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46|回复: 0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历久不衰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591

回帖

3581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3581
发表于 2022-3-29 2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数世纪以来,吟游诗人描述人性善恶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
作者/蒂安娜‧丹宁(Tatiana Denning )翻译/文青衿

1.jpg

2016年4月19日,威廉‧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四部合集在伦敦佳士得国王街的拍卖会上首次公之于众。(Chris Ratcliffe/Getty Images)


“整个世界是一座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罢了,
他们有上场,有下场。
一个人一生扮演好几种角色,”

——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注)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William Shakespeare(As You Like It)

我才学疏浅,尚无资格教授莎士比亚文学课,但他作品中博大深邃的智慧如宝藏一般,仍待人发掘。我相信这些往古的智慧在当今的社会依然适用。

年少时,我曾认为莎士比亚只适合常春藤盟校里那些叼着烟斗、夸夸其谈的老学究。其作品的语言晦涩难懂,故事又似乎只是为特定时期的特定人群而写。

直到我高中英语老师裘蒂丝‧杰克( Judith Jack)为我释疑解惑,才让我懂得如何欣赏莎士比亚的著作,至今仍受益良多。

高中老师的启发
我是在西弗吉尼亚州埃尔金斯(Elkins)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就读高中。杰克女士可以说是学校里一位最优秀的、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她有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把该学的内容分解、再行解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杰克女士的儿子 T.L.,也是我高中的同学。最近,我联系了他,请他代问他的妈妈(杰克女士)是否愿意分享她当年教授莎士比亚文学的心得。杰克女士欣然答应。

杰克女士现在居住在佛罗里达州一个名叫“群村”( The Villages)的老年社区,虽已80岁高龄,但思维依然敏锐。当问及她最喜欢莎翁哪一部作品时,她吟诵了吟游诗人的这段经典:

“明日、明日、复明日,无觉无察,然日日接踵至……”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译注:这是《麦克白》著名的诗句,描述麦克白在妻子去世后对人生空虚无奈的感悟。时间于他而言,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他无力抗拒,因为时间也同样会将他带入那个不可避免的结局。)

我请教杰克女士,如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授莎士比亚文学的方法,那并非易事啊。

“莎翁的语言确实会令人望而生畏,”杰克女士回答说: “(在课堂上)我本可以让学生读,然后再跟学生说这里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但我觉得如果我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知识点可以随时停下来解释,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我在诵读莎士比亚作品的时候,我的表情、表达方式、抑扬顿挫都会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

的确如此。杰克女士不只是在朗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她充满热情的表达方式,就像在表演单人剧,极富吸引力。我总是盼着上她的每堂课,猜度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杰克女士提到:“遇到艰涩难懂的语言,如果有人能解惑释疑,你就容易跟作品产生共鸣。”

杰克女士当然明白,莎士比亚的作品蕴含的智慧是深远的。

她这样讲:“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如果我们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注定要重蹈覆辙。”

背诵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独白是杰克女士对这门课的要求,虽然不易,但努力是有回报的。

杰克女士说:“我希望通过让学生记背那些诗句,他们可以努力学习,并从中学到一些对他们有益的东西。当他们这么做时,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对努力背诵得到的回报感到满意。”

事隔多年,我依然记得当年背诵的许多诗句。而我们很多人都有同感。

“很有意思,当我遇到以前的学生——他们现在也已经四五十岁了——见到我时,还会引用当年我在课堂上让他们背诵的莎士比亚名句”,杰克女士表示,学生能复诵诗句,说明当年的教学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似乎莎士比亚精深的智慧之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jpg

图说:一幅版画描绘了莎士比亚(1564-1616 年)在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朗诵作品,时间约为1600年。(Getty Images档案照)

行事要端正
莎士比亚文学描写了很多令人引以为戒的故事,无不在阐述行事要端正的重要性。他笔下的角色有着各种人性缺陷,这些充满野心、复仇等恶习的人,表现出的行为与正义、良善的好人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充当着与道德、正义相反的角色,提醒我们潜伏在内心深处的自私、黑暗的因素很容易失控,引诱我们走上毁灭之路。

西北大学教授雷吉娜‧施瓦茨 (Regina Schwartz) 在《德律撒新闻报》(Deseret News,或译《德述理新闻》) 的一篇题为《莎士比亚身后四百年仍在教导我们善恶是什么》的文章中说:“当你看完莎翁的戏剧、走出剧院的时候,你的是非观会更加清晰深刻。部分原因是他塑造的角色扣人心弦——就和我们一样,有的比我们伟大,有的比我们渺小;有的招引我们追随,有的又是对我们的警示。”

根据施瓦茨教授的说法,莎士比亚的灵感来自《圣经》,她指出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取材于该隐和亚伯(Cain and Abel)的故事,而麦克白夫人的角色实际就是夏娃的化身。

该文中引用了英国教授克里斯汀‧普尔(Kristen Poole)的一段话:“他(莎士比亚)的作品讲的是仁爱——爱上帝,爱你的邻居。那么,那是什么概念?如何爱你不喜欢的人呢?”

