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8|回复: 1

适应能力检验孩子的综合素质 送交者: 飘雨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6-18 2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鳄鱼似乎并不讨人喜欢,然而,鳄鱼是恐龙时代的动物,在世纪更替中,许多物种灭亡,但鳄鱼却存活了下来;“变色龙”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讲信用,但是,这种动物却能通过对环境的了解,迅速调整外观保护自己。归根结底,鳄鱼物种不灭与变色龙的自我保护,都是一种适应能力。同样的道理,说回到家庭教育,就要涉及到孩子的社会交往、环境变迁、角色转换——

  所谓适应能力,就是人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自我调整,以便和环境保持平衡的能力。
  不适症的种种表现

  转学不适症

  晓磊的老家在农村。两年前晓磊父母到北京打工,晓磊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对孙子格外小心,除了上幼儿园,他们从来不敢放晓磊出去。每天都是幼儿园、家两点一线。晓磊也习惯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最近,晓磊父母把晓磊接到北京读书,可是转学没过几天,晓磊就开始“闹病”了。一到学校晓磊就胃口不好,胸口发闷,常给妈妈打电话,说心里难受,想家。晓磊的老师说,晓磊在班上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下了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看大家玩。

  建议:

  生活的变化是孩子出现适应问题的客观原因。在今天,不仅时代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纵向变化,而且人口流动也带来生活方式的横向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说,晓磊的“闹病”是他遇到了适应困难,心理压力跑到身体上来了。

  父母应在孩子转学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和孩子谈谈新学校吸引人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直接接触一下新学校,与新学校中的老师或同学适当交流,孩子自然也就容易适应了。

  升学不适症

  3岁的小强进入幼儿园后整天哭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按理说,托儿所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其适应能力应比不入托的孩子强,可小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强妈说小强在托儿所时年龄最大,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其他小朋友也很顺从他,凡事他为“王”。可进入幼儿园后,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为“王”了,只好以哭闹来表达他的苦恼。

  建议: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人际环境的变化,也就导致了社会角色的变化。小强就是遇到了这样的角色变化,往日的“大王”成了小字辈,地位下降了(好多幼儿园小朋友升入小学后,也会感到这种角色的变化。)。可另一方面,父母却说他们“长大了”,他们在家人眼里的地位上升了。一降一升,角色心理出现严重冲突,于是,出现了暂时的适应困难。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戏。比如让孩子分别扮演“大哥哥”或“小弟弟”的游戏,使其掌握角色变化后的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孩子都有好奇心理,可以利用新奇效应,树立他新的自我形象,借以让他重建信心。在角色变化的适应期,父母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应遵循小步子原则,引导他慢慢适应。

  社交不适症

  晓慧5岁多了,还哪也不敢去,见到生人就害怕。晓慧妈每次和熟人介绍晓慧时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怕生。在晓慧小的时候,如果谁要抱晓慧,晓慧妈自己就先紧张起来了。

  建议:

  晓慧的适应能力差,就是妈妈“说”出来的。这叫消极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很厉害,经常给孩子什么暗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作“标签效应”。另外,当孩子面临一些生活变化时,往往孩子还没什么反应,有些父母就先焦虑了。比如新生入园,孩子才进到幼儿园,妈妈在课室外就已泪流满面。父母的这种消极暗示逐渐转化为孩子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本来没问题的孩子也会出现适应困难。

  一是把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从自己的词典里删除,给孩子贴个“好标签”。二是给孩子作好榜样,让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增强适应的能力。

  揭密入园&入学适应问题

  焦虑是入园不适的主要原因

  分离焦虑 通常发生在新入园的孩子身上,有时因为缺勤、调班等情况也会出现。

  建议:父母首先自己要适应与孩子分离,早上送孩子时应交给老师就离开,切忌离开了又溜回来。事前应跟孩子沟通好,以尽快消除孩子的陌生感,融入集体。

  生活焦虑 通常表现在孩子的一些生活细节上,如被同伴目睹了尿裤子、午睡时老睡不着等。

  建议:父母应多留心孩子的生活起居,留意孩子是否吃了多水的食物?是否肚子长虫了?长牙了?然后家园交接时互相通个气,以便双方及时引导孩子。

  交往焦虑 表现为孤独、少说话,或者通过捣乱引起别人的注意。

  建议:帮孩子分析原因,到底是语言发展慢,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还是有其他的心理阴影。找出原因后对症下药,如引导孩子语言发展,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分清行为对错等。

  学习焦虑 孩子通常会在活动中唠叨“我不会”,或不动手、不作声,带着祈求的眼光等待老师的帮助等。

  建议:父母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了解孩子各种智能的表现,力求以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弱势智能,以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

