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55|回复: 0

历史上基督教的大分裂

[复制链接]

1611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94745
发表于 2006-6-24 1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督教大分裂是指两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纪第一次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以及罗马公教(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于15世纪第二 次新旧教会大分裂(或称宗教改革)中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了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等,其后又从支派中再次的 分裂出这种小教派。而这两次的大分裂却是对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冲击以及影响最大的。
一、东西教会大分裂
1054年,罗马公教(天主教)第一次大分裂,后分成了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以及希腊正教(东正教),尔后的第二次大分裂则分成了新教(狭义基督教),以及罗马天主教。


远因:
西元33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这就悄悄的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这样的行为使得东西教会慢慢得疏远以及产生了隔阂。
而 君士坦丁的主教们也是温和的顺从皇帝的指使,他们倚著皇帝的权势而不是自己的德性或者基督的福音精神。西元381年,皇帝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召 开了大公会议,这次的会议提升了君士坦丁主教的权位,而君士坦丁也提升成总主教区,仅次于罗马。到了451年的大公会议又再次的主教们的权利扩大。
621 年,特劳拉(TNTRYLLI)地方召开会议,警告西方主教们如果不服从教会的纪律则开除教籍。此次会议中第五十五条──罗马人民于四旬期星期六守斋乃违 背教会之传统,如神父为此将废逐,若为主教,则开除其教借;教宗如此时守斋亦开除其教借。教宗不签字认可,而皇帝也出兵干扰。


近因:
西 元7世纪末,东主逐渐从西方分离,他们对教会的信条、情感、敬礼持保守态度,特怀疑态度对新的活动。他们要把他们认为对的强加给西方教会,只要与他们不 同,就认为西方教会不符合传统。726年,东罗马皇帝良三世身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将堂内的圣像、十字架全部捣毁,这样在东方教会引起了混乱与教难。将宗主 教圣日尔曼废除,当时教宗额我略二世绝罚了皇帝。良三世报复,派箭队活捉教宗。
良三世死后,继承人仍遵守此令。直到780年,女王依莱纳继 位后,愿意恢复对圣像的敬礼,愿意东西方教会统一,因而他得到当时宗主教圣特拉乌斯的支援,并得到教宗哈德良一世的同意,于787年,召开了第七次,尼西 亚第二次大公会议。会议结果重新阐述敬礼圣像的真正意义,教会并非敬礼圣像本身,而是敬礼圣像所代表的神或天使,或圣母、圣人。
847年即 位的君士坦丁宗主教伊纳爵,虽然道德以及学识方面非凡,但是却因著自己的正直引起了拜占庭皇帝的愤怒,他被废逐。又令佛希要替其职位,佛希要曾担任过政府 要职,学识也不凡,但是单单一届教友却在短时间被授与全部圣秩,这样的一步登天加上伊纳爵的废逐合法与否都是令人怀疑的,所以引起了不满的声浪。
863年,此时的罗马教宗尼克老一世也财采取了行动。立即声明伊纳爵的废黜非法,以及开除佛希要的教籍。佛希要也开始了反击,他攻击西方教会更动信经的内容,甚至在867年擅自于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开除教宗教籍。这是千古之奇事──宗主教开除教皇。
双 方的紧张关系越演越烈,不料支持佛希要的皇帝遭人暗杀,凶手自立为王,是为巴西略一世,他将前任一切的措施推翻,包括废逐伊纳爵跟佛希要的提升。同年教宗 尼克老一世逝世,继任的雅德良二世(867年-872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第八次大公会议,东西教会统一,而东方教会也承认罗马的首席地位。
虽然佛希要分裂只维持了几年,但是却种下了日后大分裂的近因。过去罗马教皇的首席地位是无可否认的。这次事件后却有人开始质疑教皇的首席地位,甚至指控教皇窜改教义。


正式大分裂:


这 次的大分裂在佛希要分裂之后的一百六十年左右实现。这次的分裂起于弥格耳·赛鲁来的野心。他决心要做东方的教宗,处心积虑的要做一个无法挽回的分裂。公元 1053年,他把东方的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同时致函罗马,极尽诋毁之事--他质问罗马教宗窜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又说西方教会弥撒用无酵的饼是源自犹太 人,是异端。安息日守大斋,准许教友吃未出血的肉。四旬日不唱哈勒路亚等等。任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无关大雅的几点外表礼规而已,但是拜占庭的教友却异常 的重视。
当事的教皇良九世(1049年-1054年)为了不让分裂再起,派了枢机主教为首的协调团至拜占庭,可惜枢机主教的性情暴躁,缺乏 外交手腕使的整场事件陷入了另一个低潮。而弥格耳正好用著这次的事件再次的抨击拉丁教会,他鼓励教友反对拉丁教会。面对弥格耳这种态度,亨拜与他的同伴于 1054年7月14日进入圣索菲雅大教堂,对弥格耳这种顽固的态度表示抗议,将开除教籍的判书放到祭台上,待出了教堂,亨拜大声跺脚并说到──愿我上主临 鉴,评判我辈!
弥格耳不肯屈服,当众把教皇送来的诏书烧毁。为了的到其他主教的同情,便夸大了枢机主教与宣达团的误会以激怒他们。更以基督正统的教会唯一的代表自居。于是东方的一切便随他而去了。这时的希腊教是正在相异教的俄罗斯传教,她也无意中被卷入了裂教的集团中。

