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5|回复: 0

何清涟:川普重提G2 国际社会在为幻影担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6607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美国总统川普发言的率性世所皆知,因此对他的言论抱持必要的谨慎态度,但最近在与习近平釜山会面之后发表的言论中含有一个已经退隐多年的词汇“G2”,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滔天巨浪,在猜测中,国际社会纷纷或明或暗地调整对中国的态度。其中最着急的是欧盟;最难堪的是日本,与中国好不容易修复的“友谊小船”顿时倾翻。最不需要急转弯的是东盟大多数国家,因为本来就在美中之间取中间立场。

川习釜山会前夕喊话:“G2峰会即将召开!”

川普与习近平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会面前夕,川普在Truth Social发表一条“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G2峰会即将召开!),这短短一句话却有如一块巨石投入池塘,不仅在美国国内,亦在国际社会激起了千层波浪。

美联社迅速做了报导,11月4日,在《川普看似漫不经心地提及“G2”,实则将中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位拱手让给了中国》一文中,言简意骇地将几个要点指出来了:1、这条短贴文“或许揭示了川普对美中关系的态度——这令注重自身声誉的北京感到欣喜,却也令担忧中国日益崛起的全球影响力的美国盟友感到忧虑”。2、报导引用了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员尼尔·汤玛斯(Neil Thomas)的看法:“G2概念意味着中美两国在全球舞台上地位平等,其立场应被赋予同等的权重,”3、记者特别提到9月9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通话后,在社交媒体上再次使用了G2一词”,以暗示这并非川普即兴之言。中国官方当时是这样报导的:“国防部长董军9月9日晚应约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视频(讯)通话。董军说,要秉持开放态度,保持沟通交往,构建平等尊重、和平共处……”,并未提G2。

欧洲国家对G2的反应非常强烈

法广登载了两篇法媒译文,一篇是ESSEC商学院地缘政治学教授菲力浦·勒科雷(Philippe Le Corre)发表在《回声报》上的文章《中美关系:回归“G2”时代的未来是?》,尽管该文不无讽刺地提到“川普是唯一一个从他最近与习近平的会面中看到了‘G2’回归的人”,但也承认一个对欧洲不利的现实:“一个‘G2’似乎符合当前的现实。欧洲尚未能确定其‘第三条道路’,中东、拉丁美洲以及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印太强国,正不安地注视着国际关系朝着有利于华盛顿和北京的方向发展”。该文还指出“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一个转折已经发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已从20%下降到15%。在十个月内,川普成功地给他的G7盟友带来了困扰,……但却未能动摇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现在他却向这个对手提出了冒险的‘G2’式对峙。”——注意,这篇文章的G2关系是对峙,并非这个概念的提出者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最近向美联社记者Didi·Tang表示的那样,是希望G2能促进“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必要的合作”。

另一篇《通过釜山协议,中国证明已与美国平起平坐》中,引述《费加罗报·世界裂解》作者派翠克·圣保罗(Patrick Saint-Paul)11月6日致订阅者的一封信的内容,认为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模糊又暂时。双方接受的是战术性缓和,而非战略性和解,换言之,只设定了有限的目标和不明确的时间表,但“权力天平向中国倾斜”。

德国之声在《川普重提“G2”,中美关系新定义?》(11/04/25)一文中,认为重提“G2”这一曾被华盛顿弃用十余年的说法引发全球关注:对北京而言,这似乎象征着中美平起平坐的新格局;但对美国盟友来说,却意味着潜在的焦虑与被边缘化的风险。还特别引用两位前拜登政府外交官员(包括前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内)的话表达这种不安,除了华府之外,这个词让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担忧,“他们认为美国在亚洲迎合中国的意愿,这可能会以他们的利益为代价。”

中东大国土耳其与美中两国的关系都不远不近,该国专家与媒体评论,并不仅从川普的发言考虑,还从中国的角度考虑了可能性。TRT世界论坛发表《川普将与习近平的会晤称为“G2”峰会——这对多边主义世界意味着什么?》,称G2这一术语暗示美中两国共同领导全球事务,尽管川普的措辞表明他承认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但分析人士表示,北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框架仍然以在关键全球问题上更广泛的国际参与为基础。其他文章也类似这种分析,认为中国会坚持多边主义。

G2成行不仅取决于美国 还取决于中国

川普这9个多月以来(其实可前溯至川普第一任期的第二年),对中国的态度经历了180度大转弯,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并采取强力遏制,到现在的“G2”,其间反反复复,说过很多威慑之语也付诸行动。因此,仅以他一次即兴式发言,就判断美国的对华战略将发生重大调整,完全不必要。欧盟等国因自身国防能力太弱,对美依赖性太强,出于安全考虑对川普的G2表述有过度反应,是情理中事。但是,川普有的话是他的内心想法,比如他11月10日在接受Fox News采访时说:“我和中国领导人以及中国的关系很好,但与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以实力为基础行事”——前面只是川普习惯的话式,最后一句才是实话,欧盟从这话中得到的启示应该就是必须加强自身实力。

习近平在釜山会上的发言是“中美国情不同,有分歧摩擦很正常,但我们双方应该把握好方向,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中美也可以携手多做一些有利世界的好事与实事”,主打“中美合作”四字,即使是全世界都在猜测川普G2的内涵时,中国官方也未就此正式回应,但媒体言论应该就是官方的想法。

中国舆论对川普G2之说,总的反应是胜利感,但态度上有区别。一种是认为中国在关税战中凭实力赢了,美国也只会承认实力原则。但不忘以当年美苏冷战为例:“当中国还不够强大的时候,美国可以扶持你,让你去牵制苏联。可当中国的体量和实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开始让美国感觉到压力时,对不起,你就成了那个必须被遏制的新目标。所谓的‘印太战略’,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就是美国为了按住中国,攒起来的一个局,这四国就是这个局里的棋子。需要给中国上压力的时候,就把这些棋子往前推一推,搞搞军演,喊喊口号”。还有文章专谈川普G2之说是离间中俄关系的招术。

还有一种言论则有点飘。比如香港01发表的那篇《中美G2|美国左右翼媒体共识:中国是‘美国不能与之为敌’的国家》,该文列举《大西洋》(左翼)杂志,《国家利益》(右翼)对川普对华政策的批评之后,总结说“在当下美国政治极化的环境下,左右翼刊物难得在一件事上取得共同立场,这就足以说明,很多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美国不能与之为敌’的国家”。然后代表官方表态:“中方是不可能接受‘G2’的,而是以‘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回应,直接戳破其霸权逻辑。北京态度很清晰:未来的中美互动仍将基于对等原则,而非复刻以往的霸权模式。”

国际合作的前提是互信,美中之间现在与可见的将来毫无信任可言,能够达到美方希望的重大事情能够互相沟通、管控风险就算是外交成功,所谓“G2”这个名称将来某时再度被拣起使用,也不会是“共同领导世界”,只能算使用者认为对方与自己实力接近,是世界上两大强国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6 11: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