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3|回复: 0

十大元帅授衔秘闻 彭德怀想说而没说的话是啥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6-2 17: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南海怀仁堂,不穿军服的毛泽东亲自把元帅军衔命令状,送到同他一起南征北战的战友们手中。共和国首批元帅10名,8名元帅授衔中南海,另两名元帅在哪里?在新中国首次授衔前后都有哪些秘闻?

  在最初的方案中毛泽东被推为大元帅。毛泽东坚辞不授,毛泽东为此说了一句话。周、刘、邓在初步方案中曾是元帅,但他们拒绝了这一荣誉。然而,有人却因授予的衔低,便扬言“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为此又说了一句话。一个个细节秘闻首次披露。

  军衔是军人职务等级的称号,是军人身份的标志,是军人功绩的记录。做为缔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毛泽东,是否要授衔?是否要授予最高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这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当时我军基本上是按照苏联军衔的基本设置而制定我们自己的军衔制度的,苏联最高统率斯大林被授予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因此,当考虑在中国实施军衔制的时候就必然想到了在中国也要设立大元帅。

  当时作为军衔评定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宋任穷的回忆说,当时为了给毛泽东授予元帅军衔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与会人员包括许多民主人士在内的常委会委员们纷纷发言,认为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指挥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同时认为,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军衔,并授三个一级勋章。

  会议由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刘少奇主持,刘少奇知道毛泽东不会要这个大元帅军衔的。但在大会上,与会人员提出了一定要给毛泽东授大元帅军衔,理由是充分的。当与会人员最后把目光集中到刘少奇,要他表态时,刘少奇微笑着说:“我也不能作结论。”

  有位民主人士当即表示:“人大作决定,他有什么办法!”

  刘少奇说:“人大可以作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

  “人大作了决定,国家主席就得签署命令。”

  与会的代表们还是坚持一定要给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看到大家都这样坚决,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

  这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之后过了几天,彭德怀、罗荣桓和当时具体负责这次评衔工作的总干部部两位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去向毛泽东汇报这次评衔工作的进展情况。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会上,彭德怀首先把这次授衔工作的情况向毛泽东做了详细汇报,接下来大家再一次提出要给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授予元帅军衔的主张,并说明这是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意见。

  毛泽东听了摆了摆手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说完了这些话,看了看刘少奇说:“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应是元帅。你也应该评嘛!”

  刘少奇摇头:“我不要评了。”

  毛泽东又转而去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周恩来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当时在场的还有李先念等几位被列入大将名单,但本人又已经到了地方的同志。毛泽东问他们:“你们几位大将军衔,还要不要评啊?”那几位同志也纷纷表示:“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军衔评定的政策制定之后,就是评衔的具体工作,这是整个军衔实施过程中最难的,也是是否能够在全军成功实施这项制度的关键所在。当时,我军绝大多数干部都对这次授衔工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这次授衔工作能否公平、公开,能否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也是十分关注。可以说,这次授衔工作是真正涉及到全军每个人的一次利益分配。因此对于组织好这次具体的授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和时任总政治部与总干部部主任的罗荣桓。对少将以上的将军军衔的评定工作由罗荣桓亲自领导,由当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宋任穷与赖传珠、徐立清、肖华和王宗槐等人共同评定。

  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到1955年的时候才成立28周年,但是她却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红军时期的一、二、四方面军,陕甘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慢慢地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华北军区和若干地方部队等等,每个时期,每一支部队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在战争年代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心一意地为着全中国的新生而战斗与工作,但是到了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就不能有任何偏差。但是,偌大的一个军队,若大的一项工作怎么可能没有偏差呢?

 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军队现状,搞好评衔工作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对于授予元帅军衔的人员,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名,由中央政治局最后审议通过的。彭德怀作为政治局委员参加对于授予元帅军衔的人的讨论。将军军衔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校官军衔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校官军衔人员的名单由各总部和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并报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干部部在全军范围内统一平衡。

  经过精心细致的工作,一个授衔的初步方案形成了。

  这个初步方案是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后的结果,基本上还是一个合理的方案,这个结果也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有些人在听到了这个方案后,虽然嘴上说满意,在心里却不是十分舒服,有的甚至公开地跑到领导那里去要军衔,说自己如何如何功高劳苦,应当授予什么什么衔,点着名地要高级军衔,还有的人甚至在领导面前哭,向领导诉苦要衔。

