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世世代代一直试图给“爱情”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不过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Love,名词。1强烈深厚的感情;2热烈的依恋;3以性欲为基础的吸引力;4被爱恋的人;5网球赛中的零分(摘自《梅里亚姆韦氏英语词典》,1974年版)。不过我想会费事去查字典寻找答案的,只有我这个傻瓜。字典的解释本质上是一个逻辑陷阱,为了解释“爱情”这个名词,字典不断的引入更多的名词,继续查找,最后会回到起点。我在丢开字典的同时,开始怀疑字典的编撰者是否谈过恋爱。如果谈过,那么他肯定没把自己的体验应用到对该词定义的构思中去。
我并不想亲自给“爱情”下定义,因为论到谈恋爱的经验我还不够资格。在这里,我只想从故事中去了解爱情。经典的爱情故事经久不衰,人们一直反复讲述着这些故事。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有趣的消遣,而且也帮助我们编写自己的爱情故事,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爱情应该是怎么一回事的原型。
爱情因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文化而有所差异。例如,在古希腊,许多人相信真正的爱情是产生于一个成年男子和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之间。古希腊男子常常以轻蔑态度对待妻子。而青春期男孩则被看做魅力十足,值得一个男人去爱。直接证据是对古代(公元前530~公元前450年)花瓶上的题词进行分析显示:在925篇色情题词中,91%是写给小男孩的。而现代人看到这些肯定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虽然爱情观念存在差异,但某些普遍的主题似乎超越时间,也超越空间。例如,希腊神话中关于皮拉摩斯和提斯柏的故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提供了样板,《罗密欧与朱丽叶》又为美国音乐剧《西区故事》提供了样板。《灰姑娘》的故事既有相对应的中国故事《叶限故事》,又有相对应的俄罗斯故事《美丽的瓦西丽莎》。如此经常重复的主题说明其中包含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真理。
如果有一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在经典爱情故事中学到的话,那就是:当我们以为我们爱上一个人完全是凭自己的努力时,那我们确实是对自己过奖了。爱情经常被看成是突然的,有时甚至是任性肆意的神的干预的结果。在神话中,丘比特被描述成一个任性肆意、常常蒙住双眼的小男孩,他常将激起情欲之箭射向凡人或诸神,使中箭者狂热地爱上他们见到的第一个人。
陷入爱情用中箭来形象的描述,这暗示了好几种意思:坠入情网非常快速;有时候爱上谁是不由自主的,选择权在诸神手中;爱情会引起痛苦,毕竟是中箭。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戏弄了这个主题。剧中的帕克扮演了丘比特的角色。他用一种爱药跟主人的妻子开了个玩笑,使她爱上了驴头怪人波顿。海丽娜,一个处于单相思热恋中的女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不幸境遇的:
爱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灵看的,
因此生着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绘成盲目。
而且爱情的判断全然没有理性,
光有翅膀,不生眼睛,一味表示出鲁莽的急躁。
像海丽娜这样的单恋者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可能会选择爱上别人的,但爱神硬是把一种盲目的、得不到回报的爱强加到他们身上。
在大多数爱情故事中,主人公都是一见钟情,满腔热情地坠入爱河。《白雪公主》中的王子只需要看她一眼便确信他愿意跟她生活一辈子(而且他看见的时候,白雪公主是尸体,真怀疑他的品位)。他使她从魔法中苏醒过来并对她说:“我爱你胜过世界上其他一切。请跟我去我父亲的宫殿吧。你将成为我的妻子。”这种瞬间行为在爱情故事中具有典型性。
一见钟情地爱上一个人总是一种冒险行为,因为它是如此过分地取决于被爱方的外貌。情人的眼光可能变得过于敏感,正如莎士比亚在《爱的徒劳》中所说:
“爱情”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
恋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鹰眩目;
恋人的耳朵听地出最微细的声音。
但是更多的时候情人所见到的并非现实,只不过是幻想的产物。情人的眼光可能失真, 甚至是严重失真,几乎盲目(如前面所引述的海丽娜)。被热爱的人可能并不是自己似乎所见到的那个样子。
在西非故事《不听话的女儿》中,恩科攸,一个任性不受管束的女儿,要求嫁给一个漂亮的陌生人,事实上他根本不是看上去的那个样子。他本是一个骷髅头,借了别人的躯体部分把自己装扮得漂漂亮亮。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恩科攸的父母同意她嫁给他。婚后,当恩科攸发现丈夫原来是个丑陋无比得骷髅头时,她吓坏了,但她已经无法回家。她聪明的婆婆教导她:外貌和以外貌为基础的爱情都不能持久。最后婆婆帮助她逃回了家。
许多西方爱情故事并未传递这种现实主义的对一见钟情可能带来的危险的警告,而是只讲到“从此以后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为止。事实上,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常常是终生责任感的薄弱基础。一见钟情中可能存在某种令人痛苦的东西。关于射箭的普遍比喻暗含着中箭者,即情人的痛苦。情人往往并不愿意自己坠入爱河,可能感到这种由神祗强加给人们的爱情是痛苦的,或者至少也是特别麻烦的。可以用来说明这种麻烦的例子是《特里斯丹和绮瑟》的故事。特里斯丹正要把绮瑟送往王宫给国王陛下马克做妻子时,没想到他们两个相爱了。我们只需要做一些现实考量便可以认识到,这里无论对情人的选择或是对时间的选择都太不恰当了。
