是否需要中国提供军事支持时,金日成傲慢地表示,北朝鲜有自己的军队,再加上南朝鲜共产党游击队的配合,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中国在军事上卷入。此时的毛泽东,一方面为斯大林未事先通报感到愕然;同时也被金将军铿锵有力的豪气所震惊。他立即打电报向斯大林求证。莫斯科的回电第二天就到。斯大林一如对金日成所说,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这个问题就应延迟决定,进一步讨论。斯大林把一个烫手的山芋甩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此刻该是如何回答金日成呢?当时他手里的中国大陆,千疮百孔,国步艰难,亟待苏联的援助,岂能漠视斯大林的建议。况且1950年这一年去解放台湾也确实力所不及。如果朝鲜的统一在中国的支持下取得胜利,那么等到中国统一台湾时,苏联也就必须得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再者,或许金日成到时还真不需要中国的军事介入?这是毛泽东当时合乎逻辑的思路。5月15日,毛泽东对金日成做了这样的表示:既然斯大林已经做出决定,他没意见;中国准备在鸭绿江摆三个军,美国一旦干涉并且越过三八线,就一定打过去。金日成说,只要中国同意就行,不用中国出兵。毛泽东在自己党内的权力争斗中善自为谋,偏狭冷酷,但在国际事务中却常常肝胆相照,宽宏仗义。这一气度在当年的朝鲜问题上已初见端倪,可谓一副“大国风范”。毛泽东在金日成的来回奔跑下,已先后两次把解放军中的5万多朝鲜族官兵连同武器装备拨给了北朝鲜。这次又碍着斯大林的面子,不得不对金日成当下的统一大业表示赞同。正如他自己事后所言:我多次说过,不可以打,应该估计到帝国主义会干涉。但金日成已经决心打了,斯大林也同意了。既然两国已经同意,“我坚决反对,也是不行的”。

美方恪守支持南北韩民主与和平统一的承诺,反对李承晚所声称的北上统一朝鲜半岛的武装计划,所以对韓國的武器援助种类严格限制于轻型防御型装备。1950年春時的大韩民国国民军总兵力为9.8万人,主要是改编过来的原日军人员,除了12架联络机和10架训练机,没有战斗飞机和重炮装备。而朝鮮人民軍规模约17-20万人;装备有114架战斗机和78架轰炸机,274辆苏制T34坦克和200门重型火炮;核心力量为从苏联和中国大陸返回的官兵。至1950年5月底,苏联对朝援助的各类现代化武器与装备到位。由苏联军事顾问团协助制定的先发制人的进攻计划告成。斯大林当即批准了该计划。6月10日部队到达预定的进攻地点。此时南北双方的军力对比如下:

军队人数1:2步枪1:2机关枪1:7冲锋枪1:13坦克车1:6.5飞机1:6北朝鲜占据压倒的优势。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受命参加进攻的朝鲜人民军7个师以反击南方的武装挑衅为由,全面越过三八线。于是,二战之后,一场对世界历史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爆发。

不难看出,在战争的准备阶段,中?苏?朝三方尽管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但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历史使命在意识形态上已将他们牢牢地拴在了一起。而此一点正是三位共产党兄弟同谋发动朝鲜战争的另一形式的“冷战思维”。



中共出兵,一场侵略战争

北朝鲜大军有备而来,于1950年6月25日凌晨越过三八线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当日上午9:30即占领韩国古都开城。第二天连克春川?抱川及东豆川三镇,包围汉城。隔天后,28日拿下南韩首都汉城。之后于7月底,人民军已进抵洛东江。南韩军残部与增援的十万美军统统被围困在朝鲜半岛最南端的角落—釜山港。8月中旬,人民军大举攻破美军沿洛东江所设的坚固防线。至此,统一朝鲜的战斗即将进入尾声。金日成通过平壤电台发布命令,要求人民军将士务必在8月底之前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朝鲜半岛,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使命。

