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亚洲第一有何用
文/王人龙
日前,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最新的全球百大大学榜,亚洲排名最高的是北京大学,全球排名第十四位,香港大学则排名第三十三位,上升了八位。看到这样的排名,你想到了什么,是否还能记忆起今年夏天发生的北大与港大之争?已及正在升华的丘成桐炮轰北大风波。
一百年以前,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学术应该是自由的、纯粹的,是不应该包含任何功利主义思想的。”洪堡尤其反对大学教育的功能只是为了就业,他认为大学是“对各学科进行研究的机构”。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是否做到了“对科学进行研究”。人们看到北大亚洲排名第一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对对丘成桐炮轰北大的最后驳斥,可是《泰晤士报》还列出了一份论文排行榜,在这份排行榜上,北大在科研论文被引用一项上的得分竟然为零,这在排行榜的前60位高校中绝无仅有。“亚洲第一”的北大,科研的引用得分竟然为零分,这难道不值得所有人反思吗?别忘了,我们中国可是论文大国,哪一个大学生毕业不都是要写论文。“全民论文”的时代却是无“论”成文,这真是很可笑的一件事。
提起北大,不得不提蔡元培先生。现在的北大校园已经无法用安逸来形容,不过在北大未名湖畔的一个幽暗的角落里,一尊半身的铜像屹立在青松之间,那就是蔡元培先生的铜像,他在孤独的注视着这所曾经让他充满梦想的学校。如果没有蔡元培先生,可能就没有以后的北大。而在今天,北大似乎越走越远。蔡先生当年当年来到北大,希望能够创建一所有独立地位的、追求纯粹学问的一个思想与知识的生产、交流和传播的机构。然而最终在北大也未能实现这样的想法,这可能跟我国的国情有一定关系。而到了现代,任何一所大学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做学术研究,而是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成为了用来找工作的筹码。你所在的大学名气越大,你找工作的筹码就越重。进北大上学的人,多半是这样的想法。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进入北大自己的命运就会改变,就会与“人民”产生分界线。
北大亚洲排名第一究竟有什么用呢?我认为,北大的亚洲第一无非就是为自己在面子上争得了几分所谓的尊严。越来越多的猛士站出来纷纷指责北大的种种不是,使得北大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人们开始怀疑起北大。北大似乎正在走神台上走下来。到北大上学是种光荣,这是被神话了的概念。爱慕虚荣,道貌岸然,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北大,这就是到北大上学的人那真实的容貌。不久前在网络博客上一位北大副教授列出了自己的工资单,被网友称为“哭穷”,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挑衅行为,无论其工资的高低,都是对全民的挑衅。工资低了,是否在抱怨自己身为教授(副)不应该拿那么点工资,我是北大教授,凭什么拿这么点钱?北大教授们的恶劣心态可窥之一二。
谦虚、谨慎、知书达礼应该是古代学者、读书人的风范,这一点我在北大教授身上没有看待。当年孔子四处讲学,传播知识、礼仪,是否抱怨自己收入太少了呢?是否在向人们控诉:我是孔子,凭什么让我给你们讲课?凭什么我不能当皇帝?北大人养尊处优惯了,自然就变得顽固起来。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蔡元培先生在他的北大就职演讲中谈到:“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次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人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已且为人轻辱,更何足以感人。”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所有大学生(青年人),脚踏实地,宽容他人严于律己。你现在所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富于使命的事情。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是一个斗争的北大。他要与旧有势力(顽固派)斗争,长期以来校方的官僚习气严重制约着北大前进的步伐,蔡式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今天的北大,缺乏蔡元培式的风车英雄。北大应该反省,反省为何会有人连续不断地向北大开炮。
大学不是企业,不是世界500强。大学搞排名,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官学传统浓厚的北大来说,这样排名只能使得北大的发展越来越偏颇。现代社会缺乏动力,没有动力就很难进步。北大发展到现在所缺少的就是某种动力,没有动力,危机感自然会随之而来。作为“亚洲第一”的北大,应该问心无愧地想一想,自己真的能配上“亚洲第一”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