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824|回复: 0

现代人看这边!运动太少小心得文明病(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460

回帖

4257

积分

论坛元老

普通会员

积分
4257
发表于 2008-10-28 01: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陈代谢症候群 新世纪文明杀手
自由时报

文/陈建惠

陈先生,45岁,是某家科技公司负责人,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值为115mg/dl,三酸甘油酯(俗称中性脂肪)为250mg/dl;陈先生的身高170公分丶体重78公斤丶血压为138/93 mmHg,中年发福之後,腰围已达95公分(37吋)。

起初他丝毫不以为意(因为本身没有不舒服的症状),但是他的太太由於长年照顾患糖尿病且中风卧床的婆婆,知道不应该忽视高血糖丶高血脂的问题,苦劝之下终於将陈先生带到门诊求治。

陈先生罹患的正是新世纪文明杀手─「新陈代谢症候群」。新陈代谢症候群亦称X症候群,早在西元1920至19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直至1960到1970年代,有更多专家明确描述此病症的特徵,包括腹部肥胖丶高血糖丶高血压丶高血脂及高胰岛素等。

1988年史丹佛大学Reaven教授正式把此症候群归因於胰岛素阻抗性;1991年Ferrannini教授开始观察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抗性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更於1998年将这些症状的集合体正式命名为「新陈代谢症候群」。

新陈代谢症候群的临床表现,是会增加心肌梗塞丶脑中风与糖尿病的罹病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循环中,有过多来自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会减少肌肉对血中葡萄糖的利用,使得血糖上升和造成胰岛素阻抗。而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会使胰脏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胰岛素阻抗,故血中高胰岛素与游离脂肪酸引发一连串的发炎反应,并发血脂异常与血压增高,最後造成动脉粥状硬化,进而导致诸多的慢性疾病。

◎一般民众可以自我检视,若在下列5个项目中符合任3项,就是患有新陈代谢症候群:

●血压:收缩压超过130mmHg丶舒张压超过85mmHg。

●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

●血中三酸甘油酯超过150mg/dl。

●腹部肥胖:台湾的标准是男性腰围超过90公分,女性超过80公分。

●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男性低於40mg/dl丶女性低於50mg/dl。

一旦符合新陈代谢症候群的诊断标准时,就必须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因为这群危险因子的存在,与台湾十大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密切关连性。

然而,这个症候群起初很少有症状,可能只是像陈先生这样,在健检时,意外发现血糖丶血压丶血脂肪有点偏高,或身材有点走样。但在未来10年内,这些人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两倍;罹患冠心病的死亡率提高3至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提高6倍!

「减重」是改善新陈代谢症候群的第一要务。肥胖病人可以半年内减重10%为目标,适度运动和节制饮食有助於缩小腹围丶降低血糖丶血压及血脂肪,进而减少伴随这个症候群而来的并发症。

虽然目前的实证医学还无法完全证实新陈代谢症候群的所有病因,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指出,现代人由於饮食习惯日益西化,日常运动量减少,以往中年人较易发生的乳糜血年龄正逐渐下降。

许多家长认为,青少年外表没有肥胖情形,就不会有血脂肪异常的问题,甚至也不会有新陈代谢症候群的发生,并不节制高热量食物,也因为课业而忽略了体能活动的重要性。其实,这样反而更容易轻忽新陈代谢症候群的威胁,造成严重的後果。

青少年除了要定期做新陈代谢的检查之外,也应避免吃精致丶高热量丶高油脂的食物,并且多增加体能运动,如此才能及早预防新陈代谢症候群。

(作者为署立乐生疗养院回龙院区家医科医师)


文明病肩颈酸痛
自由时报


现代人的文明病越来越多,尤其数位时代的来临,颈肩酸痛是很多人的困扰。

想想看,您是否常有肌肉僵硬丶绷紧,颈丶肩不舒服,肩背酸痛丶手累丶手部麻痹丶不能使力,或工作时易疲劳,也会感觉偏头痛丶眩晕,甚至痛到想吐等不适症状?那麽就要注意,矫正姿势丶适时休息和做肩颈部的肌肉放松与伸展。

◎造成肩颈酸痛的原因有:

●长期的姿势不良,例如:坐姿驼背,加上头部过度往前(forward head),使得後颈部的肌肉过度紧缩。

●肩颈周边肌肉过度紧张,或长期过度使用造成肌肉僵硬丶血液循环不良,而使周边软组织缺血性僵硬痉挛丶肌肉的弹性与柔软度都变差。

●颈椎错位或变形丶椎间隙变窄丶颈椎骨质增生(骨刺),也会引起颈脊髓或颈的神经根受压迫,而出现许多的不适症状。

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中,记得要适度的休息,建议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并利用这10分钟做自我牵拉运动。

物理治疗的方法:

◎热敷:功效为减轻疼痛的感觉丶促进肌肉放松且减少关节僵硬,及增加关节活动度。

◎电疗:

●刺激神经,具有止痛效果。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的复原。

●减少肌肉痉挛。

电疗时,请告知治疗师疼痛位置,治疗师会评估患者疼痛问题,并针对受伤组织做适当的电疗。

◎运动治疗:主要针对颈肩周边肌肉过度紧张和僵硬,所做的自我牵拉运动。

牵拉方法有:

