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8|回复: 0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10-7 2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的父母最重视孩子的道德观念,只要“说脏话”、“乱尿尿”、“偷东西”,一定会遭来一顿毒打,我自然也是这样长大的。


这一代可就幸运多了,教师及父母都强调“爱的教育”,不准骂也不准打,以至于孩子个个爬上天。就以我那最小的女儿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脏话”儿童,真是乱没道德的,你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既不需殴打孩子,又可建立她的道德观念?

*观念交流道

谈到孩子的道德观念,我想到一则故事:有一次我姊姊的女儿,突如其来的讲了一句流利的“脏话”,姊姊在震惊之余,马上下道旨令说:“以后再说‘脏话’,格打勿论。”小咪似乎有点吓到,马上噤若寒蝉。

隔了几天,我和小咪一起玩耍时,电话铃突然响起,小咪兴冲冲的跑去接听,我问她谁打来的?她居然一个字也不说,当我接了电话之后,才知道是住在“彰化”的表姊打来的。

哈!原来小咪是把“脏话”,类化成“彰化”了,好笑吧!由此可知,孩子对于成人所谓的没有道德标准,似乎有着不同的定位。

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孩子必须具备十足的认知能力后,才有能力在思想和行为上,将成人所公认的伦理道德标准类化成自己的道德观,一般来说,这个年龄大约需要七岁以上,亦即皮亚杰博士所谓的具体操作期。

道德内化,一般来自于两个基本动力,一是鼓励或赞美,亦即一种施与受的关系。举例来说,当孩子帮弟妹换尿布时,换来的是父母喜悦的笑容,孩子便会建立这种“助人”的道德观;当孩子陪爷爷奶奶出去去散步时,能获得左邻右舍的赞美,自然也可“换取”与爷爷、奶奶共游是好行为的价值理念。

假如有一天他在路上拾获了一百元,交给老师之后,不但获得老师的赞美,同时又得到学校的嘉奖,他自然也可获得“路不拾遗”的伦理概念。

也就是说,孩子在实践某些道德标准时,让他得到满足与喜悦,进而学会或喜欢遵守这项是非标准。

第二个动力是,让孩子慢慢地从日常生活,及与人互动的结果中学习而来的“经验论”。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是非观来自于父母,既然如此,那么父母似乎必须先有一套完整、健全的道德观,否则不管是经验论也好、增强论也罢!想必都无法给孩子一套有效的道德观,不是吗?这也正是培养孩子道德观之前,你必须学习的。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6 15: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