  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他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时候,十分不满,竟然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

  毛泽东在听了这些要军衔的事后,很不高兴地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在这次授衔中,更多的人却表现得十分豁达,对于给不给、给什么样的军衔并没有表现出异议,甚至有些著名的将领们还主动提出了给自己降衔的要求。

  的确,按照当时评授元帅军衔的条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都应当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而且在初步方案中,他们的名字也的确被列入了元帅的名单中。

  当时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的条件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决策等方面功勋卓著,完全符合当时制定的评定元帅军衔的标准,给他们授予元帅军衔是当之无愧的。

  按照这三位优秀将领的功绩,给他们授予元帅军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他们没有要。

  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参加评衔,那共和国首次授予的元帅军衔就是13位,而不是10位。

  十大元帅授衔中南海,在授衔仪式上,毛泽东把第一枚元帅军衔授予了朱德,毛泽东亲点“红军之父”朱德为十大元帅之首。这十大元帅究意是怎样排序的?这十大元帅与最高统帅又是怎样的关系?

  十大元帅授衔中南海,被中外将士深怀敬意称之为“朱老总”的朱德,第一个走向主席台。

  他走到毛泽东面前,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伸出双手接过毛泽东主席授予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此时,他的手有些微微地颤抖。

  毛泽东和朱德握手时,他俩的目光都是那样凝重。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会师第一次握手开始,“朱毛红军”就成为当时中国黑暗世界中的“一把火”,是光明,是希望,是中国革命的象征和旗帜,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漫漫征程上不可阻挡的铁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个20世纪革命的“神话”在他们手中诞生……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朱德一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尊重毛泽东,信仰毛泽东,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协助毛泽东领导和指挥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战争。

  朱德曾说:“我们这一代人,以毛泽东为代表。”“我是没有什么的,就是跟着毛主席。”这并非是朱德的自谦之词,而是他的肺腑之言!当他面对张国焘的威胁利诱,不禁勃然大怒:

  “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毛泽东称赞朱德:“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临大节而不辱”。

  朱德经常说:“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都是毛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我是相信毛主席的,一生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没有毛主席,也就没有我!”毛泽东也时常提起:“朱毛是一起的,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事实正是如此。在长达半个世纪艰若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朱德和毛泽东风雨同舟、生死与共,铸造了牢不可破的战斗情谊,可谓“朱离不开毛,毛离不开朱”。美国一位著名记者曾写了这样一段评价:“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两个孪生的天才朱、毛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把朱毛看成一个人。毛泽东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朱德和毛泽东,是一个整体的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毛泽东是智慧,是理论家,是‘主席’。朱德是心脏,是军队……这两个人,都是优质材料制成的……”

  也正因于此,在共和国首次授衔之时,毛泽东亲点朱德为开国第一元帅。

  在授衔仪式上,中央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侯波记录了当时领袖与元帅之间亲密无间、赤诚相待的感人情景:“授衔的庄严气氛到了休息室便换成了轻松愉快。毛泽东容光焕发,缓步走到元帅们面前。他忽然向前倾了身子,直视着朱德的脸,用一种近乎孩子气的欢愉的口气打趣说:‘啊,元帅升帐了,好神气!’元帅们都开心地笑了。“

第二个走上主席台,接受毛泽东颁发军衔和勋章的是彭德怀元帅。这个历来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敢作敢当的元帅,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彭德怀的骁勇善战,连战场上的敌人也不能否认。自从上了井冈山,“朱毛彭黄”“横扫千军如卷席”!长征时,彭德怀指挥三军团,掩护红军主力左冲右突,连续越过敌人三道防线,在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大战中,彭德怀亲自指挥两个团在前线作战,三天三夜没下火线,保证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安全渡江。遵义会议后,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运动战术,数渡赤水,率领红三军团,配合一军团,一举攻占天险娄山关,二进遵义城,出色完成长征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毛泽东十分振奋,挥笔写下《忆秦峨·娄山关》词一首,以示纪念。的确,毛泽东从不掩饰他对彭德怀的赞赏与倚重。当红军击败追敌骑兵后,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时,毛泽东特为在此次战斗中起重大作用的彭德怀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留大将军!”毛泽东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彭德怀的骁勇善战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随后,彭德怀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指挥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山战役和山城堡战役,为陕北根据据地的巩固和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历时3个月,给日军以重创,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为之叫好,打电报给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然而,在延安整风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彭德怀受到了过火的批评,感到很恼火,委屈很大,他感到不满。在周恩来安排下,彭德怀来到毛泽东的窑洞里和毛泽东谈心。三个人坐到一起,毛泽东平静地说:“咱们定个君子协定:第一,把话讲透;第二,可以骂娘;第三,各自检讨,不准记仇,不得影响工作。”“我先给你作检讨。”毛泽东胸怀大度,承担了自已在百团大战中的“过失”。