然而,美国及联合国军的大举介入,却让金日成将军的宏图功败垂成。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政府便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朝鲜对南韩的武装进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27日宣布,美国将派遣军队参战,以支持南韩;同时还将派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任何可能的进攻。美国的激烈反应本也在斯大林,金日成和毛泽东的预料之中,然而,三人之中并无人能想到美国军事力量的大举介入。特别是,由于斯大林以联合国继续让台湾国民党人为中国的合法代表为由,撤回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如此一来,联合国不仅在美国的推动下于6月27日就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的决议案,“断定”“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施行武装攻击”,“构成对和平之破坏”,“要求立即停止敌对行动”;而且于7月7日在安理会顺利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包括美国和韩国在内,先后有16个成员国派出了军队,5个成员国派出了医疗队,对大韩民国提供军事和医疗协助的地面部队总数迅速达到50多万。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联合国军受美国统一指挥,行动向安理会報告,结果,美国的干预在国际上合法化不说,而且力量的对比也很快不利于北朝鲜。

1950年7月2日,中国第一次主动表达了准备参战的意愿。该日,周恩来约见苏联大使罗申,表明了对美国和联合国声明的坚定的反对态度。并且表示,中国将在中朝边境部署9个师的兵力,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可以化装成人民军入朝作战。同时,还希望苏联空军能向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当然愿意看到中国成为朝鲜的军事后盾。他很快回应:“我们认为,集中9个中国师在中朝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正确的。……我们将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此时的斯大林对战争形势的估计尚且乐观,并不认为美国会在朝鲜打大战,志愿军入朝只是一种万一的准备。

与斯大林的想法有所不同的是毛泽东。早在8月4日,还在人民军节节胜利,其他人都在乐观朝鲜即将统一的时候,毛泽东在这一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强调指出,美国仍然有在朝鲜腹背发动登陆战的可能性。他说,美帝是不会甘心失败的,要准备美帝大举进攻朝鲜。如美帝得胜,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八月底渐至,釜山这处小港仍然久攻不下,毛泽东日益感到形势的严峻程度。他一面提醒斯大林,战争即将长期化;一面指示军委,集中12个师以便机动。

时值八月底,战事胶着,斯大林也感到事情不妙。但是,他仍然寄希望于最后的五分钟。8月28日,他致电金日成,继续打气。他说:

苏共中央祝贺金日成同志及其战友在伟大的朝鲜人民战争中,在金日成同志领导下取得的辉煌胜利,苏共中央毫不怀疑,外国干涉者将会很快地被赶出朝鲜。……金日成同志不要忘记,它的盟友现在和将来都会支持他。……我们可以补充提供攻击机和歼击机给朝鲜空军。

金日成倍受鼓舞,他复电斯大林说:

我们对你的关注深深地打动,并对您的热情参与和忠告,向您,我亲爱的导师,表示感谢。

9月1日,最后五分钟的战斗开始打响。金日成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把美国人赶下海去。人民军最猛烈的攻击一波又一波地持续了近十天。但是美军顶住了北朝鲜军队的拼死进攻。至9月13日,最后五分钟的战斗已经完全告吹。而让毛泽东忧心忡忡的美军腹背登陆的作战部署已经悄然到位。

朝鲜半岛呈狭长形,最窄处为汉城附近,仅100公里左右。仁川港即在此处。9月15日,经过周密准备的美军仁川登陆果然一举成功。朝鲜半岛被拦腰切断。9月25日,汉城即告陷落。尚州,安东,清州等重镇相继失守。固守釜山的美军已开始大举破围北进。金日成的所有主力都集中在南方,已处于被迅速围歼的的险境。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联合国军占领整个朝鲜,美军开始名正言顺地跨过三八线。

先是斯大林泄了底气。9月27日召集政治局会议,严斥朝鲜人民军和苏联军事顾问的无能;责成苏驻联合国代表与美国接触,寻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

再是金日成腰杆也开始打折。9月28日的朝鲜劳动党政治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必须要向苏联请求直接的军事援助。于是,一封恳切的求援信立即通过苏联大使转给斯大林。信中还写到,如若苏方不便介入,“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织国际支援部队,给我们的斗争以军事援助。”

此时的毛泽东已成了拯救朝鲜的唯一救星。10月1日,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在同一天既收到了斯大林建议中共参战的电报,也见到了带着金日成求援信的朝鲜特使。形势紧迫,毛泽东叫来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紧急磋商对策。出兵朝鲜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但是,与战争初期相比,战局已经完全恶化。美军的战斗力不可被藐视。全部苏式装备的人民军已经不敌对手,而靠从抗战和内战中缴获敌人五花八门各种武装装备起来的解放军,是否就可取胜?况且还要考虑战争对刚刚开始的国内经济建设的影响。其他领导人物都开始有所顾虑。而毛泽东的逻辑是,第一,武器的问题苏联方面可以解决;第二,中国有后方近,兵力多的优势;第三,决不能让美帝压到鸭绿江边来,否则无论对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安全,麻烦将更大。会后,毛泽东立即起草了给斯大林的复电,中国准备出兵。

