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77|回复: 0

【秦鹏观察】中国印钞机再开动 藏经济虚寒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5 12: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纪元2023年02月15日讯】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今天是美东时间2月14日,京港台时间2月15日。
今天焦点:中国再开动印钞机,但时机已错过;《华日》警告:中国经济复苏难成全球救世主;20年中央1号文件难解三农只因“殖民地”思维。
中国再次开动印钞机,但时机已错过;《华尔街日报》警告:中国经济复苏,难成全球救世主。
中央1号文件,透露2 大底线。为何20年来连年颁布1号文件,“三农”难题依然无解?只因中国农村长期被当作“殖民地”!


中国再开印钞机 《华日》警告:莫盼全球救世主
这两天财经界的人都很震惊,1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中国印钞机又轰隆隆地开动起来。但透过天量数字的表象,我们也发现了不同以往的难题。
这一波的放水有多猛呢?
第一,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上最高的单月纪录,达到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加9200亿元,也大幅超出预期的4.08万亿。
第二,社会融资规模创史上第二高,新增5.98万亿元,增速9.4%。
第三,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73.81万亿,同比新增12.6%,创2016年5月以来的新的最高值。
印钞机开动,往好了想,代表着当局的货币政策的坚而清晰的态度,那就是今年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往坏了想,则意味着老百姓的财富又被稀释,钱更不值钱了。但不管怎样,这代表了当局的方向,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态度很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所谓“合理充裕”,意思就是要猛开龙头大放水。
央妈大放水,表面火热的数字背后,却也隐藏着中国经济的虚寒本质:
1、新增贷款4.9万亿虽然创了新高,但是仔细看,却发现居民贷款仅仅增加了257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加了5858亿元。特别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家知道这部分主要是居民商品房贷款,1月仅新增2231亿,同比少增高达5193亿,这意味着1月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很弱。
与此同时,居民房贷提前还款排队现象严重,各大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拖延,“还钱比借钱难”。
这表明,中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虚弱的状态。而房地产不稳,经济增长是很难稳住的。去年百大房企销售普遍减少40%,但当局居然报出GDP增速3%,这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笑话。
2、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流向了企业中长期贷款,达到3.5万亿元,而根据华创证券的梳理,民企投资目前仍然同比为负,这说明主要还是国企在加杠杆,再结合开年各地密集推进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所以新增贷款实际上大部分都流向了地方政府的大基建。
3、广义货币M2剧增,主要原因是信贷高增长,同时居民存款大幅增加,一月份新增存款6.87万亿,同比多增3.04万亿,这说明,中国民众普遍对经济预期不乐观,持币观望,或存钱保安全。
总结一下,印钞机开动的表象之下,是民营企业和民众对经济前景不看好,居民消费意愿减少、减少杠杆,当局只能继续走政府大基建的老路。
这样的经济模式是没有活力的。去年中国M2增长了28万亿,但GDP增量只有6万亿,转化率只有21.7%,是过去30年第二低。今年,在居民消费进一步萎缩的情况下,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今年的中国经济,还会带来另一个大的变化,经济复苏受益的对象将主要是中国国内的服务业,难以带动其它领域。所以,就在全世界都在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反弹能够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帮助抵挡衰退风险的时候,《华尔街日报》发出警告:也许还是别抱这种希望了。
中国消费驱动式复苏难成全球经济救世主
《华日》的分析称,以往中国依赖政府的刺激措施和大量投资来拉动经济摆脱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种组合拳曾带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但这一次不一样了:中国的债务水平已经很高,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并且国家需要的基础设施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完成。因此,消费将成为中国这一次复苏的主力。
而初步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反弹最大的影响将惠及国内,而非国外。这轮增长对世界其它地区的溢出效应将会弱很多。
分析还认为,美国经济根本不大可能感受到多少好处,因为美国对中国服务业的敞口有限。如果中国的重新开放推高能源需求,抬高了全球能源价格,进而加大通胀压力,那么美国的增长甚至可能受到挤压。
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中国的富豪阶层恢复消费之后,对国际奢侈品厂商是一大利好。
一边是轰隆隆的印钞机,一边是经济的冰火两重天,这就是我们将看到的2023年。
1号文件透2大底线 “殖民地”思维扩大城乡差距
这两天另一大火爆的财经和时政消息,是中共中央出台了1号文件。所谓“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当局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由于大多以农村农业问题为主,所以在官方话语中,也是中共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今年的1号文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6次提到了“粮食安全”,其中还提到要“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而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仅2次提及“粮食安全”,2021年4次,2022年5次。
文件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
这表明,粮食安全成了当局最担心的大事之一。而且,如果说过去3年,当局满世界偷偷大量采购粮食、强调粮食安全,主要是对疫情下全球生产不稳定的担忧,现在则主要是在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要防范粮食封锁问题,所以当局更加强调自力更生。
除了强调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1号文件还透露出了当局的另外一大底线,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
这个部分,让我惊讶的是一个数字: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这似乎表明,所谓预防规模性返贫,恐怕是已经发生了严重问题之后的应对措施。3年清零,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形成了严重内伤。
关于1号文件,我认为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中共最近20年每年都会出台一份,都强调要减少城乡贫富差距,但结果是什么呢?