  彭德怀听后,积在心里的不解及埋怨顿时消失了。他感激地说:“同志间的了解、信任胜过最高奖赏,有主席今晚这席话,就是现在叫我去死,也是死而无憾了。你还是了解我的,倒是我对你有误会,甚至有埋怨情绪,还要请你原谅,我是个粗人呀!”

  “不!你是一个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将领,在革命处在危难关头,你都是站在正确路线一边,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支持,是帮助了革命。”

  此言一出,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两双明眸相视,理解和信任尽在不言中。

  朝鲜战争爆发,鸭绿江边起烽火。大军压境,“常胜将军”林彪称病拒出。毛泽东再次“钦定”“彭大将军”,临危受命,率领大军,保家卫国。毛泽东亲自把盏为之饯行:“老将出马喽!”并把爱子托给他。两双大手又一次紧握,毛泽东的信任的洪流注入他的周身。

  从朝鲜回国后,彭德怀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又任国防部长,致力于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由于彭德怀几十年南征北战,士卒用命,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在这次授衔时,毛泽东亲点他为开国十大元帅次席,毛泽东亲自授予他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当彭德怀双手接过勋章时,他呶了呶嘴,好像要说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第三个走上主席台的是贺龙。贺龙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战场上,才华横溢,挥洒自如,奇功迭建。贺龙自叹:“平生唯喜欢带兵打仗,上前线!”对此,毛泽东也是心中有数的,毛泽东欣赏贺龙那如火似铁的性格,憎恶分明,坦荡直爽,从不讳言自身的不足和失误,知错即改,任劳任怨。因此,毛泽东对贺龙敢于信任和重用他。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中央军委立即部署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贺龙率部配合二野的作战行动,积极吸引和抑留国民党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待二野断其退路时,迅即占领川北及成都地区。之后,贺龙又取得了西南剿匪斗争的胜利。为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赞扬:“路线正确,方法适当,剿灭匪众85万人,缴枪40余万支,成绩极大,甚为欣慰、望即通令所属予以嘉奖。”随即,贺龙又按毛泽东的指示进军西藏,取得了昌都战役的伟大胜利。

  贺龙率领部队,由大西北转战到大西南,直到进军西藏,历尽了艰险,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1952年,毛泽东物色体委负责人,周恩来、邓小平马上想到了酷爱体育的贺龙,于是向毛泽东推荐。毛泽东征求了贺龙的意见,贺龙满口答应了。贺龙说:“周总理、邓小平点将,毛主席下令,我干!”1952年11月,贺龙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此时,他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走到毛泽东面前,向毛泽东敬礼。毛泽东授予他元帅军衔,名列十大元帅之五。

  1928年,井冈山上,毛泽东与陈毅相顾嗟叹:“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从此,陈毅便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革命生涯。为请毛泽东复出,陈毅去上海中央“自铸”“尚方宝剑”,回苏区“三顾茅庐”。结果,红四军“九大”,一致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奠定了我军的最根本的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政治建军路线。

毛泽东非常信作任陈毅。在第三次反“围剿”之前,毛泽东带着两个洋铁箱找到陈毅,郑重地交给陈毅,由他保管。

  陈毅接受了这一重要的委托,组织了两班人日夜守卫着,直到11月出席在瑞金召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时,才把款子和文件“完壁归赵”,亲自交还给毛泽东。毛泽东很高兴,说;“我现在就靠你这20万元的战争费来扩大红军。”

  1933年5月,中央政治局又在江西军区开会,陈毅是军区司令员,作为东道主也列席参加了会议。一天,陈毅在写毛笔字,项英看了他的字很奇怪地说:“你这个人不仅政治上、军事上迷信毛泽东,为他吹嘘,连写字都学他,还挺像的。”陈毅拍案而起:“你说我迷信毛泽东,那你为什么迷信博古呀。你们就是排斥毛泽东,动辄就说不佩服你们就是反国际。”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委以陈毅重任,宣布他为新四军代军长、重建新四军军部。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派陈毅赴山东,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先后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成为当时歼敌最多的野战军司令。陈毅的赫赫战功,受到了毛泽东的通电表扬。1947年夏,陈毅率部进军豫苏皖,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1948年11月,陈毅参与领导了淮海战役。党中央进驻北京后,陈毅就任上海市长。