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召见印度大使,要他转告美国人,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要“管”。可见,中国自己也认为三八线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分界线。

准备出兵的复电尚未发出,次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却使得毛泽东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是次会议上,令他吃惊的是,几乎所有的中共领导人特别是军队将领一致对同美军作战没有把握。原准备委以志愿军总司令重任的林彪,尤为悲观。毛泽东随即于10月3日深夜约见苏方大使,通过他回电斯大林说,中方军事装备极差,与美军作战尚无胜利的把握。“这样做极可能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会被拖进战争。……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就会被彻底破坏,这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满。因此,目前最好还是耐心一些,不派出军队”。

毛泽东的电报使斯大林感到自己的如意算盘似乎要落空。他原本盼望中国卷入朝鲜战争,一则可阻挡美国势力在亚洲的扩张,一则可加深中国对苏联的依赖。他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中国改变态度。10月5日,一份言辞恳切的电报迅即传到了毛泽东的手中。除了对毛泽东的担心逐一解释而外,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对中国的参战提供军事援助:

当然,我也考虑到美国尽管不想打大仗,但为了维护其威信,可能要卷入这场大战,这也会把中国拉入这场战争。苏联由于与中国有互助同盟条约,也将卷入战争。我们对此应该惧怕吗?在我看来,不必惧怕,因为我们联起手来将比美国和英国更强大。……如果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让他现在就来吧。

其实这番颇具煽动性的言辞,对于毛泽东而言完全多余。毛泽东岂能惧怕美帝国主义。他准备参战的基本立场并无改变。只是需要时间来提升党内领导者们的士气和做必要的军事准备。彭德怀由西安赶回北京,持积极态度站在毛泽东一边,领导圈子的气氛有了改变。毛泽东颇为满意。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同日派周恩来与林彪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落实武器援助和空中掩护的问题。

现在到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彼此较量的阶段。两者都是经过权力斗争严酷洗礼的共产党巨头。斯大林在高加索的度假别墅里接待了周,林二人。在这里,斯大林力图控制谈判的走向,因而事先设定周恩来必须通过苏方的渠道方能与北京联系。周恩来和林彪也奉命提醒斯大林,如果装备援助不能兑现,中国的入朝作战计划就可能无法实施。一轮谈判下来,斯大林与周恩来联名发电报给毛泽东说,既然中国心存犹豫,那么就让人民军残部撤到中国,让金日成成立流亡政府。还说,他并不担心美军陈兵苏联的亚洲边境,反正他已与美国在欧洲对峙了。后面一句分明是谎言,只不过意欲刺激毛泽东的自尊心。他很清楚地知道,毛泽东不愿意看到美军陈兵中国边境;更不能接受一个要靠中国供养和保护带着残兵败将的流亡政府与东北的朝鲜族联合,并不断地跨境与美军交火。

毛泽东怎么办?如果不出兵,美国军队就在鸭绿江的另一边,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都在它的打击范围之内;同时,斯大林将要记恨中国,不要说军事装备,所有的经济援助都有可能归于零;更甚者,他还极有可能借口防御美军而在东北长久驻军。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兼军事统帅,一向崇尚人的因素;但他属下的将领们则要带兵攻占山头,当然把武器和空中掩护看得至关重要。对此,毛泽东不能不依赖于斯大林。10月13日,毛泽东在与政治局其他领导人商讨过后,采取了一项在与斯大林讨价还价的同时,继续按原计划出兵的方案。出兵朝鲜是毛泽东的初衷,但是最后的决定却是在另一个巨头的强压和算计中作出的无可选择的选择。个中的酸涩滋味,只有当时的毛泽东自己方能感受得到。

10月14日,当斯大林得到中国仍将按原计划出兵的通报后,自然兴奋无比。他当即决定,以最快速度出动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然而,周恩来在进一步的谈判中才突然发现,苏联为了避免与美国人的直接交手,所谓的空中掩护只限于志愿军后方的东北地区,并不配合志愿军在朝鲜的地面作战。斯大林似乎把当初他所表示的“卷入战争”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再者,为了防备中国得到苏联装备而不与美军作战,斯大林还通知周恩来说,只有在中国军队进入朝鲜后才能开始运送装备。面对斯大林的小肚鸡肠,要说毛泽东不有所顾虑也难做到。但最终,他还是在18日电告志愿军总部:“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