2021年,《日经新闻》曾报导,在过去7年中,中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扩大了57%。
报导还说,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020年年底宣布,中国已全面脱贫,全中国人口人均年收入均超过4000元。然而,这遭到了中国国内学者的普遍质疑。而中共总理李克强所说的中国6亿人,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也被认为是直接打脸习近平。因为,中国有约9亿人住在城市,另5亿人住在乡村,农村的收入来源如果靠种地,一亩扣除成本,每亩最多仅能净剩几百元。
除了农业之外,中国乡村地区没有多少工作选择,许多乡村居民被迫前往城市当农民工,2020年平均月收入大约4000元,远比当农民要高,但他们的收入仍比城市的白领工人要少很多。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深层原因,是当局刻意营造的城乡二级差异:
1、从历史上来看,中共当局刻意制造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剪刀差,由此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也就是说,农村和农业补贴了城市和工业,而工业并没有反哺农民。
从根源上来看,这和马列原教旨主义对农民的歧视有关,城市即所谓的工人和干部高人一等,农民是二等或三等居民。这种歧视深入骨髓,是中国的三农问题“农民真. 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根本原因。
2、长期以来,中共当局还继续用户口、税收、资源分配、就业、教育和保险等方式,刻意营造了城乡二元结构。各种资源优先向官员所在的城市集中,形成按权力层层递减的橱窗式经济,而对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基本上处于基本任其自生自灭+适度干预,保证饿不死的生存状态。
这方面,我们从今年1月份江西鹰潭那份震惊全国的全市养老金发放的报导,就可以看出冰山一角。机关和企业的养老金差距是2倍,而普通居民和机关相差20倍,农民和机关则相差40多倍!
3、即使到今天,很多地方号称已经打破了户口差别,但是一方面,进入城市的人依然需要以大学生等高学历或者购房为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户籍制度依然存在。所以,外地务工者到城市依然叫农民工,在各方面待遇上依然存在巨大区别,近三亿农民工权益依然无法得到保障,当局动辄以恶意讨薪的罪名对他们进行打击,各地的反恐演习的重要假想敌也是高喊“还我血汗钱”的农民工。
因此,《日经新闻》的报导称,中国城市的企业正是靠着雇用低薪民工实现成长,中国也因此变成“世界工厂”,中国乡村正在被当作“殖民地”,这种贫富差距不可能缩小。
这让我想起那个著名的漫画,一头猪骑在毛驴上,用一个胡萝卜,引诱着毛驴吭哧吭哧的一路向前。实际上,中央1号文件也好,轰隆隆开动的印钞机也好,中国民众其实都是那只拉磨和驾车的毛驴,骑在他们身上作威作福的则是中共党国一体的官僚机制。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为什么20年来,中共中央每年都出台1号文件,城乡差距却不断扩大的根源。
更多关于1号文件的分析,明天我还会在新唐人【新闻大家谈】上进一步分享。欢迎大家到时观看,直播开始时间,是美东2月15日早上10点,北京时间2月15日晚上11点。
好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请喜欢我节目的朋友们,关注《秦鹏观察》,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4 22: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