二、新旧教大分裂(宗教改革)
这是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其后新教从罗马教会分裂出了圣公宗、归正宗以及信义宗这三大支派。


远因:

1453 年鄂图曼土耳其灭亡拜占庭帝国,逃亡到西欧的学者们带来了大量的古典。文艺复兴也随这些东罗马学者的逃亡而来。又随著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文主义成为当时欧 洲的新思想,人们开始怀疑中世纪以神为本位的人生价值,而开始认真思考以人为本位的新观点。就在这样的新思想下,基督教的人生观也慢慢的受到民众的怀疑。
中 古世纪的欧洲大致分为教士、贵族还有骑士的上等阶级,跟农奴以及平民组成的下等阶级。随著工商业的复兴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阶级──中产阶级,大多由平民商人 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发展出了完善的商业组织如行会、银行等等,而之后的欧洲世界也从原本的教权转移到由君主以及中产阶级主导。
但是民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像贫富差距以及阶级对立等等。人民除了要相政府纳税,教会的各项圣礼,仪式等等也都要付费。加上教廷反对借贷生息也不利工商的发展,这样的生活使的人民对教会的怨怒越机越深。


近因:

中 古世纪的人民主要的心灵依靠都是宗教,对于外在的教会礼规非常重视。随著工商的发展,教会也坐拥庞大的教产,这样的富裕使神职人员的道德松懈,教会中的丑 闻不断的发生。许多的高阶神职人员的职位都是以金钱而不是道德换来的,有些神父甚至连十戒与主祷文都不清楚。有时教会为了纾解财政方面的负担,公然贩卖赎 罪卷并声称有买罪有赎,没买地狱去。一些高阶神职人员甚至卷入性丑闻中,其中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私生活和其于1501年10月30日主持的栗子宴可以算是 性丑闻中的代表事件。
人民对教会的要求日渐升高,但是教会却一项也无法完成,迫使人民转向其他神秘宗教以安抚自己的心灵。
在中古世纪的时候,教皇对人民心中的权利远高过国王。教会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的干涉政治,也引发了很多皇帝与教皇的冲突事件,如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三世罢逐教宗,甚至出兵罗马。还有英王亨利八世直接脱离罗马教廷都是个很好了例子。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民族主义的萌芽让人民不在以教宗为尊,而是以国王为大。教宗的势力也慢慢的消弱了。


正式分裂:


马丁路德以及九十五条纲论

马 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于1483年生于普鲁士,从大学开始无意读到圣经发觉与当时教会有相当的出入。又因一次的意外面临死的意境而开始思考人生的 道理,其后励志成为修道人。但是就算路德成为了神父,心中依然的不平安,职到1513年在教授圣经时突然领悟因信称义的道理,而不是当时所认为的行好事上 天堂的理论。
1517年他在威登保教堂揭示95条纲论,反对出售赎罪卷。这样的学术讨论却遭到教廷的指控。1520年路德被教皇定为异端, 焚烧著作并且下诏开除路德教籍。路德也不屈服,也焚烧了教皇的诏书。尔后主张教廷不具圣经解释权,鼓励人民自己阅读圣经,并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且人与神之 间不该在介入一个神父为沟通,人应自己与神建立个人关系。又认为政教应该分离。


加尔文改教

加尔文生于法国,12岁时父亲为他谋得神 父的职位。1533年加尔文也在圣经中忽然领悟归正,当时复原教派(与今之复原教派非同)在巴黎影响极大,但反对者众多,于是加尔文逃亡时也辞去了神父的 职位与罗马教 廷断绝关系。在1536年写了基督教要义,主张不是借由教会变质的传统去接触神,而是以圣经惟依归。人不能靠自己行善得义只有上帝可以成就一切。
其中主张是不反对借贷生息,以及上帝预选论,前者的主张得到广大中产阶级的认可与支持,而后者内容为──人在未出世得救与否就已经注定,人生则是来证明自己就是那被得救的选民。


亨利八世的脱离

亨 利八世原本也是站在罗马教廷这一边,更曾经获得教皇赐与称号──信仰拥护者,也看不出他会有多大的改革。为了国家的利益娶了西班牙王室的凯特琳公主,却因 为没有继承的王子加上亨利又爱上宫中贵妇的波琳而想把他休了。为了这件事情亨利请求教皇批准,但是当时凯特琳的侄子德王查理正在攻打梵蒂冈并且大获全胜, 教皇面对著这样的压力而否决了这项请求。亨利因此大怒,决定将此是作为英国的内政处理,却没受到国内教士的支持。
1531年,亨利强迫教士不可向教皇宣示效忠,而逼迫他们承认他为英国教会的元首,隔年又逼迫国会立法通过没经过国王同意,不可向教廷进贡的法案。完全的脱离了罗马的掌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5: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