两位政治巨头相互利用了对方的需要和担心。毛泽东用苏联的军事装备迅速实现了自己军队的现代化;斯大林则把中国推入了抵挡美军在亚洲扩张的战壕中。金日成玩火捅乱子,自己的部队遭美军围歼,只能任两个大国随意摆弄。1950年10月19日晚,为避免中美正式宣战而冠名为志愿军的中共野战精锐部队,“雄赳赳,气昂昂”,于安东(今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集安)等多处地点跨过了鸭绿江。但是,当时的中国和全世界都未看到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因为那是秘密参战。10月25日,志願军首战告捷,以第118师两个团的优势兵力于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设伏,重创南韩军。致其第6师2团3营的750人损失350人。中共即将该日作为志願軍赴朝作戰紀念日。

显然,中共正规军参战时联合国军并未侵入中国领土,志愿军是不宣而战,主动跨越中朝边境袭击联合国军队。联合国大会于1951年2月1日通过第498号决议,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介入朝鲜战争是侵略行为,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停止对抗联合国军,退出朝鲜半岛。

至今,也无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当时美国有进攻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企图。事实是,对于当时的美国,敌人是苏联,而非中共国。美国在介入朝鲜战争之初,就确定了“有限战争”的原则。1950年6月30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致函东京远东司令部明确表示,第七舰队的任务是“捍卫台湾,阻止中共对台湾的袭击和侵略,同时确保台湾的国民党不会利用台湾作为基地对中国大陆发动袭击。”杜鲁门政府也一直在努力避免在朝鲜战场上与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发生冲突,因此而没有接受蒋介石遣兵参战的要求。麦克阿瑟在1950年11月25日就朝鲜战争前景作判断时就曾说,“等他们(联合国军)到鸭绿江边时,我们就回家。”“我想确保他们可以吃上圣诞节大餐。”乔治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斯图克分析指出,“美国没有意图征服中国还因为对于美国来说,当时的全球战略重心是欧洲,并非亚洲。美国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向欧洲盟友和世界证明美国是可以信赖的领导力量。”习近平的所谓“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的陈词,至多只是一种主观臆想,或蒙骗中国百姓的谎言。



3.五次战役,被迫谈判求和

自1950年10月19日,中共军队入朝,鏖战两个月,可谓让全世界震惊。志愿军在尚未得到苏方武器,完全没有空中掩护的装备劣势下,接连两次战役,第一次,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历时12天;第二次,11月6日—12月4日,29天。竟然将准备打到鸭绿江边回家过圣诞的麦克马瑟将军又逼回到三八线。

最早把停战问题摆到桌面上的是以印度为首的11个中立国。11月25日,它们联名向中国呼吁,希望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停在三八线上,以便结束这场战争。

这时,毛泽东和斯大林难得想到了一起。斯大林鼓动说,志愿军应当趁热打铁。毛泽东则信心十足地筹划要在半个月内再歼灭美军四、五个整师。但是,以保卫世界和平为口号的共产党人却无法绕过中立国的和平倡议。1950年12月9日,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大向印度代表表示了愿意看到联合国和美国关于停战的具体建议。这些中立国家何曾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为此而倍受鼓舞,立即推动联合国大会于12月14日通过了由印度等国提出的停火案。联合国大会主席等三人组成的朝鲜停火委员会随即成立,并很快致电中共国表示愿意谈判停战问题。对付停战谈判,毛泽东早已轻车熟路,在五年前的重庆谈判时,他就是让蒋委员长先吞下了定心丸,才有了之后的虎踞龙盘。他一方面示意和平,一方面决心再打一仗,越过三八线。当他对第三次战役已可操左券之时,周恩来授命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不会上联合国所谓“停火”方案的当。除非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美国军舰撤离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否则绝不停止战斗。这些参与提案的中立国方才明白,伍修权只不过支了一个虚招。这是中朝方第一次放弃了谈判的机会。

