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初期,匈奴较为强大,因此那时的和亲免不了有屈辱的意味,远嫁女子的生活也始终伴随着思念故土的感伤,她们更加无法适应游牧民族的习俗,以“收继婚”等违反伦理的民俗为耻。和亲是屈辱的,远嫁后便无法回归故国。这应该是当时人的共识,年轻女子不会愿意“为国捐躯”,然而,王昭君却是唯一的例外。
正史记载
据《汉诗 琴曲歌辞》记载,匈奴使者入朝觐见时,汉元帝询问单于使者想要什么,使者转述单于的话:“匈奴国中的珍奇宝贝已经有很多了,唯独缺少一个美丽的妻子。”于是汉元帝询问在座的后宫众人:“有谁愿意远嫁匈奴?”只见一女子袅袅婷婷站起身答道:“妾因为相貌丑陋,不得陛下的欢心,所以愿意远嫁匈奴。”汉元帝一见大吃一惊,这女子哪里是相貌丑陋,相反的是容颜照人、秀丽无双,那光耀夺目的衣饰更衬得她好似仙女一样。元帝想要反悔,无奈匈奴的使者就在身旁,拒绝一定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更使两国关系失和。于是元帝只好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王昭君为什么愿意自请远嫁?据《后汉书》记载,她入宫数年都得不到皇帝的关注和宠爱,那么,与其在宫廷中幽怨终老,还不如远嫁匈奴,为国家边疆的安宁做出贡献。
民间传奇
一个美丽绝伦的女子怎么会被埋没在后宫长达数年,却没有被推荐给皇帝呢?这个疑问虽然正史中没有答案,却由汉代笔记小说《西京杂记》的作者为我们完美地解答了。
《西京杂记》中说,汉元帝时,良家子被选入宫廷之后,会由优秀的画工为她们画像,元帝会从画像中挑选自己钟意的女子选为后妃。宫女们便争相贿赂画工,希望他们将自己画得美一些,只有王昭君不肯这么做。到了匈奴来求亲,元帝才第一次见到王昭君,发现这女子不但容颜美丽,而且举止高雅、气质出众,说话时也条理分明、落落大方,非常后悔没有早些认识她。事后,元帝追究画工的责任,把毛延寿、陈敞等全京城最优秀的画工全部处死了。
后世影响
“画工弃市”这则故事赋予了昭君和元帝鲜活的人物性格,其戏剧性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也因而流传甚广。元代时著名的剧作家马致远根据这个故事创编了《汉宫秋》,后被誉为元朝第一杂剧。历代无数文人骚客为昭君撰写或感怀或赞咏的名篇;相传由昭君亲自谱写的乐曲《怨旷思惟歌》后来演变为乐府琴曲《昭君怨》,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