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姑娘戴花晚间全家迎神,守岁为父母增寿,五更发压岁钱红包——旧历腊月三十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
贴窗花对联 设祖宗牌位 这一天挺忙
为了点缀年景,营造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从早晨起,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女人们都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绒花、绢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门心,词句因户而异。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钱”(一种剪纸工艺品),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室内贴上“一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钱柜及大型生产工具,买卖店铺的幌子、招牌上都贴上黄纸砸成的“道有儿”。但是,一些王府门头或较大的宅门往往不用这些装点,他们只将标有自家堂号的大红“气死风”灯挂起来就行了。
为表“慎终追远”和“思时之敬”,有祠堂的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先人有画像的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祠堂和主牌的也要临时设位,供几个装有花红纸钱的包裹。
请财神 摆供品 前半夜恭敬有加
三十儿晚间至初一凌晨,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因此,院内须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
晚间,刚一擦黑,就有贫家的小孩挨户送“财神爷”(纸像)。这种纸像最为粗糙,是以木刻版、水彩印刷的,上边印着“增福财神”字样,正中印一戴纱帽的财神像。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以高于成本的几倍之价接进财神像。
老北京人互相拜年
正厅设八仙桌,挂上红绣片的桌围子,摆上香炉、蜡扦、插上红蜡。蜡扦下边还分别压着黄钱、元宝、千章,谓之“敬神钱粮”。各家所供的神像不一,大致说来不 外乎:一、“百份”,即天地爷和诸神木版刻印的相册,头一张是黄纸彩色的“玉帝”,半装半露地插在一个红灯花纸的口袋里,再夹在一个木夹子上。二、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刷的“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的全神码。三、福、禄、寿三星的画像或瓷像。四、接进来的财神码。这是给夜间接神准备的祭坛。院内设生铁铸成的大“钱粮盆”一个,内放松木枝、芝麻秸,两旁各设一挂至数挂鞭炮。
如家里有佛堂、神塞,一律要上供,供品通常有:一、成堂套饼。即五个大小不等的月饼叠起来,上边摆个带红寿字的面桃,此为一碗,共五碗。每碗插一支供花。 二、成堂蜜供。用面块小条过油后,滚上蜜,叠成小塔,高的有数尺,小的只有几寸,除灶王供为三碗外,余者皆为五碗一堂。三、成堂面鲜。即用面粉制成的各种水果形的点心,亦为五碗,每碗亦插供花一支。四、成堂鲜果。如柑桔、苹果之类(惟梨不做供品),亦为五碗,每碗亦插供花一支。五、其它干果或炒菜(多系素食品)。
供品堂数不拘,有用一堂、三堂、五堂乃至九堂的。此外,还要做一碗年饭,摆上桂元、荔枝、生栗子、红枣等年饭果,中间用一块大柿饼插上一枝带松木豆(染红)的松枝,以红绳拴五枚小铜钱,挂在上边,谓之“摇钱树”。再用黄、白年糕各一块,一块枣朝上,一块枣朝下,放在碗内,上插一支刘海洒金钱的元宝。这两碗供品对称地放在供桌两边,前边摆设五供祭器,并点上大红蜡,以渲染年夜的气氛。
除夕的晚宴谓之“团圆饭”。家里的成员要齐,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清末民初,晚辈在正月初一给家里的长辈叩首拜年
守岁接神,叩头拜年 后半夜“严肃活泼”
饭后至接神之前不能就寝,为自由娱乐时间,谓之“守岁”,有珍惜年华之意。年轻的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
进入子时后,即可接神。事先把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胡萝卜、白菜等剁碎、拌好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端上来之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始。
接神仪式由最高长辈主持。首先查好宪书,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方位,然后,主祭人才正式举着高香到院里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请。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入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后。香烛欲尽,于是主祭人领全家再依次三叩首,礼毕,即请香根,将神像及黄钱、元宝、千章一并请下,拿到院中早已准备好的钱粮盆里与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时,燃放鞭炮。礼成后,全家在焚化现场互道“新禧”。
随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礼毕,照例由长辈们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饺子里放一个小铜钱,谓吃到铜钱者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至此,除夕的庆典活动就结束了。
稿件来源:精品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