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日本煎茶道始祖卖茶翁自许卢仝正流 还俗踏上卖茶修行之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26
|
回复:
0
日本煎茶道始祖卖茶翁自许卢仝正流 还俗踏上卖茶修行之路
[复制链接]
ANNYbaby
ANNYbaby
当前离线
积分
4384
IP卡
狗仔卡
238
主题
476
回帖
438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384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8-5 21: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作者︰任采真
日本煎茶的起源是清初由中国禅师传入的、学自明朝的煎茶文化。(Shutterstock)
《七碗茶歌》(又名《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唐朝处士卢仝的传世名作,歌中展现从饮茶到修行的七个境界——物之境、情之境、心之境、气之境、炼之境、仙之境、化之境,从唐朝传唱到今,被茶家、诗人们爱赏: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有趣的是,卢仝“七碗茶”的精神不仅垂范于中原,还飞渡他乡到了日本,触发了“卖茶翁”高游外,开展了日本煎茶道。高游外自许为卢仝正流,在茶道、诗书和修行上都有所展现。
“卢仝正流”日本卖茶翁
日本茶道分二大主流,一是抹茶道,一是煎茶道,而这两者都是学自古代中国的茶道,抹茶道学自宋代的点茶,煎茶道则来自明代的煎茶。日本煎茶之祖是“卖茶翁”柴山元昭(拼音:Shibayama Motoaki),他把吃茶清风广向庶民和文化雅士吹送,人们称颂他是日本“茶神”,而他则在著作《卖茶翁偈语》的署名上,冠上“卢仝正流”遥接卢仝在世间修行之茶道,他在京都东山构建的第一座日本茶亭就叫“通仙亭”。
“卢仝正流”日本卖茶翁–高游外之像(局部)。日本江户中期伊藤若冲绘。(公有领域)
卖茶翁与茶道结缘的契机
卖茶翁生于(公元1675–1763年)日本江户前期,本名柴山元昭、幼名菊泉的他出生在日本九州佐贺的一个藩医家庭,父亲是佐贺(当时为肥前国领域)领主锅岛莲池的藩医。
卖茶翁在十一岁时出家,于佐贺的龙津寺习黄蘗宗禅道,法名是月海,成了日本达磨宗四十五传人。二十二岁时,他因患痢疾而身体衰弱,因此发愤从九州往陆奥(今日本东北地区)游方,并拜访各方高德正道高师。后来到了长崎,和来自明朝的煎茶道结缘。
明 唐寅《煎茶图》轴。(公有领域)
日本的煎茶道是由中国的黄蘗宗禅僧隐元隆琦(公元1592–1673年)传入日本的。明末,隐元隆琦是福建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清初(1654年),当时是日本江户初期,隐元渡海到日本长崎,过了七年就在宇治创建黄檗山万福寺,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禅僧修行有藉茶提神的茶道,因此隐元禅师也将明朝的煎茶和文物带入日本社会。
隐元隆琦禅师画像,公元1671年由喜多元规所绘,今藏于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日本重要文化财)。(公有领域)
卖茶翁在长崎学得煎茶知识,时年三十三岁(公元1707年)。到他五十七岁时,师父圆寂,他将住持之职让给法弟,毅然决然踏上卖茶的生涯。他去到京都,担着自己作的茶担、茶器、茶具,在风景神秀的京都东山卖茶。过了十年,他依照寺中十年一返的定规回到龙津寺请求还俗,得到允许。还俗后他给自己取名“高游外”,终其余生,在京都一担煎茶任平生,“皈依”了茶道在人间修行,直到他八十八岁离世。
卖茶翁在茶道中修行,怎么修?