  父母影响孩子入学的适应力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会有两类父母:一类把孩子送进教室,帮孩子找座位、擦桌椅、整理书包,替孩子向同桌邻座打招呼,请同学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又到老师面前,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请关照云云。之后,老师上课了,父母还是放心不下,挤在窗外看着教室里面的孩子。结果,往往开学几周了,孩子还是怯怯的眼神,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情也哭哭啼啼,比如铅笔断了,要找妈妈削,不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另一类父母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就回去了。孩子自己认准自己班的老师、教室、座位,记住厕所在哪,不会的事情就问老师。结果,他们很快融入班级集体,学习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高。

  建议:孩子始终要离开家庭,到陌生的地方去学习、工作、生活,所以父母要克制自己,尽早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尤其要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远离原来的亲人、朋友、同学,孤独、寂寞,那么,快速融入陌生地就必定要靠孩子自己与人打交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一个自私自利,拈轻怕重,从来不肯吃亏,没有义气,吝啬小气,不肯付出的人,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适应能力,应在实践中锻炼

  每个人一生中所处的环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孩子需要对新环境的水土、气候、语言、饮食、人际关系、学校等适应。然而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没有适应能力,没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会生存,依赖性很强。调查中发现有的孩子上了小学五年级还让妈妈喂饭;有的孩子渴了不去倒水,伸着脖子说:“渴”,妈妈赶紧去给倒水……父母总想把孩子安放于保险柜之中,生活在安全圈之内,不叫孩子经风雨,不让孩子受委屈,对孩子包办过多,保护过度,照顾过分,结果使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在学校怕新老师,来了新同学退避三舍,家里来客人总想躲开;怕换学校、课室;每到一处陌生环境就很紧张,甚至在亲戚家过夜,外出住旅馆都会影响睡眠……

  依赖性强的孩子现在对环境不适应,将来就很难适应社会。众所周知,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有能力者发展。如果我们现在不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将来哪一位父母能代替自己的孩子去生存?去竞争?去创业?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很多方法,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长见识,学本领,增才干,提高适应能力。古人讲“天将与之,必先苦之”,“贫溅忧戚,玉汝于成”,要让孩子成才,就要让他去吃苦,去锻炼。

  现在有些父母整天给孩子讲大道理,可就是不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结果大道理都是空中楼阁,一遇实际问题就全都烟消云散。

  在国外,人们更是重视实际锻炼,日本开辟了几十个无人荒岛,专门给中小学生去进行生存磨炼;德国有的州把让孩子从6岁起参加各种劳动、学习生活本领写进法律,不执行的为违法。西方人认为,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个独立的人,所以他们对孩子的锻炼从一出生就开始—让婴儿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很小时,就让孩子单独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教育孩子自己走自己跑,跌跤了自己爬起来;上小学后,父母不但指导孩子自己去挣一些钱,如去送报、推销商品、当小工等,还鼓励他们多干些家务活挣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适应能力就很强。

  父母在指导孩子实践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必须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教育孩子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当然也要注意安全,要先从孩子力所能及的项目开始。要给孩子一定的保护。此外,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些必要的锻炼条件,如运动衣、鞋、工具等,特别是要给孩子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适应能力即孩子的综合素质

  现在的家庭,房间里总会摆放着一个温度计。

  温度计的作用是提醒房间里的人,室内气温如何,以此来决定穿衣戴帽,决定晚上是盖被子还是盖毯子。温度计所表现的是室内气温,是一种标志、警醒和指导。

  如果您重视温度计,就会发现,温度计对您的重要性。按照它的指点,通过自我思考和判断,身体健康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在这个重视身体健康的年代,温度计的重要作用无疑应该突显出来。所以,温度计的功能变得越来越细致,不但可以表明房间内的温度,甚至湿度、粉尘,甚至以后可能还会具备其他的综合分析能力了。

  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也是温度计的作用,只不过,它所标志、警醒及指导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

  适应能力几乎可以涵盖孩子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天气稍稍热了,孩子就中暑,稍稍冷了就感冒,意味孩子身体素质需要得到锻炼;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害羞,说明孩子的社会交往方面的素质有问题;孩子听不得批评,怕挫折,心理素质太弱……生理学专家认为,培养人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社会学专家认为,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个人发展的保证;心理学专家认为,培养人具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心理和能力,是保护其心理健康的关键……

  这一切都说明,孩子的适应能力需引起父母的重视。

  培养孩子适应能力,说起来似乎只是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其实,并非如此。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当孩子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不适应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2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女教育在各地