  1955年9月,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陈毅,经毛泽东亲自提名,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开国十大元帅之第六席,同时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授衔仪式上,他是踢着正步走向主席台,踢着正步下来的。

  开国十大元帅中,曾亲随毛泽东参加“九九”秋收暴动,一起进军井冈山的战友,唯罗荣桓一位。他也是“元帅”殊荣中仅有的军队政治思想工作者,并且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上过大学、学历最高的一位。

  罗荣桓十分佩服毛泽东卓越的指挥才能。关键时刻总是支持毛泽东,拥护毛泽东的主张。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时,关于建军原则等一些重要问题,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在会上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在激烈的争论中,在毛泽东的意见成为少数的情况下,罗荣桓发言赞同毛泽东的主张。

  红四军党的“九大”召开前,毛泽东专门召集罗荣桓等党代表座谈,搞调查研究,让他们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毛泽东对罗荣桓提出的废止内刑、反对打骂士兵的建议十分重视,并请罗荣桓参与逐条讨论古田会议的决议草案。对当时罗荣桓所起的作用,毛泽东曾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曾和刚从上海调来的前委秘书冯文彬说:“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

  罗荣桓的出色工作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哪个部队的工作搞不好,毛泽东在考虑充实的人选时,总是首先想到罗荣桓。古田会议以后,红四军二纵队问题较多,战斗力较差。毛泽东对第二纵队作了深入调查之后,便建议调罗荣桓担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对纵队进行整顿。几个月的工夫,就使第二纵队发生了大的变化。他的这一成绩,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后,毛泽东在考虑红四军政委人选时,认为担任此职除必须具备立场坚定、观念正确、有丰富的政治经验等基本条件外,还需要有宽广的胸怀,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在非原则问题上又要有容人的气度,善于忍让、谅解,这样才能把红四军的工作做好。凭着对罗荣桓的了解,毛泽东认为非他不可。于是向前委建议,由罗荣桓出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受命在山东开辟根据地。罗荣桓独当一面地领导全山东人民进行抗日斗争,使他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军事家,也表现出他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战略远见。对此,毛泽东说:山东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出任东北野战军(即第四野战军)的政治委员。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罗荣桓深刻领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坚持贯彻毛泽东先打锦州之敌,造成关门打狗的

  作战方针,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1950年4月,毛泽东找罗荣桓谈话,希望他担任公安部长。他则向毛泽东推荐罗瑞卿担任,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不久,毛泽东又提名由罗荣桓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这表现了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信任和器重。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实行军衔制。这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对军队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按照中央规定,授予元帅、大将军衔人员的名单由中央确定。当罗荣桓得知党中央准备提名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说明自已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贡献不大,恳切地请求不要授给他这样高的军衔。

  中央和毛泽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和朱德、彭德怀等10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因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兵团作战功勋卓著,在1955年9月23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2次会议决定,被授予元帅军衔命令公布后,罗荣桓没有将这看成是个人的荣誉。他对总政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是政治部主任。给我授元帅衔,这主要是党中央和人民给予我们军队政治工作者的崇高荣誉。”9月27日,毛泽东亲自将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予罗荣桓。

“好人”,“老实人”,这是毛泽东对党内其他同志评价中并不多见的高度赞誉。然而,与毛泽东无论私交而或公谊均不为深的徐向前,却常常得此“殊荣”。毛泽东是红一方面军的奠基人之一,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建者。

  1935年6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徐向前见到了毛泽东。但不久发生了毛泽东与张国焘关于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的激烈争论。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处境艰难。但他原则性强,当他得知右路军前敌指挥部政委陈昌浩欲率兵追赶连夜北行的毛泽东部时,徐向前严厉制止说:“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怎么说也不能打。”从而,不仅保证了毛泽东的安全,更避免了一场血战和内讧。

