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87|回复: 0

不像上海、北京:甘肃疫情,谁会关心?

[复制链接]

7602

主题

234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107
发表于 2022-7-22 17: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喀秋莎来信

写这篇文章,是个例外,也是个背叛。
去年,白银越野赛冻死21人,家传创始人朱老师在本号写了篇文章,大意是甘肃有些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应该鼓励移民;有些活动,无力承办,不可莽办。
用同为兰州大学校友的文史作家十年砍柴的话说,他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这话只有甘肃人自己才好说,其他人说了,有地域歧视的嫌疑。而朱老师说了,就是对故乡爱之深、恨之切。


结果却是,一众在外工作的甘肃乡贤到处投诉举报,折腾不休。
自那以后,朱老师自封「陇奸」一员,决计「回头不看了」,立誓不再写甘肃。
但今天,他征求团队意见,决定背弃这个誓言,写写甘肃的疫情。
那里的苦难,其实远比人们知道的要严重!
椒农的焦虑,心理老师的苦涩
我们读者群里有位甘肃一家高校的老师,古道热肠,平时会志愿做些热线服务工作。
前几日,她接到了一位天水椒农的电话:
大意是,


由于疫情封控,雇不到人,花椒只能烂在地里;
家中老人腰腿疼,医药费也报销不了;
孩子上个技校,过两年就毕业了,如今找工作也难;
有八九万元的债务……
总结下来,
从来没有这么难过!
疫情究竟什么时候结束?
很多农民都急哭了。
我想,疫情究竟什么时候结束的天问,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天问。
如果大家不熟悉甘谷的话,兰州牛肉面用的油泼辣椒,就来自甘谷。
接完这个电话,农民哭着挂了电话,这下轮到高校老师抑郁了:
次日仍然无法专心工作。
想骂人,骂不得;
想投诉,也无门;
想助农卖椒,又超工作范围。
又不能回访~~聊一会儿能舒服点,可椒卖不掉,照样愁人。
不明不白的疫情
甘谷是甘肃这轮疫情中较早出现病例的,昨日还有新增。全域静态管理,都别出门。
我看了当地的媒体报道,普通话和甘谷话同时上线,可谓开足了马力。一句话:别动
昨天,在一个24小时不息的全国传统媒体人的资讯交流群里,有人扔了一句话进来:
甘肃新增47+306。目前看不到甘肃本地的数据,这是全国数据中摘出来的。
毫无波澜,无人接话。
朱老师把这句话打捞出来,是因为他当时心里一动,但一想那个誓言,旋即又放下。
如果说要比的话,现在的甘肃,像极了三四月份的吉林。
吉林比上海封得早,延续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其状之惨烈,远非上海能比。
但吉林人的苦难,有谁知之者?
同样,那里就像一个信息黑洞,我们根本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甘肃人的苦难,到目前为止,也少人知。
一些甘肃人对此愤愤不平:
当然,也有人很不懂事地问:
人必自救,而后他人救之
但是,骂别人不关心,没有用。像弱小的乌克兰(对不起,这又是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如果不是一开始的抵抗超过一星期,令全世界跌破眼镜,也不会有今天的僵持,可能当时就灭国了。
如果上海不是死命地叫喊,可能也就像吉林人一样。
不同的是,在此轮疫情之前,甘肃可能已经耗尽了人们的精力和耐心。不管有无疫情,没事干就搞个全省核酸。
对于很多人来说,甘肃于他们的存在意义,就是黄金旅游路线的「甘青大环线」。尤其是在这个酷热的夏季,清凉的西北大地,应该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旅游行情。
可我前段时间听到的是,有几天在阿克塞,也就是从青海翻越祁连山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县城,防疫人员堵在路口,强行给人打疫苗。
吓得多少人放弃了旅游计划。
至于逼着人吃防疫中药、拍视频上传之类的破事,就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或真或假的传言,从甘肃传过来,多半总不是完全捕风捉影。
说甘肃没有正能量,那也是假的。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是当地媒体在拍摄送菜大白的「折返跑」:
记者在拍摄送菜的大白
拍摄完成后,大白拎着菜折返
记者和大白一起离开
很不幸,这个正能量又是假的,且被楼上的住户真真切切地拍了下来。
想起西安封城时,送菜的后面跟了个视频。住户拿到菜,忘了台词。送菜的大白死活抓着袋子不松手:「说个那句话么。」
住户恍然大悟:「感谢政府,感谢政府!」
真心希望,当地官府能搞些真的正能量,不要整天玩这些,真的很没意思。
苦难的人民需要关注
但凡管制,一定会出现物资供应短缺,甘肃当然不例外。据说兰州人已经快吃不上菜了。
如果要比较,北方地区比南方更「耐」一些,上海人一星期不吃菜要疯掉,但甘肃人一窖土豆、两袋面粉可以过一冬。
但总不能把日子过成新疆人嘴里的「甘肃的洋芋蛋,能吃不能干」吧?
这一次的甘肃疫情,外界其实仍然难以得到实情。甚至一些真实的情况,可能会被视作「负能量」而打击。我倒是希望,那些在外的甘肃乡贤,能够发挥去年举报投诉的作战能力,能为家乡父老在政策和物资上,有所贡献,至少喊上几嗓子,让外界知道需要什么,也督促一下当地的官府。
不要再有点破事,先急着帮官府掩盖。
当然,这也是甘肃这样的地方的悲剧。平时不让人说话,一到难时,一个会说话的人都没有。
武汉有个女作家,瑞丽有个曾挂职的作家,上海人整体会喊……就像我们的教育,平日里要学生都做乖孙子,毕业后要求独创能力突然爆发搞出原创性黑科技,这怎么可能?
最近,有部入围柏林电影节的中国文艺片《隐入尘烟》,上映第6天,豆瓣评分连续升至8.3,猫眼评分9.2,淘票票评分9.1,知乎推荐度88%。
这部电影演的是河西武威、张掖那一带的风土人情,讲的也是那边的方言。
我是真请求,大家在欣赏甘肃大美风光和人文风土的同时,也能关心一下正在那里发生的苦难。
某种程度上,甘肃是典型的传统中国,人们生得侥幸,死得随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08: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