古典爱情故事可能强调美是爱情的基础,但其中也有一些超出了美而强调其他品质的。在故事《青蛙王子》、《美女与野兽》中,主人公都要求女主人公证明她们的美德。当每个女主人公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魔法便解除了,男主人公恢复(漂亮的)人形并跟女主人公结婚。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中,性别角色则反过来,女主人公分别女扮男装去考验将成为她们配偶的男人的忠诚。这些故事表明美不应该是爱情的唯一基础——但是美从来都不是件坏事。
一旦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坠入爱河,讲故事的人便可能停下来对爱情本身下定义。在印度故事《赢得两个国王》中,一位妓女向一个被她引诱的隐士解释爱情时说: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某种无法比拟的快乐的触觉体验。她的定义包含了爱的肉感快乐,对她的职业很适合。
《伽摩箴言集》(伽摩是印度神话中的爱神、欲望之神)加上了智力和精神的重要性,把爱情视为“五官对合适的对象的享受……加上思想和灵魂的协调”。但这保留了很强的爱的肉欲成分,进一步将爱情界定为“对快乐的意识”。虽然爱情一般被认为是快乐的,但它也产生挫折。安德鲁•马斐尔对爱情的定义确定无疑是忧郁的:“它源于绝望中,降生在不毛之地。”对爱情作如此悲观的评价对大多数人来说显得令人沮丧。
痛苦似乎是爱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处于热恋之中同样可能还有痛苦。一句德国谚语是这样说的:没有不带恐惧和恨的爱情。在德尼•鲁热门写的《西方世界的爱情》中甚至有这样论述:“从来就不曾有过幸福的爱情。浪漫史之所以发生,全在于其爱情是灾难性的,被人皱眉蹙额、冷眼想看并被生活本身注定在劫难逃的。” 这里鲁热门的观点是激情型的爱要求情感上的自虐,因为激情这一概念是跟受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在印度的传说中,爱情经常是顽皮的——一种玩游戏的故事。《伽摩箴言集》中甚至建议情人一块儿参加游戏。在希腊故事中,爱情也是一种游戏,但是竞争性更为激烈,更像一种比赛。比较现代的例子是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的唇枪舌剑。对这一对情人来说:爱情是一种战争,或战争故事。事实上我们当中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种说法:“你生气的时候最美丽。”
尽管爱情故事讲述坠入情网比失去爱情要多得多,但我们仍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人们是如何失去爱情的事例。我们也能看到某些种类的不真实的爱情。例如小说《包法利夫人》把那种出于社会原因的爱情描写成虚假的爱情。但是当她试图以传统的浪漫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爱情生活时,她发现没有任何人真能使她实现自己的期望,于是她因为失望而自杀了。从理想的角度说,爱情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现象。但是,没有人能逃出社会的影响,爱情往往跟某些基本的社会美德相联系。
许多情人试图把他们的爱强加到他们理想的对象身上,但使单相思恋人失望的是:真正的爱情是不能强迫的,爱情只能自觉自愿。由于我们习惯于按照传统爱情故事的思维方式期待被爱者也同样地会爱上爱他(她)的人,这使得单相思爱情更加悲惨。在童话故事中,人们设想一个女子一定会爱向她求爱的王子。白雪公主几乎还来不及睁开眼睛就立即答应嫁给一个她从未见过的人,仅仅是因为这个人说自己爱她。
“从此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通常是所有的爱情童话惯用的结局模式。永恒之爱并不是浪漫小说的要素,因为我们设想的存在于追求、戏剧、危险、飘浮不定和放荡的肉体情感间的是悲情之爱。自相矛盾的是,比起悲情之爱,永恒之爱虽然听起来近乎沉闷,但它却是所有相爱的人所探寻的。毕竟,又有谁真的能够承受爱情将尽这一念头呢?
有些爱情确实成功,有些情侣终生相亲相爱,忠贞不渝。但是大多数爱情故事并不描写爱情随时间而演进的过程。这些故事没有告诉人们如何使爱情持久,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爱情关系。追求爱情比结婚或维护爱情更为激动人心,日常生活琐事一般认为不值得进入文学大雅之堂。唯一能找到的一些暗示,来自于美国黑人故事《狮子和阿希科鼓——一个南卡罗来纳的寓言》书中一个守护神灵在劝告鼓手洛阿特时说的:“你想要昨天的察拉(鼓手洛阿特的妻子),但昨天已一去不复返。要以你妻子今天的样子去看她。要有耐心,这样你就会看到庄稼成长,听到欢声笑语,接着便是收获的季节,那时候便会有小舞蹈家伴着你的鼓点翩翩起舞。”由此可见,主人公整个的幸福取决于他对妻子的爱。只要爱情不出问题,其他一切便太平无事。
10~45岁之间的女性都是浪漫爱情故事的贪婪读者,市场上唯一能超过浪漫垃圾销量的文学形式是赤裸裸的色情文学。这些粗糙而且荒谬的小说制造出一个浪漫的神话,这些无聊文字满足的是一种想象的需要。虽然爱情往往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但现实总是用最冷酷的手段告诉我们:故事仅仅是故事。最终我们要靠自己来重新编写爱情故事。在我看来,爱固然美丽得让人怦然心动,但当爱情来临时,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因为它的美丽而不加拒绝。有些人从来不会真正处于爱情之中。
最后,让我用古希腊女诗人萨福描写见到她所爱女子时(绝对不是笔误,萨福是个同性恋,这也是爱情啦,哈哈哈!)她所体验的感觉作为结尾:
说话吧——我的舌头突然发僵,
我感到肌肤下燃烧着一股火焰,
此时我什么也看不见,
只听见自己的耳鼓在咚咚鸣响,
周身大汗淋漓,直往下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