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现址为原教会学校燕京大学校园,据说之前是一王府花园。旁边的畅春园是清代皇帝读书的地方,从那里可以眺望颐和园与香山。畅春园现 为一教授楼群,除依稀几块石碑外,旧迹无存。东边毗邻曾号称天下第一园的圆明园,接清华大学校园。北大占地2661581平方米(3992.277亩), 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唯一没有被废除的产物。它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 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 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 相传。
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生活用水,在此掘水井一口,井深164尺,水质清澈,水源丰足,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16000加仑 (合60560升)。水塔是当时为深水井专造的塔式水楼建筑。塔型仿初建于北周时代的通州燃灯塔。因系美籍华人博氏捐资兴建,故又称“博牙塔”。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
葛利普(A.W.Grabau,1870-1946),著名美国地质学家,近代地层学的创建人之一。祖籍德国。因家境贫寒,曾以作报童和装订工人谋生。经 业余勤奋自学,获麻省理工学院旁听生资格,后正式考入该院地质系,苦读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05年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当选为纽约科学院院 士,不久出任副院长。1920年应邀来华担任中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顾问,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葛利普在中国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和教学26年,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建会员之一,曾任学会理事和副会长。 他奖掖备至,循循善诱,培养了一代中国地质学家。他热爱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他致书美国总统,要求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他曾站在中国地质调查所门 口,阻挡日兵接收,并始终不同侵略者合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72岁高龄的葛利普被关进集中营长达四年之久,倍受折磨,但仍孜孜不倦地著述。1946年3 月26日逝世。北京大学教授会遵照他的遗愿决定将他的骨灰葬于北大红楼(沙滩)旁的地质馆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