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2|回复: 0

养个“好情绪”孩子的三种方式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

回帖

29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29
发表于 2006-3-21 2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增进自我觉察、调适情绪的技巧,不但有益于孩子交友和行为合宜,更能培养同理心和挫折耐受力,不会变成假面超人。  

文/朱念文  



回想小儿子出生后,五岁老大的反应:“我才知道小孩子也会嫉妒,”从事金融业的潘晓梅笑说。有天她听到婴儿哇哇大哭,冲到房间一看,小baby腿上被捏了一大块瘀青,老大一脸无辜杵在旁边。

 潘晓梅气得差点动手打人,老大也吓得哭了,听着两个儿子的哭声,潘晓梅才惊觉自己疏忽孩子的感受。老大只是气弟弟可以有礼物,大家抢着抱,并不是真的想伤害弟弟。

 学龄阶段孩子的自我觉察能力逐渐增加,也能透过别人的反应,判断自己行为是否合宜。由于生活圈扩大, 许多陌生情境产生的困窘、嫉妒、羡慕、寂寞、罪恶感等情绪,常会使孩子不知所措。

 入学之后,孩子在团体里会被期待更高的自我控制和合作能力,学习分享、解决冲突;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期待。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认为,这正是培养孩子分辨和调节情绪技巧的最佳时机。

 高特曼的追踪研究发现,如果父母能适当疏导孩子情绪,将有助于孩子行为合宜,懂得自我镇静,集中注意力,更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课业表现。

别怕闹情绪

 在我们的文化里,情绪似乎常被贴上负面标签,打入冷宫。台北荣总精神部临床心理师吕俐安指出,父母较在意的仍是智力(IQ)表现,不太重视调节情绪的能力,多等到孩子出现自我中心、难搞、挫折耐受力不足等困扰时,才来求助。

 有的孩子功课不好,最大的问题是出在人际关系弱,父母却以为是孩子上课不专心。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情绪被忽略也照样长大,殊不知大环境已经改变,孩子必须面对更多的刺激和挑战,围堵、放任情绪可能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培养情绪智力(EQ),不是要“消灭”孩子的负面情绪,而是要帮助他觉察、区辨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学习运用这些讯息做出适当反应。

 因此孩子闹情绪时,父母要做的不是跟着发脾气或只是制止孩子,而须处理闹情绪的原因,避免同样的模式一再上演。

 例如手足嫉妒,孩子偷打弟弟、弄坏东西,如果父母光生气处罚,孩子反而更认为自己不被爱、不受重视。

 较好的处理方式是先带开孩子,让他平静下来。让他了解自己为什么吃醋:“你是不是因为妈妈抱弟弟没抱你,所以不高兴?以后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可以跟妈妈讲,妈妈会很谢谢你提醒我。”当孩子知道情绪可以更适当、有效地表达,就不会故意犯规想引起注意。

 但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是任孩子予取予求。

 心理师吕俐安指出,有些父母太保护孩子,往往反应过度,如孩子跌倒了哭一下就急着安抚:“好痛好痛哦,都是地板不对害你滑倒。”孩子误认自己的生活不该有不愉快,导致挫折耐受力低落,事情不顺心就闹情绪,难以适应家庭以外的人际互动。

 即使孩子的情绪如山洪爆发,父母也不能兵败如山倒,忘记先前的约束。明确告诉孩子,他必须遵守已订下的行为规范,学习尊重自己和别人,你不会因为他闹情绪答应他的要求。

以情养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感性的情绪和理性的认知能力同样重要,如果孩子常被情绪卡住,势必影响其人格发展。若能使情绪透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纾解,避免能量耗损在冲突、压抑情感上,孩子将更容易专注发展其他潜能。

 以下方式可协助家长更有效辅导孩子的情绪,成为他一生受用的资源。

◆坦诚表现你的感受

 在孩子前表现你的情绪,并和他讨论是很重要的,例如“妈妈明天开会要上台报告,我觉得很紧张,我想要去外面走走。”

 有情绪是人之常情,不要害怕在孩子前面表现出来,不管是正面或负面,孩子都能透过这些体验累积更多同理心,有助于他面对更多元的人际关系。

 人非圣贤,孩子如果做出让你气炸的事,要你心如止水不可能也不健康。但如果你真的怒不可遏,无法思考,最好暂时离开现场,告诉孩子等你比较平静时再回来处理。

◆注意孩子的细微情绪

 不要等到孩子大吵大闹才处理,留意低强度的情绪并给予回应,例如沮丧或忧虑。帮助孩子分辨和经历这些情绪,让他知道你深切关心他的生活。

◆理解和接纳

 让孩子知道你确实收到了他的情绪讯息。也许你想藉着忽略、否定安抚他,孩子却会怀疑自己的反应是错的,甚至不愿意再告诉你。

◆解释负面情绪并非异常

 让孩子知道他不会因生气、嫉妒、贪心的感受被谴责,但你要处理他不适当的行为。可以说:“我知道,小华不跟你玩让你觉得寂寞,伤心。”接着再解释:“但是你说他的坏话并不能解决难过,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建立情绪字汇

 准备不同种类的情绪字汇包括挫折、罪恶感、忽略等,帮助孩子把一些无以名状、害怕的感觉,转换成明确的概念,让他知道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孩子若学会以语言清晰表达感受,将有助于沟通和自我对话。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协助孩子厘清情绪的来源,鼓励他找出可行的处理方式。如除了“感觉很差”之外,他还知道自己是因为姊姊不陪他玩所以寂寞,可以跟他讨论解决之道:打电话请朋友到家里玩?还是拜访附近邻居?有了经验,下次他觉得寂寞时,也许就可以自己处理而不需要你的帮忙。

情绪游戏

 透过亲子活动辨认、纾解情绪,可能比说道理更受欢迎。

◆亲子共读
 不管孩子多大,共读书籍都是认识情绪的好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讨论情绪的语汇,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及忧伤,更能够让父母谈论一些他们难以启齿的主题,如死亡、战争等。
 目前台湾已出版不少适合共读的绘本,父母可依据孩子的需求和年龄选择。

◆假装游戏
 小朋友常喜欢以幻想解决困扰,宣泄日常的压力。假装游戏有助于孩子探究被压抑的情感,并让父母有机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忧虑,适时加以疏导。可以在孩子玩扮家家时观察,或扮演另一个和孩子互动的角色。没有哪一种剧本是正确的,容许孩子表现真正的情感。

◆找情绪
 亲子一起外出购物或到公共场合时,请你的孩子找出不同的情绪表情。谁看起来很愉快?谁一脸无聊?有很害羞或很紧张的人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15: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