  1936年1O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然而,随后由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遭到惨败。但西路军顽强抗敌、至死不屈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非常悲壮的一页,也给毛泽东留下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装成算命先生跋涉数千里到达了延安。毛泽东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赞扬了他的凛然正气。对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回来就好,有了鸡就有蛋!”当时党内有人埋怨徐向前把几万人马都搞光了,一个光杆司令还回来干什么?毛泽东明确地对徐向前表态: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西路军的失败也是因为许多复杂的原因造成的。

  1947年6月,徐向前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带病指挥运城战役、临汾战役,使晋南全部解放,毛泽东非常高兴,并对临汾战役的经验也十分重视,亲自向其他部队推广临汾战役的宝贵经验。

  1948年6月,徐向前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负责完成进攻晋中、消灭阎锡山、解放山西全境的任务。徐向前组织的晋中战役,历时一个月,以少胜多,歼敌10万。毛泽东打电报表示祝贺:“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下……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成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之后,徐向前又带病指挥太原战役。

  建国后,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分管空军和民兵工作。1955年9月,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第八。在授衔仪式上,毛泽东亲自向徐向前颁发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聂荣臻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一位,长期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个人接触也比较多。毛泽东信任、器重他,尤其看重他“老实、厚道”的性格,而聂荣臻也信服、敬重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意图理解得全面、透彻,贯彻得准确、彻底。

  聂荣臻与毛泽东的在中央根据地的首府瑞金第一次见面后不久,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就任第1军团政治委员。同年4月,聂荣臻第一次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歼敌数千。之后,聂荣臻又参与指挥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水口和乐安、宜黄战役,均取得辉煌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115师出征以后,第一仗就是平型关战役,首战告捷。不久,他接到中央要他留在五台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命令。于是,聂荣臻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带领独立团,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着根据地的军民进行抗日斗争。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针对国民党的军事挑衅,曾给聂荣臻等人发去电报: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在这里越安全;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谈判就越主动。聂荣臻等人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上党、邯郸和绥远战役、大量歼灭了入侵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全面内战爆发后,聂荣臻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指示下,先后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正太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坚守和发展了大片解放区,为屏障东北,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国前后,聂荣臻身兼六职: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平津卫戍司令员。并且在1949年7月起正式到中南海办公,与毛泽东朝夕相处。1950年初,聂荣臻又被正式指定为代理总参谋长。毛泽东历来对有关作战的事情和军队方面的重大问题非常重视,都是亲自过问,有关文电,亲自批阅。毛泽东经常叫聂荣臻去他那里汇报、谈话或开会。

  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聂荣臻身患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恶疾,无法正常工作了。不得不于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告一段落后,经毛泽东批准,辞去了代理总参谋长的职务,休息养病。

  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泽东亲自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聂荣臻时,聂荣臻激动万分。毛泽东微笑着向他祝贺,聂荣臻双手郑重地接过毛泽东递交给他的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儒雅的面容露出微笑。

  开国十大元帅中,叶剑英素以“儒将”之名闻知于世。毛泽东对他的文韬武略颇为欣赏和器重,习惯称呼他为“我们的叶参座”,更常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之语相赞。几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叶剑英大智大勇,使毛泽东“化险为夷”。

  1935年,在茫茫无际的荒原草地上,张国焘向陈昌浩下了“密令”:“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封电报被截获。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便急奔党中央驻地,将此事告知毛泽东。

  毛泽东巧妙地率领军委纵队北上,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脱离险境。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1937年3月,在延安党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谈到长征中左路军和右路军问题时说,叶剑英同志将那个电报拿来给我看,我们便单独北上了。因为这个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为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建国以后,毛泽东仍念念不忘、多次提到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并且称赞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一次,毛泽东摸着自己的脑袋,对人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1941年2月,叶剑英奉调从国民党统治区重庆返回延安,回到毛泽东身边。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了“皖南事变”前后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和斗争的经过。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叶剑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谈话,并于当晚亲自拟稿,打电报给在重庆的周恩来:“剑英本日上午十时抵延,畅谈5小时。”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军发出通令:“叶剑英同志已回延安,现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驻延安办公。”从这以后到抗战胜利,叶剑英一直住在王家坪,协助毛泽东领导和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

  叶剑英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的几十年军事生涯中,主要不是在前线率兵打仗,而是在后方总参谋部工作,毛泽东也最欣赏和器重叶剑英的军事参谋才能,一直认为他是最佳的“参谋长”人选。毛泽东与叶剑英见面,总是称“参座”,在谈到叶剑英时,他也习惯于亲切地称:“我们的叶参座”。

  1955年9月,经毛泽东亲自提名,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列十大元帅最后一位。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对于叶剑英被评为元帅,有人说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3年解放战争,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第四的林彪、刘伯承,没有出现在授衔仪式上,他们因何没有参加如此隆重的仪式?刘伯承有哪些赫赫战功?又该怎样评价林彪?他们的元帅照又是在什么地方拍下的?拍摄时的情形又是怎样的?

