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5|回复: 1

书摘:刘少奇在1961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5

回帖

289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89
发表于 2006-5-25 23: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8年初秋,全国一声令下,一夜之塑起了三百九十多万个公共食堂,四亿多中国农民不得再自家做饭,一律去公共食堂就餐。由于“大跃进”中的高指标、浮夸风和强迫命令风等等错误,加上接踵而来的洪水和干旱,天灾人祸,使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严重的困难中,饥荒在中国蔓延。
1961年,在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就餐的群众出现了水肿病、干瘦病,有人因而饿死。国家主席刘少奇就是在这种严峻时刻,为了了解下情,走出困境,和夫人王光美于1961年春来到了宁乡、长沙农村。4月2日也就是刘主席来长沙的第二天,就召来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等人研究下乡的问题。刘主席说:我们这次调查先秘密后公开。先个别找人谈话,后开各种小型调查会。深入民间,深入实际,既是私访,又是公访。回家乡是个好办法,可以了解好多真实情况,可以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我们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对我不要称职务,可称工作队分队长,具体要求要像过去打游击一样,穿布衣,背背包,自带食物和碗筷,想走就走,想住就住在老百姓的家里,那样群众有什么话都跟你说,给你反映不少你想了解都了解不到的情况。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带着个小背包,穿着胶鞋,打着雨伞,跋涉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

那么,刘少奇主席为什么要选择天华大队作为调查研究的地点呢?因为当时天华大队是全省出名的”红旗大队”,报纸、电台连篇累牍地宣传这里的粮食连年增产,“公共食堂”越办越好,社员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央调查组、省委向刘少奇推荐了这个“红旗大队”,刘少奇也看了中央调查组在天华调查的大部分材料,他认为,在“五风”盛行的时候,天华大队的生产、生活搞得那么好,可以通过这个先进典型了解情况,解剖麻雀。

刘少奇和王光美来天华搞调查,就住在王家塘,那是一幢破旧的小屋,泥墙已大块大块剥落了,房内十分阴暗,关上窗户,里面黑咕隆咚的,把窗户打开嘛,寒风又直往里面灌。两间小房是这样安排的,前面一间摆了一张旧条桌和几张旧高凳,作为会议室;后面一间两条长凳上架两块门板,作为床铺,床铺的旁边放一张小桌和几把靠背椅,这就是刘少奇和夫人的卧室兼办公的地方。

刘少奇到天华后,首先召集大队干部开座谈会。当时的大队干部心里都很紧张。开会那天,他们一行来到王家塘,刘主席和王光美早已在门口等候他们,亲切地与大家一一握手,把大家迎进屋里。落座坐定,刘主席给大家各递一根“大前门”的香烟,王光美给各位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瞬间,大家好像是进了亲戚的家,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了。

然而这次座谈会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队支书彭梅秀带头发言,讲了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的种种好处,其他干部也随声附和。座谈会之后,刘少奇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决定避开大队干部,请普通农民来参加座谈,当时是春耕的时候,社员们都到地里耕地、插秧了。刘少奇找工作人员一一去替换在地里干活的社员,请了八人到王家塘开座谈会,他们身着破烂衣服,打着赤脚,一到门口,刘少奇和夫人就迎上前去,与他们一一握手。一开始刘少奇就说:今天请你们来谈话,耽误你们的工,我们的同志不会做事,今天帮半天不够,明天再帮你们半天。今天请你们过来谈一谈话,听听你们的意见,中央起草了一个六十条,是一个草案,还没有定,问问你们的意见怎么样,讲错了也不要紧,讲错了不批评,也不戴帽子,不辩论,大家都放开讲,总而言之,要把事情搞好,要为人家好。请你们随便讲话,请大家向我讲真话。

刘少奇主席一席诚恳的话语说完,摘下蓝布帽,露出了满头苍苍白发,弯下腰,恭恭敬敬向在座的社员鞠了一个躬。

国家主席的这一鞠躬深深感动了在座的社员,第一个发言的是壮实的彭五大汉,他第一个说出了“农村办公共食堂不好”这句话。他一一数落公共食堂的缺点:我住食堂,自己的屋空在那里,自留地也不能种,以前种自留地,搞副业,猪、鸡、鸭、蛋、红薯、芋头、豆子都很多,而现在这些东西没有了。如今做事难得来劲,肚子不饱,无法积极;大个子、小个子做一日工都记十分,不想积极;技术高低不分,懒得积极。接着彭五大汉的话题,年近50的彭玉鸿又说:看到生产发展不快,许多东西没有了,伤心呀!他说着说着,就哭了。随后,杨运桂老人家,还有小伙子李正球都发了言,他们都髦公共食堂不好。听他们谈到这里,刘主席说:过去食堂办得不好,缺点多,好处少,以后如果要办食堂,是不是可以办好一点,或者缺点少一点,或者没有缺点,有办法没有?彭玉鸿马上作了回答,暂时没有。

