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5|回复: 0

万亿美元外储怎么管?从总理到智囊的18种表态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95
发表于 2007-1-19 17: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的日子。四天前,也就是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

中外多家媒体和专业人士近来都在预测汇金公司的改革方案,认为此问题可能会成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议题之一,特别是在外储破万亿美元的关口,众多政府经济学家纷纷呼吁拓宽汇金投资渠道,使巨额外储保值增值。

外汇储备是一国财富的积累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超过万亿美元的巨额储备,意味着我国具有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但如果外储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种种负面影响。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管理才能化解其带来的压力,使其在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呢?本文特别精选官员、专家、学者等各方表态和观点,供大家梳理思路、比较、借鉴。

官方声音

一、温家宝总理:积极增加内需产品和先进技术进口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前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非常重视合理使用外汇储备,要积极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和先进技术进口;运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金融改革和企业的改组和改造;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的用汇限制;增加购买部分储备资产。

二、曾庆红:增加重要战略资源进口储备 扩大藏汇于民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2006年9月份做出的《关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合理扩大外汇储备运营,包括增加重要战略资源进口储备,加快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加强外汇储备,扩大藏汇于民。”

三、曾培炎:利用外储优势 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储备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2006年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表示,中国将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外汇储备较多的条件,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这是决策曾就我国外汇储备用途的最新发言。

四、周小川:“已经够了”,储备多样化政策没有改变

在去年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额跨过1万亿美元门槛几成定局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被问到外汇储备量时说:“已经够了。”这句话被众多分析人士解读为,中央政府已确定自己需要留出传统意义外汇储备的数额,作为对冲金融风险的国家保险基金。

中央电视台2006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后,周小川四天之后(10日)便在德国法兰克福表示,中国将把其外汇储备分散至不同外汇币种以及新兴市场资产。在周小川称中国对于外汇储备多样化有非常明确的计划后,美元兑主要货币急剧下跌。有市场人士认为,周小川的此番讲话意味着中国可能将削减目前的美元持有量。但周小川随后表示,中国长期坚持的外汇储备多样化政策并没有发生改变,不过这种多元化速度将按照原先拟定的计划执行。

五、吴晓灵:无偿划拨不可行 相当于直接制造国内通胀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6年10月16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以外汇储备充实社保基金账户,相当于无偿划拨的财政透支行为,是不可行的。对其他机构来说,要用外汇储备,就需要拿人民币购买外汇储备,绝不能无偿划拨,否则就等于央行直接印钞票去消费,这相当于直接制造国内通货膨胀。

政府智囊

六、夏斌(夏斌新闻,夏斌说吧):可集中用于急需方向 把管理流动性和战略投资职能分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今年1月17日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则上,超适度的外汇储备都可以加以积极运用,国际上并无成形的经验和规矩。对中国而言,可集中用于国家急需的方向。目前较易形成共识的是: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
的海外次核心技术、先进设备等。同时,夏斌认为,外汇管理应该适当区分,把管理外汇流动性的职能和外汇战略投资的职能分开,前面那个职能可以由央行来管,后面那个可以借助于汇金公司,专门成立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专门公司。

七、樊纲:最根本办法是鼓励资本流出 鼓励外国人到中国发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06年11月初表示,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余额过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鼓励资本流出。而“在一个各项制度不完善的国家,让资本流出的最好方式就是想办法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来发行债务,把我们的美元用到国外去。”同时,他认为,化解现在的外汇储备可以在农民工问题上做文章,提高现有农民工社保的覆盖率。

八、李扬:将外储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移出 设外汇平准基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1月17日在谈到如何使用和管理目前巨额的外汇储备时表示,首先,应当尽快将外汇储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移出,同时在外汇储备操作与货币政策操作之间设置隔离墙。可以考虑如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大国那样,专设外汇平准基金,其资产主要为外汇资产,其负债主要是特别债券、外汇资产债。其次,是对外汇储备实行分档管理。在功能上,一国外汇储备可以被区分为应付流动性部分和获取收益部分两大类。建议用新的观念来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

九、易宪容:外储主要在于如何增值 考虑收购知名跨国能源企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日前撰文指出,对于巨额的外汇储备,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投资,以便让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他建议,可以考虑把部分储备注资到一些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中央汇金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同时也应考虑对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如能源等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和收购。这样做不仅可获取收益,而且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有助于与国外企业进行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专家、学者、业界

