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1|回复: 0

大实若虚与大伪似真—丁肇中的“无知”与何祚庥的“无所不知”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7-2-20 0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2-19 10:08 发表庄表伟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
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
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竟是三个字――“不知道”。国人初识者,无不谓
之“怪”。

  例如,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
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
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
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

  据当事者观察,丁肇中教授回答“不知道”时,态度诚恳,绝非故弄玄虚或“卖关子
”。这位科学家曾解释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
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

  此前,2002年9月 和 2004年2月,丁肇中教授分别在上海交大和山东大学回答对口学
科师生们更为专业的提问时,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师生们的问题基本局限在丁肇中教授获
诺贝尔奖的粒子物理专业,丁肇中教授竟然说:“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特殊领域有
贡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
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无独有偶。2005年6月1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在北京工商大学发表
演讲后,一位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提问:“从博弈的角度,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以及这些对社会制度转型和演化的影响?”约翰•纳什听完后思考片刻,坦诚地说
:“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以其“博弈论”蜚声世界的约翰•纳什,竟被一名大学生的博弈问题“问倒了”
。令人大惑不解。因为上述问题显然具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似乎一般人也能敷衍过去,而
大师级权威竟然自称没有能力回答,这岂不是自损形象?但纳什却坦然平静,毫无愧色,
更令人感到奇怪。

  按我们的观念,世界知名的科学家理应是“万事皆通”的,然而大师们即使面对“本
专业”问题,竟然不是“不知道”,就是“没有能力回答”,表现得如此“无知”,简直
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我们少见多怪了。凡潜心于科学研究并颇有建树的科学家,无不如此。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一个人(即使是超天才)穷其毕生精力,能在一个学科的一个
分支上有所建树并能提出部分真知灼见已属不易,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仍属外行实为正
常现象,更不用说其他学科了。科学态度与科学成就往往互为因果:只有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才能使得科学家取得成功,而取得成功的艰难历程又进一步锤炼了科学家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由此可见,大师们的“无知”不仅不是什么怪异和丢脸之举,而且恰恰是某种
“必然性”的正常体现。也是任何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工作者最为明智的选择。

  对此,有人评论道:一个学者不管多么伟大,也不可能无所不知。即使在自己有所建
树的本学科,也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而且迟早会完全落伍。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常识。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但无损于一位大师的光辉,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师”所以成为
“大师”的奥秘。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
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特别是像丁肇中这
样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响的科学家,如果在学术上没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对一些问题凭“
想当然”表态,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样,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面子,还有
更可贵的品质和人格,还会给人类科学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大智若愚,大实若虚”。认可了上述道理,我们不仅会对科学大师们的“怪”肃然
起敬,而且今后会自觉地将这种“怪”作为鉴别真、伪科学大师的试金石。如果现实当中
有人成了无所不知的“万能大师”,人们就该当心了。

  说到此,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国的“万能科学大师”――中科院物理院士何祚庥


  “以常为怪”必然起因于“以怪为常”。我们之所以不习惯丁肇中等科学大师的“怪
”,部分原因是我们早已先入为主地习惯了何祚庥这位无所不能的奇人之“常”。

  尽管在国际科学界不为人知,但在国内,何祚庥院士的“全能性”可谓家喻户晓,无
人不知。你看他老人家,几乎是天天上镜,日日露脸。一会儿电视台畅谈社会主义经济政
策,一会儿因特网宏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昨天侃克隆人技术展望,今日嗙《易经》文化
反思。这边厢呼吁对股民征所得税,那边厢力主发行国家福利彩票;上能为城市提出“交
通、建筑最佳模式”,下可为山区规划“农具、灌溉最优方案”;“环境商机与氢能经济
”研讨会指点江山,“纳米光纤与沙漠产业”演讲厅激扬文字;文艺理论学术报告座无虚
席,月球开发科技讲座引人入胜……

