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921|回复: 0

消费不用刺激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24-6-5 1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费不用刺激
再给共产党二十大三中全会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推迟召开将近一年之后,确定7月召开。国人有什么期待,可能多种多样,我思考了几点建议,做为去年建议的补充,再于公示。不希望有什么结果,只是不由得想说说而已。
一、改变政治思想,以人民为本,把人民安全放在首要的政治地位。
人民的安全,包括生存的安全、生命的安全、就业的安全,健康的安全、养老的安全、食品的安全、医疗的安全、教育的安全、自由的安全、言论的安全等等,应该是执政党首要的崇高使命,经常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非就是人民为本,不应还有其他的含义。只有人民的安全,才能有政权的安全、国家的安全。14亿人民安居乐业了,就是最强大的国防。
二、改革经济体制,改变经济结构,实行真正的完全的市场经济,让民营企业成为经济的主体,让人民当家做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
改变现有的国家经济体制,实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全民所有的市场经济结构,彻底放开、放松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制,政企分开,各行其是,各负其责。让14亿人民自由创新、自由创业,创造自己家族的事业。国有企业做为辅助经济体。
三、全会应该制定全国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免费的政策,全国人大立即制定法律给于确立和保障。
这三个问题,还有社会福利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成为压在人民身上的重重大山,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是抑制影响消费的基础根源,是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幸福感低、对政府缺乏信任的根本原因。
国家财政承担力度是具有能力的,调整财政开支,减少行政支出,以及不必要的政府消费,包括维稳费用、军事费用等,集中用在人民身上是没有问题的。既就是水平低一点,也比没有的好。
据联合国人类发展署报告,中国GDP与主要发达国家投向对照,差距太大。医疗,美国21.5,德国20.1,英国19.4,日本23.3,中国2.7;教育,美国5,德国4,英国4,日本6,中国0.4;科技,美国21,德国20,日本25,英国11,中国3;文化,美国28,德国25,日本25,英国28,中国4;生活,美国8,德国8,日本8,英国8,中国1;行政,美国6.5,德国8,日本1.7,英国9.6,中国70;
四、从国家发展建设战略上进行调整改革,制定有效政策把长期存在的国民经济不稳定、不持续、不协调、不平衡的痼疾彻底排除。
温家宝总理总结的以上四点中国经济的顽疾,是从建国以来就延续发展至今的,经过几代领导集团的继承和维持,根本上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房地产泡沫的爆炸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房地产占据了中国人财富的70%,中国普通百姓即使赚到钱,也把大部分收入用于买房。教育、医疗等更是无法依靠政府,所以,百姓有钱就投资房产或者股票或者存款。加之,四不经济的长期存在,人民处于政策多变的政治社会环境和法制不健全中,持有的资产不能变为资本,所以勤劳不致富。再之贪官污吏屡禁不止,利用不健康的经济环境腐败盛行,许多国民财富都被贪官侵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五、改变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一定要从转变政治思想着手,从政治改革开始,邓小平的错误就是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今天的所有经济问题原因就在于邓小平的错误理论。
政治改革就是要实行民主、自由,经济上推行自由的市场经济,法制上实行司法独立,社会上实现新闻、言论、出版的自由,实行多党制度,民选制度,人民监督体制。首先应该在执政党内实现民主。拒绝人类普世价值观,坚持独裁专制,与发达文明世界抵抗,只能孤立于世界,被排斥于人类文明之外,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要与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和平相处,要融合要团结要交流要配合,要遵守世界的规则国际的法律,不要对抗,不要自行其是,不要搞战狼外交,不要狂妄自大。
六、中国消费长年无法与生产匹配,超发行的300多万亿人民币,人民没有共享,反之钱包萎缩,不敢、不能、不愿消费。应该给民营企业上门送钱,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2023年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0%,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而私人消费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39%。相比之下,美国的消费占比是68%。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最近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国民储蓄率很高,到2022年,储蓄占GDP的47%以上。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也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征兆。
中国人储蓄高,一是缺乏良好的投资选择,尤其是在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二是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不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北京将GDP的8%用于社会保障计划,仅为日本的一半。如果分摊到人均,那就更低。
自1949年建政以来的70多年时间,中国的一万元越来越不值钱。用经济学的数据来说,我们看一元广义货币对应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有多少?1952年,货币化程度15%,1元对应6.7元GDP,也就是一元还能等同于6.7元的GDP;1978年,1元对应3.17元GDP;1990年,1元对应1.23元GDP;2008年,1元对应0.67元GDP;2022年1元对应0.45元GDP;2023年1元对应0.43元GDP;截至2024年3月1元广义货币对应0.42元GDP。
其它国家呢?2023年,M2/GDP比值,美国是75%,欧元区113%,印度是85%,中国是233%。也就是其它国家的一元对应的GDP数值要高得多,也要值钱得多。
按照今年国民年人均存款和不同历史时间节点的国民年人均存款相比测算,今天的1万元相当于1955年的0.5元;1978年的4元;1994年的120元;2008年的1500元;2020年的6800元。
从2013年3月到2020年1月,M2增加了100万亿元,GDP增量为44.79万亿元,相当于每投放100元货币,换来44.79元GDP增量。
从2020年1月到2024年2月,M2增加了100万亿元,GDP增量为27.35万亿元,相当于每投放100元货币,换来27.35元GDP增量,效率比前一个周期降低了39%。
最近六年,M2与GDP呈现背离趋势。从2017年到2023年,以M2同比增速-GDP同比增速衡量的指标持续上升,近4年平均达到5.5%,明显高于2017年、2018年的均值1.4%。
最近一年,M2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背离趋势更加明显。M2维持高位,但CPI同比增速却快速下降。2023年M2同比增速为9.7%,CPI同比增速只有0.2%,二者之差扩大到9.5%,明显高于2019年的5.8%。
疫情过后,美国是直接融资,美联储通过QE量化宽松,直接将货币注入债市股市,资金使用效率高,而且美国是私有制国家,货币通过金融市场很快会流入个人资产账户,消费支出旺盛。
中国更多通过信贷投放、经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将货币投送到市场。由于房地产下滑和城投债收缩,专项债偿还旧债,政府、央企和国企融资拿到钱后又存入银行,股市是为国企圈钱,不能增加散户财富,300万亿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到市场中,在金融系统空转,造成了今天这种超发货币,人民没有钱,消费萎靡不振的状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20 23: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