有趣的是,狱囚也能从学习莎士比亚的经典中获益。《莎士比亚拯救了我:与诗人共度十年孤独时光》(Shakespeare Saved My Life: Ten Years in Solitary with the Bard)一书的作者琳达‧贝茨(Linda Bates)教授在接受NPR采访时说,她发现教授囚犯学习莎士比亚文学,可以帮助他们检视自己的行为。

一名囚犯这样说:“对莎士比亚的人物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洞察自己的性格。”

特别是一位名叫拉里‧牛顿(Larry Newton)的囚犯说,莎士比亚文学挽救了他的生命,也让他在迷途中找到了方向。贝茨教授初来监狱时,牛顿正饱受严重的抑郁症折磨。他回忆,当他产生自杀的念头时,莎士比亚文学让他得以转移注意力在正向的因素上;莎翁的经典还给了他看待生命的新视角。

贝茨和牛顿共同创制了一份工作手册,主要集中在莎士比亚的13部戏剧。据贝茨说,牛顿在手册中加入了 “他称之为‘日复一日’(day-by-day)的考量因素,就是在学习莎翁戏剧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检视剧中角色的动机,然后时时反过来查找自己的动机和选择。”

我们的想法很重要
莎士比亚用悲剧演绎人的思想有多重要,尤其着重展示角色思维发展的过程,以及那些不好的想法最终是如何导致他们堕落和毁灭的。

莎士比亚的作品,并未过多地描述角色的行为,更多的笔墨用在形容他们思想念头的变化上。跟随着莎翁笔下角色复杂思维的发展过程,不仅能深入理解这些角色,同时也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思维的视窗。

莎士比亚的作品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全是别人眼里的样子,甚至不是自己认为的或自己描述的样子。通过研习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角色,我们会明白,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引用《哈姆雷特》的话:“(暂译)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是什么,但不知道未来有可能成为什么。”(We know what we are but know not what we may be.)

3.jpg

1936年,英国演员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 ,1904-2000)在威廉‧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剧中饰演哈姆雷特的剧照。(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做何选择自己决定
杰克女士说:“我们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未来,也可以决定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当学生明白这一点,就会激励自己去实现梦想。”

每天,我们都有很多机会做选择,选择自己的路——是依循本性作为道德指南的道路,还是放任欲望步入歧途。

在这里,我再次引用剧中哈姆雷特的台词:“(暂译)霍雷肖,宇宙间的事情比你在哲学中所梦想的还要多”。(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

莎士比亚指出,人对生命和宇宙的认知和理解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我们选择相信人生在世做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或者跟随错误的想法走上人生歧途,我们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机会。正如凯西乌斯(Cassius)在《尤利西斯‧凯撒》(或译作《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中说:“有时,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亲爱的布鲁图(Brutus),如果我们依旧自我设限,错不在天,而在自己。”

4.jpg

裘蒂丝‧杰克曾在维吉尼亚州西部埃尔金高中教莎士比亚文学。(裘蒂丝‧杰克提供)

自我审视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融入了明辨是非的道理,要我们审视自己的心灵、深入挖掘那些隐藏甚至尘封的不为人知、甚至也不为己知的不好因素。

当我们最好的朋友在公司得到晋升,我们是否会像马克白第一次受到冲击时那样妒嫉?当我们必须在仕途前程与正义良知之间做选择时,我们会如何抉择?当我们遭到诬陷、受到伤害和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是像哈姆雷特那样伺机报复,还是原谅他人、保持宽容仁爱?

我们的所思所为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当我们为获取更多而奋斗——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资产、掌握更多的技术、享受名誉带来的成就感⋯⋯这一切恰恰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焦虑,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疾病和更多来自内心的不安、孤独及抑郁。

“莎士比亚写了一些精彩的喜剧让我们忍俊不禁”,杰克女士说:“但他也在提醒我们,人生可不全是玫瑰花床,很可能异常艰难;人世间确有坏人,如果我们不辨是非,同流合污,他们真能毁了我们。”

莎士比亚强调内心的挣扎源自于人性,重要的是要保持警醒,省察自身的思想、动机和行为。

莎士比亚写的故事就像是警世良言,告诫世人: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又无法控制像愤怒、嫉妒、贪婪等有害情绪时,会产生怎样不良的后果。他写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利用有限的生命更好地了解自己,摒弃私念,让内心因善而强大美好。

作者介绍:

蒂安娜‧丹宁(Tatiana Denning)拥有骨科医学博士(D.O.)学位,是一名预防性家庭医学医生,也是Simpura减肥和健康公司的老板。她相信,加强病人对体重管理、健康习惯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他们保持并改善健康。

原文发表于英文大纪元:Shakespeare’s Timeless Teachings

注释: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台北:远东)

责任编辑:茉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