  没有参加授衔仪式的两位元帅,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林彪,他们两个人因为身体不好,在青岛疗养。因此,刘伯承和林彪的元帅照是在青岛补拍的。

  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军事理论造诣精深,创造颇多的天才的军事家刘伯承,从不居功自傲。对毛泽东,诚心佩服、虚怀若谷。他一直把“勉做毛泽东式的军人”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

  长征开始后,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参加长征的指挥工作。在这期间,毛泽东多次委托刘伯承指挥关键战斗,非常赞赏他的组织指挥能力。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就是毛泽东和刘伯承亲自组织和指挥的。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毛泽东曾风趣地对周恩来和朱德说:“前几天,我们一些同志还担心,怕我们渡不过江去,被人家挤上绝路,当时我就对恩来、朱德同志讲,没关系,四川人说刘伯承是条龙下凡,江水怎么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在场的刘伯承听了毛泽东的话后也笑了起来。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力主红军北上,而张国焘却坚持南下。两方相争之时,刘伯承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共产党内老资格自居的张国焘,对像刘伯承这样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人,竟敢批评他,感到受到了极大的污辱。张国焘非常恼恨,几次威胁刘伯承说:“不念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杀了你。”刘伯承毫不示弱:“你杀了我,我也拥护中央决议和毛泽东的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和邓小平一起挺进太行山,先后取得了

  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的胜利,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根据地,完成了党中央的重托。

  刘伯承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总是能对毛泽东的战略心领神会。毛泽东受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期间,刘伯承成功地指挥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极大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对此,毛泽东评价很高,认为“争得很好,干得很好!”

 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挥师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毛泽东的设想——站稳脚跟,创建巩固的根据地。1948年7月,刘伯承等组织指挥了被朱德总司令誉为“小型模范战役”的襄樊战役。战后,周恩来同志亲自起草,毛泽东修改的贺电中说:“庆祝你们在襄樊战役中歼敌两万余人,解放襄樊、老河口等七个城市,并活捉蒋匪法西斯特务头子康泽的伟大胜利。”

  渡江战役胜利后,刘伯承进入了南京,担任了中共南京市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随后,刘伯承又奉毛泽东之命,担负了率部向大西南进军的重任。1949年12月21日,与贺龙部一起解放了成都。随即刘伯承又率部进军西藏,亲自组织指挥了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的主力,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得到昌都战役胜利的消息后,高度赞扬了刘伯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刘伯承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历时7年。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刘伯承所做的这一开创性的工作,认为他对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春天,毛泽东到南方视察,听了刘伯承军事学院的汇报,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延安有个清凉山,南京有个紫金山。”毛泽东以南京比延安,以学院比抗大,是对刘伯承创建的军事学院的极高赞誉和勉励。

  1955年9月,作为第二野战军代表的刘伯承因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贡献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列十大元帅第四位。

  林彪被授予大元帅时,49岁,是十大元帅中年龄最小的,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按林彪的资历,他在十大元帅中倒数第二,但在十大元帅中却又位列第三。

  对于林彪该怎样描述呢?

  有人说,林彪一但进入临阵状态,他会将一切置之度外,对于一切与战争无关的东西漠然置之,兀坐着,或者如同梦游者一般来回踱步,脑海中只有战争、战争、战争……

  林彪打仗很独断,他经常直接指挥到师,特别是打运动战。重要战斗,重要方向,有时还直接指挥到团。

  当年“东总”和四野的秘书、参谋人员都说,林彪的电报,一般都是按先师后纵队(军)再兵团的顺序发出去。署名“林罗刘”、“林罗刘谭”、“林罗赵”,经常是电报发走了,再送给“罗刘”等看。衡宝战役后期,林彪病了,倒在床上指挥,电报记录完了,秘书代“林罗赵”签上名便发走了。

  打下锦州时,有的师在哪儿,纵队不知道,林彪知道。有时兵团正在执行第一封电报指示,师里已经按照变更令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