第三次战役从1950年12月31日一直打到1951年1月8日,仅仅9天时间,战果辉煌。志愿军将战线南推100多公里,并且连克美军的补给基地仁川港和南韩首都汉城,接近三七线,无论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异常兴奋,已经开始构划如何将联合国军彻底逐出朝鲜半岛的下阶段战役。志愿军总部在三次战役后的动员令就要求:“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

然而,1月13日,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新提出了包括五项内容的和平议案,

1.立即实现停火;

2.举行政治会议,以恢复和平;

3.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朝鲜,并采取措施建立统一政府;

4.制定出管理和确保朝鲜和平和安全的临时办法;

5.由美、英、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代表举行会议,讨论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一方面,这个事先几个小时才通知美国的新议案使美国政府进退维谷。正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出的,同意这个议案,将失去韩国人的信任;不同意则会失去联合国中的多数支持。而且尽管美军似乎在战场上处于下风,但是,他们并不想将停火线划在三八线以南。而国务院最后决定支持这一议案,因为他们希望并相信,在军事态势上显得处于上风的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

另一方面,平心而论,这对中共是一次好机会。因为志愿军连续作战,减员已近10万,急需休整;同时,现在谈判可将停火线置于三七线附近;再者,五点方案已将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列了进去,而这正是毛泽东梦寐以求的。然而毛泽东对此则有不同的解读:五点方案说明了美军已无还手之力。接下来,他们或是微弱抵抗,撤出朝鲜;或是在釜山大邱一线顽抗,直至确信徒劳而被迫撤出。横竖是个撤出,何不宜将剩勇追穷寇,一鼓作气,早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毛还可能认为,到那时,再谈台湾和联合国席位问题将会更有实力。斯大林也又一次和毛想到了一起:中国人没有苏联的装备已经不断取胜,现在苏军装备已陆续到达中朝边界,当然可以再组织一次战役将美国人赶出朝鲜。基于这一情况,周恩来于1月17日致电联合国,明确拒绝了五点方案。理由与前次一样:

先停战后谈判的原则,只便利于美国维持侵略和扩大侵略,决不能导致真正的和平,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不能予以同意。

周恩来再次重申,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朝鲜;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朝方第二次放弃了和谈的机会。

随后的事实证明,这是共产党方一次战略性的决策错误,其成因主要是对双方力量的误判。其实当时志愿军已成“强弩之末”,真正“无还手之力”的不是联合国军,而是志愿军。这种无法否认的,而且不可扭转的力量对比早就蕴含在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中。当时约3万联合国军被约12万志愿军分段包围,最后还是以相对于对方约四分之一的伤亡,重创志愿军,成功突围;且能携带重型装备和护送9万多难民自兴南港撤离。在第三次战役中,中朝军队虽然重越三八线,但联合国军是有计划撤退的,并没有损伤自己的战斗力。而当毛泽东把志愿军的军事目标从“把美国军队赶过三八线”升级为“把美国军队赶出全朝鲜”的时候,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这是一个超越“进攻顶点”的指挥错误。这个“顶点”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完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果不其然,之后的形势,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军事方面都发生了逆转。由于中方拒绝了五点方案,联合国里的舆论更加对其不利,一些中立国家也开始倒向美国。2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过了第一委员会的报告书,即第498号决议,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介入朝鲜战争是侵略行为,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停止对抗联合国军,退出朝鮮半島。过了三个多月,又通过提案要求成员国对中国实行禁运,这样做的国家数目很快达到45个。中国瞬时间就在国际上孤立了。联合国军也正在此时开始为下一阶段的战略反攻做好了准备。从之后的战况发展也可以看到,志愿军的伤亡和被俘,也绝大部分都发生在这次拒绝谈判之后。

第四次战役仓促而起,由反击美军1月25日的大举进攻到4月21日结束,长达87天。是次战役,志愿军遇到了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失利。早在1951年12月25日李奇微接手指挥美军地面部队后,他就认为,美军并没有重大损失,只是士气不振,而中国军队的弱点在于缺乏现代化装备和后勤保障,致其连续进攻能力有限。所以,美军完全有能力守住现有阵地,甚至应该立即组织反攻。在中国拒绝了联合国五项停火议案以后,1月25日,李奇微集中地面部队及全部炮兵、坦克部队(总兵力约25万余人),在空军支援下,发动了全线进攻。此时,美国人对中共军队的运动战已经开始适应,特别是由于志愿军战士每人身上所带粮食弹药有限,连续作战能力不足1周,联合国军总是利用其几近衰竭之际反击。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志愿军损失达5万多人,被迫放弃了刚占领的仁川和汉城,全线后退100多公里,重回三八线以北。

