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女性朋友的父母来美国探亲,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前往另一个城市去探望阔别十年的儿子,儿媳及孙辈,结果儿媳,孙女对他们恶语相向,儿子非但不制止老婆孩子,还告诉父母说,美国人都六亲不认,等他自己的孩子18岁了,就教他们离开家,他将来也不指望他的孩子云云。两位老人受不了儿媳的张狂,更受不了儿子的冷漠,两周后他们暗然离开儿子家。
据说这位儿子从前是模范孩子。学习好,拉得漂亮的小提琴,又听话,又乖,16岁便离家去上大学,绝对是父母的骄傲。来美后经过多年奋斗,他成了一所大医院的医生,可以算个成功人世。可他的父母却宁可要儿子的爱,而不要儿子所谓的成功。
你可能会说这位儿子的变化都是因为儿媳不好,加上儿子又怕老婆,结果只好父母受委屈了。我想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或许当年他父母忙于督促孩子念书,拉琴,忽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使他心里缺乏爱的种子?成年后在本该养儿始知父母恩的时期他又错过了让这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孩子小时交给两家父母带),难缠的媳妇加上赴美后人文环境的变化使他离生养他的父母越来越远了。
我们都希望自己老来不靠儿女。如果真能作到,恐怕也仅仅是经济上而已,情感上我们对儿女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如何在孩子年幼时拨下“孝”的种子呢?尤其是对男孩子,如何进行“孝”的教育,使他们娶妻后不会疏远父母呢?
邻居是一对80多岁的美国夫妇,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已过世,另一个住在离他们40分钟车程的地方。儿子每周打电话,并经常来看望他们,holiday时接他们到家里小住。有时儿子还会带上他的3个孩子来看望他们。老头老太太在patio下看3个teenagers在院子里打打闹闹,并不时地招呼他们来喝冰水。这是我见到的美国式天伦之乐,是 我期望的“孝”的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
在情回中国社区里,所有的文章都是转贴,所有的歌都是别人唱的,所有的图都是别人画的。我不会任何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