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5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1:8”的心理关口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动幅度加大。7月下旬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相继突破“1:7.99”、“1:7.98”、“1:7.97”、“1:7.96”、“1:7.95” 这些重要的心理关口。截至9月15日,按照银行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已较汇改前累计升值4.16%,年内升值幅度达1.56%。近日人民币升值加速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加强。
但我们认为,人民币“累计小幅、缓慢升值”的态势并未改变。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后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的增强,人民币汇率上下双向振幅加大,而非人民币单边升值加快。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从资本项下看,今年以来,受我国政府外资优惠政策可能转向的心理影响,我国引进外资的速度呈现出减缓趋势,1-7月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同比下降1.16%,7月份已经是连续第3个月使用外资同比下降。但贸易项下的贸易顺差仍在保持快速增长。今年6月份,我国月度贸易顺差达到145亿美元,7月达到146亿美元,8月达到188亿美元,连续三个月创出贸易顺差历史新高。去年我国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8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946.5亿美元,逼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再创历史新高。
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顺差。但事实上,人民币在持续累计小幅升值的同时,我国贸易顺差仍在快速增长。这一现象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影响长期贸易平衡的主要因素。目前造成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原因较为复杂。从需求来看,贸易顺差在于国内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国内需求不足。在开放经济下,贸易顺差是投资-储蓄缺口的反映。我国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投资缺口主要依靠贸易顺差弥合。贸易顺差意味着将国内储蓄交给别国使用。
从贸易顺差的构成来看,加工贸易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近六年来的月度数据来看,加工贸易顺差一直大于顺差总额,尽管一般贸易也时常略有顺差,但金额相对较小。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中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正因如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其他贸易显然不具有这一特性。加工贸易增长的根源在于我国以加工为重点的制造业中心的确立,也在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和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外贸政策。如果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促成贸易走向平衡,那么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是有利的。然而,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启动影响甚微。而加工贸易的顺差形成机制,以及加工贸易顺差占总体贸易顺差比重大等特性,决定了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很难减少贸易顺差。因此,单纯的人民币适度升值难以缓解贸易顺差的持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问题的解决,要求缩小储蓄-投资缺口,实现加工贸易转型,需要借助一些非汇率手段,例如,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转变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外贸政策等。
既然来自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难以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人民币升值的安排就要从我国国情和需要出发。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包括对外经济和内部结构调整等发展政策,所要求的往往是循序渐进的汇率调整。参照日元升值的经验,人民币汇率累计、缓慢小幅升值,对贸易收支和宏观经济的冲击较小,但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日元升值对日本出口的影响经历了1971-1984年、1985-1995年和1996-2005年三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日元出现长期升值,但日本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仍保持了迅速增长。在这一阶段,日本人均GDP与美国和西欧各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日本的工资水平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仍处于最低。日本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明显高于美欧各国,产业结构尚未完成升级。从技术水平方面看,日本与欧美各国仍有很大的差距,技术贸易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由于日本经济在日元开始升值后仍处于赶超欧美的发展阶段,由此,日本就得以继续发挥后发国的优势,特别是继续发挥了技术引进和低工资的优势。因为日本继续发挥了后发国的优势,再加上日本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国际化方面,日本企业在经营合理化、省力化、高附加价值化等方面采取了积极对策,所以很快就适应了日元升值的新形势,除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和1983年外,大多数年份都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长率。在第二阶段,由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元出现急剧地大幅度升值,日本出口出现减少。在第三阶段,日元在贬值和升值的波动中,基本稳定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幅度升值的水平。这一期间,日元升值、贬值的幅度基本保持在±15%以内。但日元升值已经促使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相应做出调整,而日本企业经过长期的考验,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日元升值的新形势。日本出口仍保持了高增长。
从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目前的情况与1971-1984年日元升值第一阶段时的日本经济极为相似,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至于后两个阶段日元升值的实际影响,对我国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借鉴日本当时的经验,人民币汇率应保持小幅、缓慢升值的态势,切忌升值过急、过快。由于我国国内经济状况与1971-1984年的日本经济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判断,人民币汇率的小幅、缓慢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较小,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也较小。但汇率杠杆的持续调整,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应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逐步调整和适应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