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188|回复: 0

传统冬至节俗吃什么 每一品都是中华文明之光

[复制链接]

224

主题

476

回帖

422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22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作者:容乃加
1.jpg
传说医圣张仲景和冬至进补有渊源,他为穷人所开的补帖广为流传。(新唐人视频截图)

年年冬至,第一道曙光照射在紫禁城太和殿正中的匾额上,奏报“一元之始”的讯息,这是元明清三代皇室敬仰“初岁”——冬至的胜景,而落实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冬至传统食俗,也映射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光。民间传统冬至吃什么和中华文明之光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探索吧!


冬至食俗和中华文明
冬至进补与医圣补帖
冬天“养藏”是中国最古的医书《黄帝内经》留下来的养生观,在书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天要“去寒就温”应于养藏之道。养藏合于阴阳五行,是天人合一的养生方法,传统民俗利用冬至时机进补——补肾藏精。现在大家都熟悉用药膳“补冬”,那么最早的“补帖”是怎么来的呢?传说那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留下来的爱心补帖。

东汉末年世局动乱,瘟疫大流行。张仲景从长沙太守告老还乡,他回到南阳郡(今河南一带),日夜为乡民医病而忙碌。当地白河边上贫穷的乡民,在冷飕飕寒冬里打颤,两只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挂念着他们而研制出一道“安耳朵”药膳——“祛寒娇耳汤”。“娇耳”和“饺儿”谐音,“饺儿”又和耳朵“形似”,这一道“安耳朵”药膳是用袪寒药材和羊肉做成的水饺儿。

从冬至日起,张仲景就让徒弟搭棚子,架上大锅,从冬至一直到过年,煮“祛寒娇耳汤”施食给穷人。来的穷人都可以吃一碗娇耳汤,汤里有二个大娇耳。吃过后的人浑身发暖,耳朵也不再受冻烂掉了。就这样“补冬”的作法也传了下来。

中医讲,冬天肾气最强,所以冬天养生在养肾,以“养精蓄锐”为要,日常的食补比药补更好。《阴阳应象大论》说冬天“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又说:“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所以中医提醒冬天养肾多吃黑色、咸味食物。后来民间也吃一些高蛋白质和节令食物的药膳来“补冬”,例如:羊肉老姜萝卜汤、鸡鸭药膳炖汤、排骨药膳炖汤等等。还有以适合补冬的桂圆做成桂圆糯米糕的甜点等等。

交子吃饺子贺年

2.jpg

饺子是冬至的代表食俗之一,实际上,饺子谐音“交子”,是象征过年的历史民俗。(Shutterstock)


饺子是冬至的代表食俗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北方。饺子谐音“交子”,就是交子月了,过年了,冬至吃饺子表现迎新岁的象征。


黄帝历和周历都是以子月——黄历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为元旦。西汉在改用太初历之前,也是以冬至为初岁,即岁首。《史记》中称冬至为“初岁”,就反映了“冬至”为一年之始的历法和民间的风俗。后代人说“冬至大如年”不是随随便便说的俗语,而是从古代的历法流传下来的。

汉朝时,冬至日偃兵息鼓,朝廷停止议政,官府不听事,举行岁终大祭,地方小吏和民间都放假宴饮送冬。冬至关闭边关,所以人们要赶在冬至前返乡。宋朝人是以过年的心情过冬至,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家家户户,即使至贫的人家都拿出积蓄或借贷备办新衣、饮食,祭祀先祖,聚会玩乐,市况热闹无比。

有些历史悠久的城邑,如苏州(古称吴中)一带还留下了冬至过年的民俗,人们在冬至节穿新衣、戴新帽互相祝贺,宛然就是过新年的景象。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盛事》记载:“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元旦)之仪。吴中最盛……。”《清嘉录》也记载了三千年前勾吴国传下的这种民俗。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三子季历;季历贤能,季历的儿子昌有圣人的祥瑞之象。

古公亶父想传位季历,让孙子昌能够继位。长子太伯和弟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愿,于是两人一起出奔荆蛮(吴中),纹身断发,明示自身不可用,以让位季历。后来昌继位即为文王。太伯到荆蛮之地,自号句吴(音勾吴)。荆蛮之人受到太伯义行的感动,从而来归的有千余家,拥立其为吴太伯。

