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771|回复: 0

中国古代家训几则(上)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476

回帖

410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04
发表于 2024-6-15 22: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文/智真、唐风(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编辑)

家训又称家规、庭训等。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以修身为主的家庭教育,认为「子不教,父之过」,道德与文化的传承是齐家的主要内容之一,家训在家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代家训的内容非常丰富,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美德,成为家风、家训的核心,用以谆谆教诲后世子孙,要他们重德修身,将美好的德行和圣贤的智慧代代相传,从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摘录数则:

一、周公《诫伯禽书》
周公旦,姓姬,名旦,谥号为文,采邑在周,又称周文公、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曾先后辅助武王灭商、成王治国。



2.jpg

周公旦。(公有领域)
《尚书・大传》中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东征之后,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为鲁国。由于周公需要留在朝中辅佐成王,因此派其长子伯禽前去就任。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写《诫伯禽书》[1],教导伯禽如何做人和治国,据了解,这是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家训。

大意是:「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著自己散开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夏桀商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礼贤下士的精神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二、徐勉《诫子崧书》
徐勉,南北朝时期的名臣、文学家,为官清廉,家无蓄积,自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他有一篇著名的《诫子崧书》[2],其中有这样的训诫:

作为父辈,留给子孙的不应是物质财富,而是高尚的人格风范。自己出身清廉,常居贫素,对于置办产业,从未钻营谋求;如今虽然有高官厚禄,但不是因为自己有才智,而是依靠先祖良好的风范,福分惠及子孙而得到的。

所以古人讲「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把清白留给子孙,不是最丰厚的财富吗?「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留给子孙黄金满箱,不如教给他们一部经书啊。

三、唐太宗《诫皇属》
在历代家训中,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代表作之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3]。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其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

3.jpg


唐太宗。(公有领域)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你们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吉祥幸福。

四、欧阳修《诲学说》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劝诫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

文章短小而蕴理深刻,大意是:玉和人相同之处在于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不同的是,玉虽然不雕琢,但玉的本性永远不会更改;而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砥砺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我们能不常常铭记吗?

(待续)

【附录】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门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尔。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3]「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关联文章】
道德传家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4/9/神传文化-古代家训几则-255080.html

(本文主图说明:清 王仲谦《四童吟读》,台北故宫博博物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23 09: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