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可以算是中国受关注度最高的考试了。很多人认为高考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平的竞争。许多家庭也把高考看作子女改变人生的机遇。如此重要的考试,它的形式和制度是否能保证人们对它作用的期待能被满足,是否能保证为广大考生未来铺平道路而不是制造障碍?通过和国外类似功能考试比较,我认为现在中国的高考在制度和形式上都是有很多弊病的。
最根本上,高考的目地就有问题。中国的高考似乎被看作古代科举考试的沿袭,所以考试的根本目地是为了“选拔”,即为高校从考生群中选出所需数量的优秀新生。在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它们的高考也是类似的目地。相比之下西方的类似考试(如英国主导的A-level考试和美国的SAT考试),它们的根本目地是“能力评定”。不要小看这个目地上的差异,它使得这两类考试在本质和形式上大不相同。
1. 成绩时效与标准化
选拔类型的考试特点是考试成绩一次性有效,选拔标准(对应着分数线)也是一次性有效。一个学生在2021年参加高考,那么高考成绩只能适用于2021年的高校招生。如果他想在2022年才申请高校,那么必须重新参加2022年的高考。能力评定型的考试成绩则通常是标准化且长期(或一定年限)有效。如何让成绩标准化呢?一般来说就是按照考生排名(比例)给分。举个例子,最终分数1到10分,按照卷面分数从高到低,前2%的考生得10分,前5%的考生得9分,前10%的考生得8分,依此类推。这样评分的好处显而易见,就算每次考试试题难易不同,只要考生的群体能力分布不变,那么考生无论参加那次考试成绩(即能力排名)都是一致的。那么用2021年的考试成绩去申请2022年的大学是完全可行的。
2. 影响考试成绩的偶然因素
我们当然希望考试成绩能准确反应考生平时的状态和能力,但实际上不可控的因素过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考生在考试当天生病怎么办?中国人常说高考是一考定终身。实际虽然那么夸张,但是一年也确实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要等一年,而人生又有几个一年呢?巨大的压力更容易使考生发挥失常。相比之下,西方的标准化考试对考生的心理压力就要小的多。一次没考好,可以再考一次。甚至一科发挥失常,再重考这一科就好。考试的机会一年内就有很多次,完全不必为偶尔一次考砸而担心。
3. 考试的区分度
理想的考试应当让不同能力的考生得到相对应不同的成绩,这就是考试的区分度。合理的区分度来自配合考生能力范围的试题设置。这方面选拔型考试和能力评定考试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对于选拔型考试,如果考生人数不多或考生能力相对集中,那么可以针对性的出题。比如日本的高校入学考试是每个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和出题的。优秀的大学面对的是优秀的考生,考题就可以多出不同等级的难题来增加区分度。普通大学面对普通的考生,那么可以只考基础题,但增加考题的覆盖范围来提高区分度。
能力评定型的标准化考试相对来说可以有更多策略。比如对同一科设置不同级别的考试。例如数学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高分通过初级考试的就有资格参加中级考试。由于标准化考试成绩有效期长,整个考试过程不用集中在几天,而可以分散在一年甚至几年中逐步进行。另一种策略是上计算机考试配合题库策略。每个人的考题可以完全不同,计算机在考试中预测考生的水平并在接下来选择合适难度的考题从而更精细的考察考生能力。
回到中国的高考,目前其区分度是不够理想的。以数学为例,卷面只有150分,却要试图区分从学渣到学霸所有等级的考生。学霸考了150分是因为卷面只有150分,说不定还因为粗心丢了几分反而低于普通优秀学生。学渣完全碰运气说不定也能拿到二三十分。在1分就卡掉千军万马的激烈竞争中,区分度的误差过大了。学科的分级目前也仅仅有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太过粗略。
4. 考试的组织者
原则上说选拔型考试的组织者应当是选拔单位,比如日本的高校招生就由各个高校自行组织考试和命题,甚至不同专业都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和范围。西方的标准化考试本质上与各高校无关,考试的组织者通常为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甚至可能不止一家。比如出国留学需要的英语成绩,你可以参加美国的托福考试,也可以参加英国的雅思考试,还有其他。这些成绩通常海外的高校都能够认可。这样的好处是多个考试机构互相竞争,能够提供更优秀更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的高考虽然是选拔型的,但组织者却是政府。作为选拔人才的高校,却十分自主权。除了将专业划分为文科和理工科,中国的高校基本不能参与考题的设计,也不能根据专业提出对高中不同学科的要求和范围。除了少许高校少量的自主招生,统一的高考成绩是高校招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机构(政府)的垄断使得中国的高考十分的“随性”。口头上打着改革的旗号,年年变动考试形式和范围。一会儿大综合,一会儿小综合,一会儿3+1,一会儿又3+2。考题质量也不稳定,去年太简单,今年又太难。凡此种种,一言难尽。高一入学的新生不知道三年后的高考到底要考哪几门,不知道考纲会不会又发生变化。这种莫名奇妙的压力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高考成绩非标准化且时效性短,加上落后的区分度与频繁改革造成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的考生的发挥实际上造成了许多负面因素。我认为如果将高考的根本制度从选拔型改为能力评定型的标准化考试更加合理,也更加符合考生的利益。当然这种改变势必影响到高校招生的流程制度,这就得另开一篇来详细讨论了。
有人会问,标准化考试看起来是西方国家在搞,是否真的适合中国的国情?其实中国本身就有大量的类似标准化考试,比如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教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甚至考驾照等等)。在教育领域也有着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也有主办方也不限于政府而属于第三方的,比如精算师考试,乃至各种受承认的智商测试等等。可见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经验举办能力评定型考试,而这些考试的成绩(或取得的资质)都是长期有效的。所以把高考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转为高中毕业生能力测试是完全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