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天帝教總會日前於天極行宮舉辦「2025年度新興宗教對話與座談會」,今年活動主題聚焦「心靈健康與信仰實踐」,呼應當前社會在科技快速發展、物質氾濫之下,人文價值逐漸式微、精神需求被忽略所引發的各類社會問題。國內以中華文化為基底的新興宗教團體,近年持續推動從根本喚醒道德與精神重建的社會教化工作,期望在物質與精神失衡的時代中,帶動人民素養與心靈力量的提升。本次座談會以「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為交流精神,盼透過彼此尊重與共享智慧,開展宗教間相互融通的新視野,並從信仰生活切入,探討宗教如何改善身心靈平衡、促進心理健康,打造安和樂利的社會。
活動由中華天帝教總會主辦,並邀請理教總公所、軒轅教總部、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中華天德聖教總會、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山達基教會、中華民國天道總會共同參與。現場亦邀請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秘書長李智平,以「宗教生活如何改變生活品質和心態」為題進行專題講座。中華天帝教總會理事長黃德賢表示,新興宗教對話已推動近二十年,一直以「同題異講」的方式進行,盼讓不同宗教從自身信仰出發,分享教義如何落實於生活,使彼此能更深入理解對方的信念與實踐方式。
李智平秘書長在講座中,首先從學理角度解析心靈健康的意涵,並探討多個主要宗教對幸福的觀點。他指出,當宗教教義化為日常行動與公益參與時,不僅提供民眾心理支持,更能轉化對生活的態度,進而提升整體心靈狀態。宗教生活透過智慧、倫理與奉獻,讓信仰走出殿堂、進入生活,成為穩定心靈的重要力量。
下半場則由各宗教代表分享信仰如何促進心靈健康與生活品質。理教總公所以理教偈語為主軸,強調「由言入理、由理入心、由心返言」的修持精神;軒轅教以《道德經》教誨為核心,探討道法自然的心靈力量;一貫道從社會現況切入,說明教義在生活修道與公益服務中的實踐方式;天德聖教則以《無形造化經》與《無形古佛止念法》解析心念與惡念生成的反思;玄門真宗教會分享「五方圓融」與「聖凡雙修」,強調信仰融入日常的重要性;山達基教會則引用創始人L. 羅恩·賀伯特的《戴尼提》,探討反應式心靈對人的影響;天道總會分享彌勒祖師道場教育八大方向,以及教義在社會公益與急難救助中的具體落實;天帝教則以「先修人道、後修天道」為主軸,闡述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心靈修養。
本次座談會透過多元宗教的觀點交流,不僅展現新興宗教在心靈教育與社會教化上的共同努力,也凸顯信仰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價值。唯有在彼此尊重與開放對話中,宗教才能共同引導社會走向更健康、更和諧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