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莺歌镇旧时称为「莺歌石庄」,镇名源自于镇北山脉屹立一块莺状石而得名。台北县莺歌镇志有如下的记载:「本镇在清朝光绪年间名为莺歌石庄,因北面山脉斜坡翠岚屹立一大岩石,其形似莺,古称莺哥石,清代改称莺歌石」。台湾光复后正式命名为莺歌镇。本镇位于大台北区西南方,大汉溪流经东南方,南为桃园台地,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坡形而下,全镇平地不到三分之一。清朝时,大汉溪的水量非常丰沛,是淡水通往三峡的主要水道,交通频繁、江帆片片,曾蔚为有名的「大嵙崁溪帆影」美景。
北面山脉斜坡翠岚中屹立一巨石,其形似鹦鹉栖树,据传说,明郑时期,三鹰地区有两只怪鸟,各占大汉溪东西两岸,东岸在三角涌(三峡镇)的鸢山(老鹰)语西岸的鹦哥山(鹦鹉)对峙,鹦哥鸟吐雾成瘴伪,使郑军迷路,郑军则炮断其首。
有关明郑王朝的神化故事,在台湾由南至北流传甚多,显示汉人在筚路褴褛的开天辟地时期,为求精神武装的作用。这样隐含王道之师的传说和「鹦哥石」型态酷似的因素,却添加「莺歌镇」命名原由的丰富色彩。
位于台北县最南端的莺歌镇,本镇镇民多系在前清时代由福建漳州及泉州两府迁台之后代,民情淳朴,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为多,经济以务农或陶艺为主。
一九二九年以后莺歌成为台北州主要陶瓷主产地。
他们脱离工厂生产程序而独立设厂是莺歌陶瓷生产程序上的一个特点。
认真地在陶艺创作上追求精进的陶艺工作者,对莺歌的陶瓷产业发展都有极大的贡献。
莺歌著名的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早期生产技艺皆是由大陆师傅所流传,使用的而坯土皆采自于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区成为名闻全国的陶瓷重镇,也让莺歌冠上「台湾景德镇」之美称。
隧道窯
莺歌陶瓷老街位于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上一带,为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早期窑厂林立,最著名的是在这有一根约有30-40年的老烟囱叫「四角窑」,还有另一种美称「隧道窑」,但随着时代之变迁已逐渐消失殆尽。目前陶瓷老街所赋予人之第一印象,是传统及现代建物的相互交错。
陶笛
在县政府及地方努力之下,每年举办莺歌国际陶瓷嘉年华活动,莺歌陶瓷嘉年华示范区特地邀请莺歌当地陶瓷工作者示范表演,展现陶瓷创意与传统技法,包括陶塑、拉坯、手捏壶、彩绘、陶刻、乐烧、拉坯、旋坯、手挤坯等。成功地带动地方经济;以知性、感性丰富人们的生活。
主要觀光景點有:
莺歌石
陶瓷老街
莺歌老厝
位于文化路上,有数栋日据时代的洋式老建筑,其中,更有一座荒废的小教堂,行走在期间,彷佛有时光交错的感觉,不禁令人产生思古幽情。
宏德宫
规模不大,却精致华丽的宏德宫,是镇民口中的孙膑庙内奉战国时代著名兵法家孙膑,庙名取有「宏扬武德」之意,其最大特色是后殿上方有一巨形的孙膑神像,极见威武而庙前宽敞,是全镇最大的停车场。
窑厂遗址
在陶瓷业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不少传统烧窑及烟囱已逐渐消失,待人们开始省思及怀念台湾乡土文化后,才发现这些老式的陶窑已被拆除殆尽,仅剩数座窑厂遗址供后人凭吊。
山林公园
整座公园依山而建,恰好连接宏德宫、莺歌石兴碧龙宫三处景点。
谦记商行
早期先民落脚于莺歌从事陶瓷业,除了雕工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莺歌煤矿蕴藏丰富。
故早期以煤烧陶瓷时,莺歌开挖了十几个煤矿,目前,莺歌镇不论大小工厂,都已配置天然气台车窑与电窑,取代以往燃煤所建的老式排窑、四角窑。而盛行一时的煤矿业,便在传统工业与现代化的竞赛中,逐渐没落。仅剩这一煤矿公司遗址,让我们回忆起先人燃媒烧窑的思绪罢了。
古钟楼
钟楼其作用不外以警示作用为多,故通常建于高地或空旷之地:莺歌镇基督教贵格会后山就遗有一座清末设置的古钟楼,随着时代的演进,古钟楼钟声不再响起,空袭警报的警报声全被警察局的扩音器所取代
陶瓷博物馆
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是台北县政府为保存文化资产,提升地方产业特色,带动地方繁荣之重要文化建设。耗资五亿元规划兴建的陶博馆预计将在民国八十八年正式开馆,届时,占地 1.2公顷的淘瓷博物馆将是台湾首座专业陶瓷产业艺术馆。
设立于陶瓷重镇—莺歌的陶瓷博物馆,面向莺歌溪,为一栋地下两层,地上三层的灰色清水模现代建筑物。将具有典藏、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并可作为休闲游憩之去处。
2006莺歌国际陶瓷嘉年华活动期间订为10/6~29
:pretty_smi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