●坐在椅子上,一手拉住座椅,头转向手拉座椅那一面,斜向对侧面,另一手放在头上,慢慢向对侧牵拉。感觉到肌肉紧绷,维持15秒,再放松。共做5次,再换边(图一)。

●坐在椅子上,一手拉住座椅,不需转头,直接斜向对侧面,另一手放在头上,慢慢向对侧牵拉。感觉到肌肉紧绷,维持15秒,再放松。共做5次再换边(图二)。

●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头後方,慢慢往下牵拉,感觉到肌肉紧绷,维持15秒,再放松,共做5次(图三)。

●站着,背部贴紧墙上,下巴紧缩(chin in),头顶墙壁,维持15秒,再放松,共做5次(图四)。

注意牵拉姿势要正确,如果对牵拉运动有疑问,应请教物理治疗师。

(作者为三军总医院基隆分院物理治疗师)


大肠激躁症 现代文明病
自由时报

「医师!我的肠胃好像不太好。」门诊中,常会听到患者这样抱怨。若再进一步询问:「是什麽症状让你觉得肠胃不好呢?」患者的回答通常很模糊,例如:「每逢工作压力大或紧张时,经常要上厕所,但是大便却又总是有解不乾净的感觉」丶「吃一点冰冷或刺激性食物,如烤丶炸丶辣等,别人都没事,自己却到处找厕所,有时甚至像米汤一样下痢」丶「老是觉得肚子胀胀的,左下腹有点闷痛,排便完或排气後,感觉会好很多」…。

大多时候,患者还会抱怨其他肠胃以外的症状,例如:头痛丶焦虑丶倦怠丶失眠丶心悸丶频尿丶经痛等。

若上述肠胃道症状在过去一年中,反覆出现至少3个月,就有可能是「大肠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它是功能性肠胃疾病的一种,发生率为总人口的10至15%,任何年龄层皆可能发生,但年轻人多於老年人,女性又多於男性。

大肠镜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真正发生的原因还不明了,目前较为大家所接受的理论是「肠胃道蠕动异常」。

但究竟是肠道对痛觉或温度过度敏感?还是控制肠道的自律神经失调?或是肠道本身的因素(细菌丶发炎)?或是情绪压力?则还没有定论。

临床上所见,患者大多有类似压力症候群的症状,也就是前述头痛丶焦虑丶倦怠丶失眠丶心悸丶频尿丶经痛等,或是一遇到精神压力稍大时,就会伴随肠胃道发生各式各样症状。

由现代医学对此症的了解,结合中医观点来看,其病机主要是肝郁脾虚及肝脾不和。初起多责之於情志失常(情绪丶精神压力丶课业)丶感受外邪(细菌丶发炎)丶饮食所伤(暴饮暴食丶不固定时间进食)等,而致五脏功能虚弱,久则影响脾的运化及大肠传导功能而发病。

治疗上,常用加味逍遥散丶参苓白术散丶痛泻药方等,结合甘麦大枣汤丶玉屏风散等方剂以疏肝理气丶养心安神来缓和患者紧张情绪丶补益肺脾气虚来缓解稍食冰冷即泻的状况。通常在原本肠胃道症状获得控制的同时,其他伴随的类似压力症候群症状往往也能有效缓解。

除药物治疗及尽量保持情绪平和与饮食正常外,平时居家也可自我按摩风池丶百会丶合谷丶三阴交丶四神聪丶内关丶神门等穴道,这些都有助於改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为天主教耕莘医院新店总院中医科医师)


现代文明病:乾眼症
优活健康资讯网

眼睛乾涩俨然已成为现代文明病,其中以中丶老年人占大多数,尤其是停经後妇女为数更多,不过近年来有乾眼问题的年轻人口快速成长攀升,追究其生活型态,包括使用电脑,长时间上网丶看电视,长期配戴隐形眼镜以及空调环境等,都让这群年轻族群提早面对「乾眼」困扰!

随着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异,除了眼睛乾涩外,也伴随着红丶痒丶模糊丶畏光丶流泪丶刺痛丶易疲劳丶灼热感丶异物感,或出现白色分泌物等症状,甚至泪流不止,尤其在早起或傍晚时眼睛都会觉得特别乾涩。

眼科医师采用「泪水测试」。正常人5分钟内泪水分泌量可沾湿试纸达10mm,一旦泪液分泌少於5mm,你可就罹患乾眼症了,治疗乾眼症必须找出病因来对症下药。乾眼症属於慢性病,不易根治,若不好好追踪检查,严重可能导致角膜病变影响视力。

乾眼症的预防及治疗,需要每方面兼顾才能有成效,除了要保持正常生活丶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注意周遭环境及用眼习惯,避免眼睛的发炎及伤害,并多注意给予眼睛补水的动作,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诺贝尔眼科医师 张朝凯表示,缓解眼睛乾涩主要点用人工泪液是最普遍的治疗方式,以补充泪水及调理不健康的泪水成分。近来国外医学界提出「乾眼症诊疗的新观点」,乾眼症与眼睛的发炎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治疗方法可藉由增加泪液以及保护眼睛,来除去眼睛发炎所造成的伤害。

乾眼症除了用人工泪液补充水分外,平时也可以多用热毛巾热敷眼部,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若有配戴隐形眼镜者,可要减少配戴时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 02: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