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7|回复: 0

发现孙悟空是唐僧的师傅

[复制链接]

0

主题

2961

回帖

54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415
发表于 2006-10-29 2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道是,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西游记应该划归儿童读物行列。我的情况却有点特殊,小时候看倒是看过,只因其它好看的书实在太多,而且当时心目中翻译的外国书硬是比中文书地位高,常要优先阅读。结果一部西游记拉拉扯扯二三十年没看完,比孙悟空唐僧西游取经跨越的时间段都长。出国了,满眼洋文,祖国文字忽然格外亲切起来。可是家里的书架,带出国的中文书就那么几本,西游记是其中之一。去图书馆借书又怕过期罚款。闲来没事,随便翻几页,西游记就成了首选。有时捧着本儿童读物还止不住一本正经自我安慰,说就算是对少年时代未竟事业的一个交待。






可能是年纪偏大的缘故,如今看西游记老爱走神,不像少年时代,容易对故事情节着迷。比如我看着看着就发现,这唐僧名义上是孙悟空的师傅,实际上几乎没啥高明之处,值得向孙悟空隆重介绍推广。唯一勉强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所谓心善。可是稍微仔细看看,这心善还有几分可疑。他几次三番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时候,虽然一样地慈眉善目,就很难看到善心在哪里。不管孙悟空如何滥杀无辜,可恶可恨,毕竟还是自己的徒弟,效过犬马之劳的,而且都是为了保护师傅安全着想,他唐僧怎么就能忍心一直念下去,念得人家头痛欲绝,连旁边的八戒沙僧都看不下去了,他还是毫不动心,非得别人求情了才肯罢休呢?



且看第九十六回这一段:地灵县寇员外从四十岁开始,免费为过路和尚提供伙食住宿。二十四年如一日,已经负责接待了一千九百九十六人,加上唐僧师徒四人,正好凑够一万的整数。该老先生因此高兴得不得了,想多留唐僧师徒多住些日子。唐僧却执意要走。馋嘴猪八戒忍不住,大叫:“师父忒也不从人愿!不近人情!老员外大家巨富,许下这等斋僧之愿,今已圆满,又况留得至诚,须住年把,也不妨事;只管要去怎的?放了这等现成好斋不吃,却往人家化募!前头有你甚老爷老娘家哩?”唐僧当场丑恶嘴脸大暴露,反唇相讥:“你这夯货,只知要吃――正是那‘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接着就威胁说要丢下三徒弟不管,独自走人。孙悟空见势不妙,赶紧揍了八戒一顿,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平息师父的怒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员外的一腔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只好悻悻然作罢,他的老妈和弟弟不识深浅,也跑来献殷勤,说老员外供养了半个月,下面轮班该轮到他们了,也要各自供养半个月。唐僧照例坚决要走。两人便恼火起来:“好意留他,他这等固执要去,要去便就去了吧,!只管唠叨什么!”八戒又忍不住劝说唐僧,盛情难却,不如暂时住上一个月,了了他们母子的心愿。唐僧一声暴喝,吓得八戒赶紧自打两嘴巴子,乖乖闭嘴。孙悟空与沙和尚一边看着,笑得前仰后合,唐僧作威作福正在兴头上,就拿起架势准备开念紧箍咒。吓得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慌忙下跪求饶:师父,我没笑,我没笑!千万莫念,莫念!



可是一旦被妖精捉住了,这唐僧倒常常表现得百依百顺,和善慈爱。从来没见表现出丝毫的反抗精神,正气凛然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应有气魄。说白了他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那些所谓善心不过是处在弱势地位时用来自我保护的烟幕弹。一朝大权在握,唐僧的脾气其实满大,小心眼挺多的。