太伯死后无子,弟仲雍成为句吴的第二任君主。太伯世家在吴传到了第五世周章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于吴。(《史记‧吴太伯世家》)自然周代的历法也用于吴中,吴中苏州以冬至为新年的风俗也代代流传下来。

冬至一阳生  吃汤圆迎新春
除了吃饺子,汤圆和馄饨也是冬至夜代表性的食物,普遍于南北各地。

汤圆这种来自糯米原料的食物自古以来就受华夏之人喜爱。汉宫少府中有供膳食的官员“汤官”,专司糕饼(饼饵)和果干等美食。(《前汉‧百官表》《通典》)上溯到周朝有“笾人”官职,提供祭祀与宴宾客的糕饼美食,其中有一大类就是用米或面的粉屑做成糕饼蒸煮,加入红豆、枣子等等调味做成的甜糕点,属性实与“汤圆”相同。

汤圆又叫汤团、团子、圆子、丸子,团圆子。圆圆满满的圆子象征天、一阳生与团圆。冬至“一阳生”,最长的冬夜到此为止,隆冬中阳气已经从地底萌动,新一轮的春天就将来临,所以家家吃汤圆庆贺,同时寓意年终团圆。

据《福建志书》记载冬至风俗,建安县“用糯米粉为圆,或曰天圆也,阳也。取其圆,以达阳气。祀先馈遗(祭祀祖先,馈赠乡里亲朋),俗谓团圆子”;福清县“是日,具牲醴祭祖,先以粉米为丸(以米粉做成圆子),取团圆之义”;漳浦县风俗“人家作米丸(圆子),家人团𪢮而食,谓之添岁”;福建府也一样以汤圆祭祀祖先,又把汤圆“粘门楹间,取其圆,以达阳气”。

乾隆帝的《元宵联句》提及汤圆“道古传荆楚,而今满市城”,就说民间吃汤圆的风俗早在南北朝时的荆楚一带(长江中下游)就有。那时楚人过冬至也有吃红豆粥攘除疾疫的风俗。《荆楚岁时记》记录:“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按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河南志书》记载陈州风俗:“冬至,俗煮赤小豆食之,以汤洒地,曰辟瘟。”冬至过节有汤圆又有红豆,就是一碗红豆汤圆了。

3.png

吃红豆、汤圆的冬至习俗历史悠久,映现阴阳循环相生相克的文化内涵。(容乃加/大纪元)
南方沿海地区的人,喜欢来碗红、白汤圆,红汤圆代表阳,白汤圆代表阴,一碗中红白汤圆同在,象征阴阳交泰,万物欣欣向荣。

4.jpg

一碗红白并陈的冬至圆,象征阴阳交泰,一元复始,万物欣欣向荣。(容乃加/大纪元)
吃馄饨祝贺新生
宋朝人在元宵时吃汤圆(周必大有诗描述“元宵煮浮圆子”),在过冬至时则以吃馄饨为主。南宋《武林旧事》提到冬至时京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贺冬至一阳生)。冬至祭祀以馄饨祭祀祖先,民间有“冬馄饨,年馎饦(音同伯托,也作馎饨、拉面)”的谚语,富贵之家求新奇,一食器中盛着十多种颜色的馄饨,称“百味馄饨”。

清初张自烈《正字通》提到“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面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笼蒸啖之。”这个类似弹丸形又以蒸笼蒸来吃的馄饨,就像是现在的烧卖。也是馄饨的一种样貌。

吃馄饨具有形音义三层的内涵。“馄饨”一词和“混沌”谐音,而馄饨薄薄的白面皮包着一团馅儿,形似天地浑沌之象。人们传说冬至吃馄饨的意义是纪念中华始祖盘古在“混沌”中诞生,也有祝贺新岁的意义。《直隶志书》中记载宝丰县的风俗:“冬至……以馄饨为祭,即以为食,盖取开辟混沌之意也。”

5.jpg

冬至吃馄饨纪念中华文化将人类从“混沌”中带向文明新页。(勤宜/大纪元)
其实在历法上,“冬至”是历书的“历元”,即上古历法以黄历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法周期的起点。(《四书章句集注》云:“造历者以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也。”)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冬至吃馄饨纪念了中华文化的历书文明将人类从“混沌”中带向文明新页,意义深远。

从冬至的代表食俗中,我们看到了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内涵,能不赞叹神传文化带给中华民族的光华与深厚内涵吗?!@*#

──看更多【节气与生活】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01: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