卖茶翁的茶壶乾坤里回响着大唐卢仝《七碗茶歌》的清风、仙曲。他自称“卢仝正流”。在日本江户时期,日本禅僧和汉学家普遍精熟汉文,能写汉诗表征着高品格的文化涵养。他的汉诗《卖茶翁偈语》体现茶道融入生活、超越世道的心径,直抒他卖茶厕寄渺渺人海的修行心迹。他自题:
处世不知世,学禅不会禅,但将一担具茶茗到处煎。
到处煎兮无人买,空拥提篮坐溪边,
咦,何物好事谩描出,一任天下人粲然。
——卢仝正流兼达磨宗四十五传 高游外自题
他在《自警偈》中传达自己修行的体悟:
梦幻生涯梦幻居,了知幻化绝亲疏,贫荣万乘犹无足,退步一瓢还有余。
无事心头情自寂,无心事上境都如,吾侪苟得体斯意,廓落胸襟同太虚。
他的偈语《偶成》描写了卖茶安贫乐道、修心去执著绝是非:
性癖风颠世上违,卖茶生计恰其机;
心休冷淡胜甘旨,意足破衫齐锦衣。
晓酌井华涵月荷,暮挑瓦鼎带云归;
老身用得这般事,物外逍遥绝是非。
卖茶翁的茶道通仙道
宋 钱选 卢仝煮茶图 局部(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
六十岁时(1975年),他在京都风景名胜鸭川之畔,构建日本的第一个茶亭——“通仙亭”。“通仙”赫然明现大唐卢仝“七碗茶”的仙境。卖茶翁卖的是“清风茶”,透过茶传递给凡间人“学不会的禅”。他为“通仙亭”写了一偈,但愿来客洗心腑,一尝通仙之乐:
石炉煎茗鬻来往,过客须知价半钱。
一啜为君洗心腑,通仙亭上乐悠然。
——《通仙亭偈》
在“通仙亭”,他堂堂迈入卖茶说人生的生涯,他一面煎茶卖茶,一面和来客道人生。不管来者是谁、不论茶资给还是没给,他都不在意。他安于贫、乐于道,修去凡心的得与失、欢与喜。
随缘人生是他的人生态度,然而茶亭钱筒空空让他度日难的窘境也常常出现。但是贫乏对他来说不是绝境,反倒是以苦修心、提升的试炼:
松下点茶过客新,一钱卖与一瓯春;
诸君莫笑生涯乏,贫不苦人人苦贫。
——《舍那殿前开茶店》
卢仝是卖茶翁的偶像。卢仝的《七碗茶歌》为“堕在巅崖受辛苦”的茶工忧心,向神请命但愿平息茶工之苦。卖茶翁有一作品《试越溪新茶》的题旨和意趣承接了《七碗茶歌》,宛然有和弦之妙。卖茶翁得人赠送天下第一好茶“越溪”新茶,他借茶境咏“茶德”,譬喻君子“仁德”保黎民,传承卢仝的心意,跃然纸上:
酒偏养气功如勇,茶只清心德似人。
纵使功勇施四海,争如仁德保黎民。
——《试越溪新茶》节录
卖茶翁壶中乾坤 遥映卢仝仙路
在日本茶文化中,有“煎茶”和“抹茶”两大主流,都是由古代中国传入日本的。图为煎茶。(Shutterstock)
在日本茶文化中,由“煎茶”和“抹茶”两大主流分庭。在日本战国时代与安土桃山时代(十六世纪),千利休在寺院、贵族、幕府中提升推广了抹茶道,让抹茶道艺术化也更向平民接近,被誉为“茶圣”;在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十八世纪前叶),卖茶翁则挑担山水间把煎茶和吃茶风尚普及到广大庶民和文人雅士之间,因而被奉为日本“茶神”。18世纪中日本京都、大阪一带的文人、画家、书法家和作家等等都被卖茶翁所吸引,得到了精神与人生的启迪。卖茶翁宛然是当时文人的精神后盾,也成了日本“文人茶”的元祖。而他自喻“穷秃奴”,其实就是茶壶天地--乾坤中的修道人:
非僧非道又非儒,黑面白须穷秃奴;
孰谓金城周卖弄,乾坤都是一茶壶。
——《卖茶偶成三首》之一
从卖茶翁的性格行藏和修道的心迹、体悟中,流露出类于中国“茶圣”陆羽、“茶仙”卢仝那般清高介立的风骨、随缘天地宽的自适。卖茶翁透过茶壶中的世界,向世人展现凡尘中的通仙路,直指人心。
___
参注:平成22年(2000年),日本九州佐贺“通仙亭”开馆,收藏卖茶翁的真笔、原稿本和遗品等等贵重的资料。
参考资料:
◎《卖茶翁偈语》,高游外著,日本大阪浪华花月庵藏版,日本大正十四年。
◎卢仝《七碗茶歌》
@*
——看更多【中华茶道】
责任编辑:方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奇聞异事
阿波罗网惊人图片
美食广场
阳光家园
科技前沿
杨佳 冲天一怒庙/ 邓玉娇论坛
阿波罗网独家首发特稿报道
阳光天下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8-14 1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