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0|回复: 0

用生活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

[复制链接]

0

主题

54

回帖

70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70
发表于 2006-3-27 1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但是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认知视野受到限制,对事物的兴趣容易消退。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让兴趣尽可能持久一些。

不耐烦的父亲



  一日,我去公共浴室洗澡,进门看见一对父子正在穿衣。突然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们来比赛穿衣服吧!”父亲充耳不闻,一声不吭地继续穿着。儿子又说:“爸爸,我们来比赛穿衣服,好不好?”这下父亲有点不耐烦了:“别烦,快穿!我穿好了,你还没好,我就不带你回去!”孩子嘟着小嘴,慢吞吞地穿着……


  多好的教育契机,就这样被那位不耐烦的父亲给错过了,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就这样被抹杀了。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时时处处充满着这样的教育契机,家长应具有捕捉这种契机的意识,用敏锐的目光去发掘,以及时的行动去实现,以此来激发孩子对待事物的积极性。而这种意识则来源于对孩子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了解、行为举止的赏识以及个性发展的关注。高尔基早就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会激励的母亲



  一位母亲带孩子逛街,刚走不久,孩子的鞋带便散开了。那位母亲没有替孩子系上,也没有强迫孩子自己系,而是趁孩子不备,解下自己的鞋带,然后对孩子说:“乖,妈妈的鞋带也掉下来了,我们俩来互相帮忙,你帮我系,我帮你系,看谁系得又快又好?”孩子听后,高兴地点了点头。在母亲的不断激励中,孩子竟抢在她的前面系好了鞋带,并且系得很棒。母亲又由衷地给了孩子一阵夸奖。


  我们不难看出,家长需要学会不露声色地运用契机来创设教育情境。这位母亲就是准确地把握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巧妙地创设了互系鞋带的情境,让孩子在激励与赏识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原来我能比妈妈做得更好”。在孩子享受成功的同时,也激发、培养了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因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想点子的舅舅



  不久前,小外甥来我家,表演写阿拉伯数字,速度很快,字迹也很工整。正欲夸奖时,发现所有的“9”都写成了“P”。我手把手地教了三、五遍后,他还是写成“P”。我灵机一动:“小鑫,我们来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输了就写一个‘9’字,谁最先写到10个,就要被刮个鼻子,写错了也要刮。”小外甥不屑一顾地说:“行,我准赢你!”由于怕被刮鼻子,小外甥是猜得带劲,写得更认真,竟无一个写成“P”字。尽管如此,还是小外甥输得多,先写了10个“9”。本以为他要耍赖,谁知他竟主动把脸凑了上来:“舅舅你刮,刮完了,我们继续!”


  对于一个5岁的孩童而言,要将已经较为根深蒂固的“P”字改为“9”字,那无疑是枯燥的,困难的,而且孩子可能对此毫无兴趣。但是把它放在孩子喜闻乐见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中,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便是寓教于乐的魅力。

  无论创设情境还是寓教于乐,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点燃并永保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启发孩子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爱因斯坦曾告诉世人,他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说不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就在你的手中诞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14: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