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13|回复: 0

牛郎织女来相会 「七夕」涵义隽永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476

回帖

439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396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明慧之窗记者心笃综合编辑】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东方的情人节,在华人地区及东亚各国也都有「七夕节」的习俗。这是一个爱情团圆、最美丽浪漫的节日,因而衍生了情人之间的相恋、定情,夫妻间的团聚、相思等等诸多美好的含义。

从古代典籍的记载看,民间认为织女聪明美丽、多才多艺,所以在七月七日晚间,向织女乞求智巧、变得眼明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又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大多为闺阁妇女,称之为「女儿节」。

迎接七夕牛郎织女到来,介绍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与您共赏。

《诗经・小雅・大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了。《诗经》是记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十一世纪至前六世纪)的贵族或民间的诗歌,以下摘录《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关「牛郎织女」的部分,也是后世引用最多的一段: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音企,qì)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音缓,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
【白话浅释】那天上有永恒的银河,那星星永恒放著光芒。踮脚看那织女星高高在上,每天固定的七个时辰移动。可是它每天七个时辰在天上,有谁看见过她织出一匹布来。清楚地看著牵牛星固定在一个地方,有谁看到他的牛车装满丝绸。

诗中点出了几个信息:牵牛和织女是两个星宿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边;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边,两个星宿隔著银河遥相对望。

同时,在周朝这个信奉神灵的上古国度,织女星是纺织之星,而牵牛星是运输之神,他们是掌管劳动的神,分工合作。在天上的神的思维里,是没有爱情的。

2.jpg

周朝这个信奉神灵的上古国度,织女星是纺织之星,而牵牛星是运输之神,他们是掌管劳动的神,分工合作。在天上的神的思维里,是没有爱情的。(pixabay)

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的牵牛星、河汉女(河汉是指银河,出自《庄子・逍遥游》)指的是隔著银河两岸相望的两颗星,「迢迢」形容其相距遥远,「皎皎」描述其明亮皎洁,「盈盈」描述其水清浅,「脉脉」形容情思,含情欲吐。织女星是夏日里天空中出现时间最长、最明亮的一颗星,所以常常引起人们的遐想。那时还没有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南梁《续齐谐记》

到了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比较完整了。南梁(公元五零二年至五五七年)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
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
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后三年当还。」
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白话浅释】桂阳有一位姓成名武丁的得道仙人,告诉他的弟弟说:「七月七日,织女要渡河,诸位仙人都要回宫去,我已经被召唤回宫,不能停留,和你告别了。」成武丁的弟弟问:「织女为甚么要渡河?你甚么时候回来?」成武丁回答说:「织女暂时去见牛郎,三年后我再回来。」第二天,成武丁就不见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说织女嫁牛郎的故事。

文中提到的成武丁是位很有名的仙人,《神仙传》、《列仙传》、《太平广记》中都有其传,而牛郎织女的相会日期,就是他最先透露出来的。

唐朝诗人刘宪的《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一诗中有「殿上呼方朔,人间失武丁」一句,指的就是这段故事。

南梁《小说》
南梁殷云的《小说》详细讲述了织女嫁牛郎的故事,并交待了七夕相会的缘由。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
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机杼。
天帝怒,责另归东西,但使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
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白话浅释】天河的东边住著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怜悯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

天帝因而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喜鹊的头顶都无缘无故地秃了。相传这一天牵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东岸相会,喜鹊飞来搭桥,牛郎从它们头上走过去,把喜鹊头顶的毛都踩掉了。

诗中的故事还告诉人们:做人要勤劳,切勿贪图安逸,懒惰必将受到惩罚。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都是教人向善、规范道德行为的,而当今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改编成浪漫的爱情故事,其实是歪曲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关于「乞巧节」的诗文
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夕,她们都会向织女献祭,陈列瓜果酒食、吃巧果,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而公开的活动是女孩们对著月亮穿针引线,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以下仅举几首诗文,可看出此一习俗:

《荆楚岁时记》(节选)(南北朝・宗懔)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是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等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3.jpg
七月初七,俗称七巧节,画中妇女正设立香案,对月乞巧。(《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 七月》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望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北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白话浅释】不知道牛郎是怎么想的,非得邀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每年人们都在七夕向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很多了。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咏七夕的乞巧而讽刺人间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诗人那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智巧,还有行恶的智巧,包括:巧取豪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神童诗〉(节选)(北宋・汪洙)
庭下称瓜果,云端望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白话浅释】人们在庭院中陈列瓜果酒食「乞巧」,相传汉武帝在七夕时见过王母娘娘乘著彩车在云端走。可是这哪里比得上晋朝的郝隆,郝隆曾在七夕时躺在院子里敞开肚皮,晒读进肚子里的书。

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还有许多歌咏牛郎织女相思相望相会的情诗,深深打动著有情人。以下仅举几首诗文,可看出牛郎织女和爱情传说联系在一起: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白话浅释】在一个秋天晚上,屋内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幽冷的色调。一个宫女拿著小扇到屋外追扑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深而凉意袭人,可她还独卧在台阶上仰视著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也许是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宫女的心,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长恨歌〉(节选)(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话浅释】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整首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话浅释】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整首词连绵起伏的情致,堪称宋词中咏七夕的佳作。诚如明人沈际飞所评:「(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朽腐为神奇!」

4.jpg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七月桐荫乞巧(局部)。(公有领域)


明慧网原文:
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其内涵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2/26/218764.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7/9/【神传文化】七夕-96201.html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之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9-3 04: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