但是,斯大林在第四次战役期间始终对志愿军的作战倾注极高的热情。在2至3月之间,他下令苏联空军入朝作战,向志愿军提供朝鲜境内空中掩护;无偿向志愿军空军提供372架最新型的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37个步兵师、4个炮兵师和4个高炮师的装备完全配齐;此外,还继续提供6000辆汽车,等等。这一期间,中苏两国可谓是战友加兄弟,毛泽东显然倍受鼓舞。尽管第四次战役已经使他意识到了战争可能会是长期的,但是,他还是存有毕其一役解决问题的希望。斯大林的积极态度助长了他的冒险欲望。

4月22日—6月10日,共持续50天,这是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打响于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第四次战役已经完全失利,为何开打得如此性急,难道还想出其不意,或是求胜心切?战役开始,彭德怀就发现战况十分不利。对方完全掌握了志愿军的作战规律,而且机动性强,相互配和紧密而使志愿军难以发挥运动战的长处。这一十分不利的战况从开始一直延续到整个战役的结束。联合国军则于5月20日发起全线反击,中朝军队被迫撤退,并遭受极大损失。其结果是战线平均后撤近20公里,部队损失严重,有两个军的兵力被分割包围,险遭覆灭,虽多数逃脱,但仍有60军的180师整师被歼。志愿军1.7万人被俘,为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被俘人员的80%还多。

先是6月5日毛泽东与金日成在北京会谈,彼此面面相觑,共同认为这仗打不下去了。毛随即派高岗去莫斯科,向斯大林陈述朝鲜战场的困境与和谈打算。高岗在莫斯科,与金日成一道说服了斯大林需要进行停战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串酸葡萄,他在6月13日给高岗的电报中指示他与斯大林协商争取停战的方法,并提到:“联合国实际上已成为侵略工具,所以中国现在不认为进入联合国有特别意义。”即便如此,毛泽东仍然不想向美国示弱,他表示或是等待美国先提出和谈;或是由苏联向美方试探停战的意向。斯大林倒是乐于配合,6月23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发言提议朝鲜交战双方停火休战。6月27日美国驻苏大使柯克向葛罗米柯确认了苏联政府的意向。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通过广播电台正式提出停火建议。7月1日,中朝方面对李奇微的建议做出了积极的反应。随后,7月10日,漫长而艰难的朝鲜停战谈判在双方军事接触线中朝一侧的开城正式开始。

纵观五次战役,运动战是毛泽东的基本打法,只不过每次的具体运用有所不同。前三次主要采用正面进攻,侧翼迂回,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对方。同时打近战、夜战,出其不意而制胜。美军一是低估了志愿军的数量和素质而轻敌,最初以为志愿军不过民间的志愿群体,人数区区7万;二是对志愿军的运动战不能适应,顾此失彼,穷以应付,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正如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于1950年12月3日对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所承认的: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因此,第一和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取胜不能不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第三次战役则更是一次籍以联合国军战略撤退的象征性胜利。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是一面防御,一面诱敌深入,实施反击。第五次战役则是以部分兵力实施突破,纵深挺近,以求割裂对方防御体系,分割包围,配合正面突击,各个歼灭敌人。但是战争进行到这一阶段,美军已经完全读懂了运动战的诀窍,在组建东西相连的防御体系的同时,以快速机动的战役预备队及时堵塞缺口,使志愿军的战术难以奏效。志愿军后面的两次战役完全失败。

离开战争与和平的大课题,谈判只是战争的救济手段,往往是战场上的失利一方通过谈判以寻求喘息或止损的机会。而战场上占据优势的一方除了政治原因或策略上的考量之外,则往往不愿诉诸于谈判解决争端。除了中立国提出的和谈建议之外,中国通过苏联在联合国表达的停火提议则是属于前者,即在战场上失利时的被迫之举。要说联合国军是被迫和谈也没错,因为当时的形势似乎也已难以使他们再回到鸭绿江边。只是中共为不丢颜面,只说美国人的“被迫”,而从不提自己的”被迫”。

作者袁铁明澳大利亚悉尼

yuantieming@hotmail.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1 15: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