孙悟空几乎刚好相反。不但一贯性情暴躁,爱闹事打架,降妖斗魔,除暴安良,为唐僧保驾护航,功劳第一,善行昭彰,即便是在佛学修为方面,也时常有唐僧不及之处。



第十四回,唐僧师徒一行四人离开车迟国,晓行夜宿,渴饮饥餐,不知不觉春尽夏残,到了秋天。一日,天色已晚,唐僧问,打算在哪安身住宿。孙悟空先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说:出家人不要说那在家人的话。“在家人怎么讲?出家人怎么讲?”唐僧悟性太差,硬是不懂。孙悟空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进行注入式传统教学:在家人,这时正该温床暖被,搂着妻子睡安稳觉;出家人就无法同样讲究,而应踏踏实实披星戴月,抓紧时间赶路。实在不行了再随便找个地方歇歇脚。



第八十五回,唐僧师徒告别钦法国王,一路说说笑笑,忽见一座高山挡路。唐僧看得心惊肉跳,浑身麻木,勒马提醒大家“切须仔细”。孙悟空又一次点拨他说:你老人家是不是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忘了?唐僧说没忘。孙悟空说:他还有四句诗,你可能忘了。哪四句?唐僧问。于是孙悟空背出如下的一首小诗: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唐僧听了,仍然执迷不悟,争辩道:徒弟,这几句诗我哪里不知道?只不过我有些怀疑,如果真像这诗说的,那千经万典就都成了摆设,只管修心就够了。孙悟空又是一番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不消说了。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脚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唐僧这才恍然有悟,西游记描写当时的情形是:“心神顿爽,万虑皆休”。一般老师能为弟子释疑解惑就算相当不错了,达到孙悟空这等水准的,实属罕见。



第九十三回,都快到西天极乐世界了,只因前途山岭峻峭,唐僧胆小怕事的老毛病再次发作。孙悟空提醒说:师父好像又把乌巢禅师的心经给忘掉了吧?唐僧一口否认:哪里哪里。你不信,我倒着都能背出来。悟空说:那么师父可能只是会念,并没有真正读通读懂。唐僧一听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你个猴头!怎么又说我不懂!难道你懂吗?悟空肯定说:我懂,我懂。然后,两人就都默不做声了。一旁看热闹的猪八戒沙和尚乐得不可开交。八戒讥笑道:大师兄是嘴巴上懂吧?大家都是做妖精的出身,能蒙谁呀?又没见你听过讲经说法。也假模假式敢说“我懂,我懂”,不怕人笑掉大牙。既然你懂,怎么又不做声了呢?快讲,快讲啊,我倒要听听!沙和尚是个老实人,这回也居然多了个心眼,一本正经劝起了猪八戒:二哥,你别信他胡吹。大哥是为哄师父走路罢了。他也就能耍耍金箍棒,哪里会讲理说经。不料唐僧开口了,听得他们目瞪口呆:“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的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孙悟空一再提到的乌巢禅师及其心经,最初出现在西游记第十九回。其时唐僧门下,还只有悟空悟净两个徒弟。一行三人走到乌斯藏地界,浮屠山前。八戒介绍说,山上的乌巢禅师,有些道行,曾劝自己跟他一起修行。这禅师住在树上的一个柴草窝里,他还记得八戒。乌巢禅师告诉唐僧:如来佛的西天大雷音寺路途遥远,而且多有虎豹出没。不过迟早会有到达之日,他有多心经一卷,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遇有魔瘴,念诵此经,可保平安。



经文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等等说教。



心经确有其文。根据佛教界的说法,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早年在四川成都遇到一身上长满疥癞的老和尚。人家都躲得远远的,唯有玄奘自愿为老和尚洗脓血涂药。老和尚病好了,为感谢调治之恩,便传给他一部心经。



有人以为,五千字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浓缩,二百六十字心经则是金刚经的浓缩。心经在中国的译本约有十八种,其中玄奘的译本最好,流传最广。



后来,玄奘依靠心经的帮助去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到中国。西游记的故事,便由此演绎而来。



至于那位癞和尚,一说是观音菩萨,另有人说是鸟窠和尚。鸟窠和尚曾经与唐朝诗人白居易相遇,白居易问他,何谓佛教?鸟窠和尚留下一段著名的答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话三岁小孩也会说呀。鸟窠和尚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8 08: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