十、周世俭:外储第一说法不确切 未考虑欠日本外债

著名经贸关系专家、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在1月16日央视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算多,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说法并不确切。他认为,就统计数字来看,我国虽然比日本官方外汇储备多1000多亿元,但日本不仅没有外债,而且还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欠日本高达3000多亿美元的外债。同时,我们公布的数字确切来说是官方外汇储备,就民间外汇储备而言,日本有3万多亿美元,美国有9万多亿美元,我国只有1600亿美元。所以综合来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多,如果把它换成物资或者下放给企业,国家手中实际上剩余不多。

十一、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外储管理应交给充分竞争的私人部门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为巨额外储支招时表示,对富余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取得合理的、预期的回报。从这个角度考虑,作为国家外汇资产的一部分,外汇储备的管理应该交给充分竞争的私人部门去操作,才能更为高效。因为他们是分散决策的,有充分的风险约束和利润导向,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十二、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汤敏新闻,汤敏说吧):重点应防热钱快速流出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2006年4月表示,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人们对此应持积极的态度。同时,他建议中国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防范巨额外汇储备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冲击,由此引发通货膨胀等风险。他认为应重点防止流入中国的“热钱”(海外投机资金)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出。上个世纪90年代,“热钱”的快速流出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十三、花旗银行报告:建议投向社保基金及医疗系统 改善其庞大资金缺口

花旗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也建议中国把外汇储备投向社保基金及医疗系统。该行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偏高的最大原因是中国国内的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庞大的储蓄持续将资金导向投资,强劲的内地产出继而引致强劲出口。因此,对症下药的方法是把部分外汇储备向社保基金以及医疗系统注资,改善目前两项保障的庞大资金缺口,以此加强消费信心,从而减少储蓄的比例,释放购买力。

十四、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应该更多用于发展教育或基建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副教授李·布兰施泰特去年曾表示,中国庞大的资金储备全都寄托在美国政府的身上,这笔钱几乎占到中国GDP的10%。一旦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这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就要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中国将百姓的财富投资押在美国身上并非最佳途径,而应该更多地将这些钱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或其它基础建设上。

十五、耶鲁大学国际贸易和金融学教授:可引入推行类似“马歇尔计划”那样的大胆理念

耶鲁大学国际贸易和金融学教授杰弗里?加滕2006年10月2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刊文,甚至提出了中国可以引入推行类似“马歇尔计划”那样的大胆理念,即拨出部分外汇储备,把捐赠资金用于支持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计划。他说:“中国也许觉得这个计划的美国色彩过于浓厚,但它可以在上面打上自己的印记。”他还称此举将可以辅助货币改革等举措并减少中国受到的国际指责。

外电

十六、布隆博格:用于养老保险比购买大量石油更有价值

美国的布隆博格财经新闻社今年1月10日刊文,建议中国政府把巨额外汇储备用在下面几个方面不失为明智之举:一、为仍然有待完善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资金保障。中国金融系统还远远没有实现现代化,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建立完善现代化的金融体制显然需要一笔投资,而要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也需要有大笔资金提供保障。二、为养老保险基金注资。中国养老保险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如何让每个公民都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一个另政府头疼的问题。如果中国把巨额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注入到养老保险基金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难题。这样做显然要比大量购买石油和铁矿石更有价值。

十七、《华尔街日报》:中国高额外储绝不是可以慷慨用于政策性项目的意外横财

《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11月发表的文章认为,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央行通过发行货币买来的,绝不是一笔可以慷慨用于政策性项目的意外横财,应谨慎使用。文章称,中国央行可以用手中的美元购买资产,比如说美国国债,或者像去年那样换取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份。但央行将美元储备用于政策性项目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无论是将这笔钱用于农村教育还是创建和平队,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减少了,因为央行无法回笼等额的资产,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却依旧是那么多。无论是哪种情况,其结果实际上都相当于央行或中国政府的其他部门举债消费。

十八、美国《商业周刊》:引进外籍教师、足球明星、建低价房

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早在
2006年7月就“借”世界著名银行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的文章为中国“出谋划策”,内容包括每年花20亿美元引进两万名外籍著名教师到中国大学任教,花20亿美元在中国大城市市郊为低收入者建房等等。剩下的一些建议看起来则有点“搞笑”,他建议中国花5.05亿美元引进30名世界著名足球明星分布到中国15个一流球队,并引进50名外国教练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8 02: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