其他社员纷纷向刘少奇诉说真相:当时大队搞了一个“营养食堂”,也就是专门收留那些患有水肿病或者快饿死的人,有70多个床位。供应的营养品就是半块豆饼渣、油饼渣或是米糠,能减轻水肿病,身体稍好转一点,就得赶你出去,让出床位给其他社员住进来。但是,有的社员进了“营养食堂”不久,就命归黄泉了,什么“营养食堂”呀,社员们称它为“墓炉屋”。当时天华人民的生活已经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食堂每人每餐平均食粮是16两秤的2.63两,不少社员患了水肿病、干瘦病,妇女不来月经。仅1959年,全大队死去的人数就达48人,而彭梅秀向刘主席汇报说仅死10人……

这就是当时中国农村所谓“红旗大队”的真实情况。天华的现实震撼着刘少奇主席的心……

1961年4月17日的晚上,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晚上。刘少奇主席召集天华大队党总支委员来开会。刘少奇是前天傍晚离开天华到长沙,看望在长沙的毛泽东同志的。后来王光美说,刘少奇同志到长沙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以后,解散“公共食堂”的态度更加明朗了。17日下午,刘少奇风尘仆仆赶回天华。

刘少奇主席谈到他到长沙的情况,紧接着谈到对“公共食堂”的看法:听了他们的谈话,看了汇报材料,看来多数社员是不愿办食堂,要求散。现在他们不好讲这个话。食堂是上级要办的,怎么讲散咧。看这个情形是不是这样子:如果说多数社员愿意散,那怎么办,是不是让它散,横直是他们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办食堂,饭,他们自己得煮。他们坚持要散,如果我们反对,不准,这个事情也维持不下去。由社员决定。是他们的事情嘛,由他们决定嘛。看来1958年10月1日一声喊就办起来了,并不是怎么自愿的,这几年觉得不方便,要求散,准不准散?我看勉强留在食堂里没有好处……愿意维持食堂的维持食堂,愿意退出去的退出去,愿意通通散掉的通通散掉。

好像一声惊雷在王家塘炸开了!

历史将记载这一天,中华人民共们国主席为了拯救亿万人民走出“乌托邦”,作出了重大决策。

听到传达刘主席讲话精神的天华社员,高兴地说:上面睡醒了!

就在刘少奇同意社员解散“公共食堂”之后,还发主了一场“彭梅秀大闹王家塘”的风波。天华大队的支书彭梅秀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有的人说她比男同志还厉害,为了保住天华这面红旗,她是吃了木少苦、流了不少汗的。工作积极性没得说。为了办好公共食堂,她跑东家奔西家,好不容易把公共食堂搞起来,好不容易将公共食堂搞成省里的榜样。现在,要将她搞的样板推翻掉,她心里十分难受。开始,她的情绪很低落,后来变得很凶。那天,她急匆匆来到王家塘,工作人员与她很熟,以为她有事找领导,就没有注意她,没想到她走到窗口下,竟“呜呜”地哭起来,边哭边骂:刘胡子,你不是来抓生产的,是来抓茬子的。哭骂声惊动了工作人员,大家马上赶过来,她看到人家过来后,就屁股坐在地上,边哭边骂,还用双脚在地上猛蹬。她当时也许想过闹一下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她的理智已被冲动的感情所代替了。

最后,在众人规劝之下,她才被人家扶起来,送离王家塘。

彭梅秀这么一闹,省委、市委、县委的领导都感到惭愧不安,大家提出各种不同的处理彭梅秀的方案,刘主席得知后,都加以制止。刘主席在后来几次座谈会中,都提到彭梅秀的问题。经过刘主席的引导,大家统一了认识,觉得彭梅秀虽然有错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后来彭梅秀的母亲去世,身在北京的刘少奇还特地请省委书记张平化代向彭母表示哀悼,彭梅秀被刘少奇的宽宏大量和关心体贴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事情被彻底扭曲,不仅刘少奇,就连当年向他反映实情的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也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批斗。而曾经辱骂国家主席的彭梅秀却被奉为“反刘英雄”。

0

主题

424

回帖

572

积分

高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572
发表于 2006-5-26 1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刘少奇清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23: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