  几位在黑土地上当过师长、政委的老人说,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报告当时的敌情。三下江南时,林彪要求20分钟内就得将下面敌情报告给他。十几个师,到地方不过个把小时,情况通报就下来了。这就逼着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义仗。一仗下来,林彪6小时内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着你总结经验教训,把你搞得紧紧张张的,脑子里一点空儿也没有。

  林彪是个典型的什么事(除军事外)都不管不问的人。谁的军容风纪不整了,谁喝醉了,谁吵架了,他都好像没看见,没听见似的,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四平保卫战期间,警卫员坐在炕上擦枪,不小心走火了,一梭子子弹穿过窗户射出去,在场人的脸都吓白了,可正在屋内踱步的林彪,只“嗯”了一声,便又继续踱了起来。

  在哈尔滨,一个警卫员大白天上街,枪叫人抢跑了,衣服扒得就剩条裤头,窝窝囊囊哭着回来后,大家这个气呀就甭提了,只有林彪停止踱步,瞅瞅那个警卫员,又瞅瞅大家,那目光就象是不食人间香火似的,没有一点大惊小怪的意思。

  就是这位久经沙场,指挥千军万马作战,而且身上有五处枪伤的军事大将,在进城后,却很少看战争题材的影片。据说,进城后,林彪在家中从不穿军装,也不让身边工作人员穿军装。

  因为林彪后来叛逃而摔死在温都尔汗,从而“荣获”永久的骂名。但实是求是地说,林彪在历史上是个战将。

  黄克诚对林彪曾如此评价道:“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在历史上对党的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据我了解,毛泽东和朱总司令在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他们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黄公略。……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是林彪指挥,他是红四军军长。……在这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

  因为在授衔时,刘伯承和林彪都在青岛养病,所以他俩的元帅照是在青岛拍的。

  当时领命去为两位元帅拍照的是李华。李华是在授衔仪式后第二天接到任务的。他同解放军画报社的柳成行一起出发,坐火车前往青岛。

  在火车上,李华就开始盘算怎么拍好这两位元帅。他设想,把他们其中的一位安排在海边上,以蓝天、白云、大海作背景;把另一位安排在花丛中……

  谁知到了拍摄现场,和李华设想的有很大差异。他们先来到刘伯承的住处。刘伯承元帅戴着一副墨镜,坐在客厅的藤椅上正等着他们。

“你们刚下车,吃饭了没有?”刘帅站起身。

  这位以儒将风格著称于世的军事家,对这次授衔看得比较淡,他认为,这是我军实现正规化的一个步骤,至于他本人,授不授元帅军衔倒无所谓。

  “你们怎么拍,我就怎么配合,你们当导演,我听从你们指挥”。

  “我们怎么敢指挥刘帅?”

  “现在就是要听你们的指挥嘛!”

  “刘帅,请您从会客室走出来,先向东走,然后再向西,走两个来回。”

  “好吧。”刘帅非常痛快地答应了。镜头顺利地拍完了。为了给剪辑的同志多备些素材,李华还特意多拍了几个特写。

  到了林彪的别墅,完全是另一种样子。空荡荡的屋子只有一扇窗子,而且,还用一层白纱和一层厚重的灯芯绒窗帘密遮着。屋里弥漫着一股药味,叫人感到这里像医院。

  秘书告诉他们,林彪怕风、怕光。

  李华问秘书:“能不能请林总到室外去拍?”秘书说:“那要请示叶主任。”

  正说着,叶群出来了。李华告诉她,光线太暗,感光度不够。

  “把窗帘拉开一点嘛!”叶群说。秘书将双层窗帘拉开了一条缝,不行。缝隙再大一点,还是不行。

  叶群明白这次拍摄的意义,看到这种情况,便说:“打开吧,拍照嘛!”

  林彪从卧室里走出来,显得很精神,并不像有什么病。

  “你们来了。”

  柳成行是军人,他见林彪出来,赶快立正,敬礼。

  李华却已经把镜头对准了林彪。叶群上前把他的衣角抻抻说:“你在屋里走动走动。记者同志好拍嘛!”

  林彪很随意,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他从东头走到西头。又站在窗边不动了。那样子像是在沉思。

  李华觉得这很能表现林彪这个人物,赶快抓拍下这一组镜头。

  从林彪的住处走出来,李华才发现背上的汗水已经把衬衣湿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8 10: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