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3|回复: 0

中国大学海外高薪纳才 希望打造出世界级的名牌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38
发表于 2006-2-21 0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令世界刮目相看;如今,中国又开始雄心勃勃地发展、改造大学教育,希望打造出一批世界级的名牌大学。

“国家的整体实力和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我们的政府已意识到这一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说。在政府有力的财政支持下,多所中国大学纷纷建起了先进的研究中心,与海外知名教育机构建立学术联系,高薪邀请中国留学生、海外华人加入教师队伍;就连一些课程都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来教授。

在1998年开始实施的“985专案”中,中国政府向10所顶尖的大学连续3年提供10亿元(1.24亿美元)的资金,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获得18亿元。此外,教育部还推出了“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从1996年实施到
2002年大约投入了180亿元。

2004年,“985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受惠的大学由10所扩大为30所。在全国排名15位的北京师范大学被纳入其中,仅其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就获得了1,600万元的资金支持。该部门副处长韩冰说,这笔资金将主要花费在举办国际会议、吸引海外人才、参加国外会议上。

据他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每年要接待来自西方名校的30~40位学者。他们大多会担任一学期的客座教师和研究员,其中全职的年薪为4万美元。由于占尽语言和文化之利,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队伍仍是以中国人为主。韩冰说:“我们希望未来能为学校营造更浓厚的国际学术氛围。”

在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毕业于西方名校的全职教授年薪可达60,000美元。同美国同行的30,00~300,000美元的收入相比,这个薪水对海外学者还是具有相当的魅力。今年,该学院还将一名曾任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ctoria)副院长的加拿大学者收至麾下。张维迎说,只有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薪水,才能吸引海外资深学者。

教育部规定,中国教授的标准工资为4,000元/月。但过去几年,政府允许不同院系利用自筹的资金及其它商业收益来提高教师工资。在光华管理学院,教师的主要收入来自学费为每年35,000美元的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而北京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的学费成了教师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校包括汉语言在内的多个课程,吸引了超过2,000外国留学生入读;每人每年收费2,700美元。另外,北京师范大学还同153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每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办的暑期学校,也为它们带来不少收益。

仗着诱人的薪水,光华管理学院号称吸引了50名不等的海归学者,一半以上的教师拥有海外博士学位。张维迎说:“这些博士出自历史悠久的大学。我们只招聘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和牛津剑桥的毕业生。”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中国名牌大学对教师的学历学位都有着如此苛刻的要求。在1995年成立初期就加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卢锋博士,回忆起当年劝说留学海外的中国知识份子回国“报效”的日子。而如今,他说,一个职位空缺常引来超过50位海归们的竞争。

世界知名学者扎根中国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2004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顶尖的电脑科学家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美籍华人)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在该校高等研究中心担任教授。着名的微分几何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田刚则留在北京大学,并建立起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张维迎说:“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学,招收优秀学生和吸纳杰出人才非常关键。最终,我们将不仅在中国,更将是世界范围内,吸收最优秀的学生。”为此目标,多所中国大学已开始尝试英文授课,并与国际知名机构展开合作。光华管理学院同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合作,开展了一个以英文为主的双学位专案。此外,本科生和MBA课程也已开始全程英文授课。

随着国外大学认识到中国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后,双学位专案越来越普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MBA课程,与美国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一起合办,并由后者提供教师资源和教学计划。清华大学的MBA课程则是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史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联合开办。

2004年9月,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宁波分校的第一批新生开始入学,这是国际一流大学直接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高校。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校园生活中,校方都要求所有学生讲英文。有了这些合资的高校,中国学生就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与海外大学等同的学历。

然而,张维迎指出,与西方合资办学和进行英语授课,并不能从根本上缩小中国与欧美教育的差距。在北京大学,他废止了中国大学多年的通病─教师终身制,实行聘期内不晋升则“下课”。从2003年起,教授的提升,不看资历,而看研究和学术成绩。若讲师在为期6年的聘任期内没升到副教授,那就不得不离开岗位。张维迎说:“这是提高我们教师素质、鼓励学术研究的唯一出路。”

该制度卓见成效。尽管印度高等院校如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的知名度远比中国大学高,但中国的大学在各类国际排名中都领先于印度。

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200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有两间院校进入前300名,而印度榜上无名;中国有8所入选前500名世界大学,而印度只有3
所。上海交大是根据多项学术或研究表现作出评分,包括1911至2002年间所获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医学及经济学奖项的人数;1981至1999年间在医药、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等范畴内被广泛引述的研究学者人数;2000至2002年间获《自然》及《科学》杂志刊载的论文数目;各院校的平均学术表现等。

Subarno Chatterji教授是英国牛津的哲学系博士生,在德里大学(Delhi
University)讲授英国文学。他说,印度没有吸引海外高级学者的鼓励机制。全职教授从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领到的月薪不过1,130美元,而且没有额外收入(因为印度的学术界同商界没有任何联系)。Chatterji本人也打算离开印度,前往日本的宫崎大学(Miyazaki
University)教书。“他们[指日本人]比较重视学术发展,给学者的薪水高些。”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的学者卡拉•威默(Calla
Weimer)说:“中国越来越成为我们抢夺海外人才的重要竞争对手,但印度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少。不少中国经济学家都被召唤回国,但印度人却情愿呆在新加坡。”

中国在扫除文盲和普及基础教育方面的成绩,同样让印度人惭愧不已。2000年,印度只有47%的儿童完成了小学教育,而该数字在中国是98%。随着中国对高等教育的大笔投入,即使印度的精英教育也难以望其项背。1978年,中国的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4%,而如今攀升至20%。目前,中国各大高等院校里容纳了2,000万名大学生。

然而,中国建成一批世界级知名高校的目标还远未实现,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100所世界大学排名中,美国占据了50多所,而中国没有一所入选。

在中共的统治下,大学里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言论自由;这才是限制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光华管理学院的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教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他说,尽管中国政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投入了大笔资金,重死记硬背轻学术辩论这个教育体制的最基本问题依然未得到纠正。”

对此,张维迎表示认同。他说;“政府过多的干预,让我们苦不堪言。高校的任何改革,都需通过政府的层层审批。如此一来,高校又如何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改革?”例如,若无政府批准,中国高校不得开设新课程、或使用新的教学大纲。“想做任何尝试,都是违反政府规定。”另外,他还称,中国高校的校长一般都是中共提名的,而且很少是学者。

这样,即便开出了种种诱人的条件,中国高校所吸引到的外国人才,大部分还是中国人:要么是归国的中国留学生外,要么就是海外华人。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韩冰说得好。“我们的硬体设施已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软体的提升却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23: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