北京教育子女观念再刷新 多数家长支持孩子上网
新华网 (2002-08-29 20:31:35)
  开学前夕,石景山腾飞社区家长学校对1000个家庭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手段与以往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上北京家长更加理性、更加科学。   问卷调查涉及子女教育的热门话题、家庭学习氛围、孩子成才择业等诸多方面,总体上感觉,北京家长的观念与以往不大一样,家长们不但关心孩子的学业,而且比以往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品德教育,渴望与孩子进行沟通,迫切希望获得教育子女新观念、新方法。   当今家长对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态度与以前比更加理智,调查显示,北京一半以上的家庭有选择地指导孩子看电视,六成以上的家长允许孩子做完功课之后再看电视、玩游戏;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学电脑给予支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家长或者对孩子看电视采取放任态度的家长比例都很小,总共才占一成。   在回答“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如何对待?”的问题时,采取理智态度的家长比例占90%,两年前为85%,采取打骂、训斥方式的由两年前的6.7%下降到5.2%,采取放任态度的由两年前的8%下降为4.8%;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北京家长的做法是:六成以上的家长采取鼓励、打气的方式,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差距;近一成的家长请家教,采取放任不管、或者训斥态度的家长不到5%。 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家长越来越多,54%的家长能够顺畅与孩子交谈,与孩子有一些交流的家长由两年前的30%上升到42.2%,而无交流的由原来的4%下降为1.2%。能够主动与学校、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的家长由两年前的86%上升为92%,更多的家长希望主动参与孩子学校的教育活动,并且希望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的聘任等方面征求家长的意见。   北京家长对孩子的学历期望、今后的职业选择等看法比以往更实际。对孩子的学历期望,72.5%的家长认为“尽孩子的能力,越高当然越好”,35%以上的家长认同上大学,13%的家长选择“让孩子成为国家需要的普通劳动者”。对孩子就业的意向,33.2%的家长希望孩子今后从事科技教育类职业;9.3%的家长为孩子选择公务员;7.3%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国有企业;6.7%的家长希望子女将来成为白领,6.6%选择了演艺界;4.2%选择了军人。不少家长说,今后孩子的就业完全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调查显示,经常上网的家长有13.4%,两年前,接近一半的家长对电脑一窍不通,如今这一比例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不少家长能熟练使用电脑,指导孩子上网。(记者冯瑞)


子女教育”是台湾妈妈最重要议题

民进党母亲节民调:65%受访妈妈知道14日国代选举、支持立委席次减半

【大纪元5月8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台湾民主进步党5月8日公布民调显示,有65%的受访妈妈知道14日要进行任务型国代选举,65%支持立委席次减半。此外,受访的全职妈妈与职业妈妈都认为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议题。
在当前妈妈们最关心的议题上,全职妈妈认为子女教育、小孩和老人照顾是当前最重要的议题。职业妈妈则认为教育、就业和政局安定同样重要。民调显示台湾妈妈非常关心子女教育及照顾等民生议题。
关于委席次减半议题,74%的受访者对立法院整体表现不满意,76%不满意立委的言行表现。显示台湾妈妈们对立法院问政品质改进及改革的关切。
民进党妇女发展部和民调中心8日上午在中央党部举行“康乃馨母亲节民调发布记者会”,秘书长李逸洋、民调中心主任吴祥荣、妇女部主任徐佳青、彭婉如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刘毓秀和台女连理事长林绿红出席,发表民调的结果与意义。
李逸洋表示,此次修宪案,包括单一选区两票、国会 席次减半和规定全国不分区立委女性要占一半,如果通过,未来杰出的立委就会当选,而且立法院不需再迁建,新台币241亿元的迁建费可以省下来,且每年还可节省经费10亿元。他说,这些都可以充作社会福利经费,加上女性占全国不分区一半,女性参政空间将更大,希望妈妈们全力支持这次的修宪。
李逸洋进一步指出,北欧国家芬兰是一个对女性非常尊重友善的国家,而他们国家的竞争力在世界评比上也是名列前茅。
刘毓秀表示,对于民进党首次针对妈妈做民调,认为这也可以给其他政党做示范,值得鼓励。她更呼吁,台湾的政党不只要关心女性重视哪些议题,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制订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入妈妈们的想法,才能真正落实友善女性的理想。
她也指出这项民调,未能调查对执政团队的满意度是缺憾。台湾政局造成女性不安,这对执政党也是一项警讯,值得民进党重视与反省。
这项民调自5月2日到4日,共访问850位妈妈,包括宪改议题了解、女性参政态度与妈妈关心议题所进行的民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6 03: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