  总之,何祚庥院士所到之处,都能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应答如流,头头是道。“只
有问不到,没有不知道”。涉及问题包罗万象,解决方案随手拈来。给国人树立了“无所
不通、无所不精”的形象。哪里有问题难以决断,那里的决策者就会想起何院士。例如:
正当南水北调工程拿不出理想的西线方案时,何院士很快就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魄力提
出了“用原子弹炸开喜马拉雅山引水北上”的“最佳方案”;当怒江建坝之争正反双方专
家相持不下时,何祚庥、司马南、方舟子等应邀前去考察定夺。何院士一行怒江两岸“访
贫问苦”兼观光不到一周,就得出了“怒江建坝是当地脱贫的唯一选择,不仅可行且刻不
容缓”的“科学定论”,还顺手给反对建坝的生态环保专家们扣上了“伪环保”、“伪反
坝”的大帽子。

  如此全能之“通才”,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因此,何祚庥不仅受到各级
政府领导人的青睐,还受到年青一代追星般的崇拜。对于这些浮躁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人类
,何祚庥的话就是“最高指示”,句句是真理。例如,何祚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
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的英明论断一出口,一批年轻“学子”便立即行动,很快,论证
“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的文章就像文革大字报一样,铺天盖地上了因特网。

  那么,自称主业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何祚庥院士在学术上有什么造诣呢?

  请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网站”“何祚庥主页”上的介绍:

  何祚庥,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该同志任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理论物理所副
所长。现任理论物理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
士生导师。过去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何祚庥长期以来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层子模型的研
究,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等,先后发表约250 篇科学论文。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多种奖励。他还曾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是氢弹理论
的开拓者之一。

  何祚庥还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先后
发表约300 多篇科学论文。在反对伪科学的斗争中,他旗帜鲜明,积极参加了捍卫科学尊
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社会影响很大。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何祚庥从
事中微子质量问题、中微子震荡问题及双β衰变理论的研究等。

  主要著作有:《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1997年)、《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199
9年)、《何祚庥与――1999年夏天的报告》(1999年)、《我不信邪――何祚庥反伪科学论
战集》(1999年)。

 
真了不得,何祚庥院士竟然写了“科学论文”250+300=550多篇。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足以让有史以来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惭愧,更让中外文坛所有多产作家汗颜。

  不过,作为一个有550多篇科学论文的中科院院士,其精选出来装点主页“门面”的主
要著作――当然是最能反应其学术水平的代表作――竟然是几篇“政治挂帅”大作,真让
人哭笑不得。须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沙子再多也变不成米。何祚庥同志的个人主页做
成如此惨状既合情理也在意料之中。一生“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何祚庥同志,常年因“心
潮澎湃、心系万事、心向八方”而“分心、忧心、烦心”,哪里还会有精力和时间去做那
些需要“净心、静心、精心”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呢?国人历来宽厚,自然不会去与何院
士较真,但这毕竟给“坏人”留下了攻击的口实,那些求全责备者和“一小撮阶级敌人”
沆瀣一气,一直诬蔑何祚庥同志“不务正业”、“滥竽充数”、“除物理不懂,什么都懂
”;甚至诽谤何祚庥同志的网页是“光屁股推磨――转着圈儿丢人”、“光屁股打灯笼―
―亮臊”、“光屁股上联合国――满世界献丑”;并戏称其名字应改为“何知羞”。这完
全是“恶毒攻击”。

 再看一下“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的何祚庥同志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什么地
位:

  将关键词“两弹一星元勋”输入任意搜索引擎,立即可查到: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程
开甲,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周光召,杨嘉墀,陈能宽,陈芳允,吴自良,任新民,
孙家栋,朱光亚,王希季,王大珩,于敏,郭永怀。

  十分不幸,名单上没有何祚庥同志的大名。一项重大科技事业充其量能有几个人可称
得上“理论开拓者”呢?“两弹一星”元勋数量已多达23名,竟还没有囊括“理论开拓者
”何祚庥同志。可见“理论开拓者”这个模糊概念的外延之大,足以使人们想起那个把行
政领导、宣传干事、描图员甚至厨师都算作科技成果功勋的年代。

不过,何祚庥同志凭借在中宣部工作了五年和在中科院抓DZ工作多年的丰富经验,
经“后续努力”,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了那些不重视宣传和“包装”的“两弹一星”元勋们
。更为惊人的是,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钱学森先生,现在已成了《何祚庥同志反
伪科学英雄事迹》中的反面人物,在多种场合被用来反衬何作庥同志的英明伟大。何祚庥
同志频频在大、中院校作题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报告,每当他眉飞色舞地大讲特
讲自己是如何同那个“坚决支持伪气功的大科学家”作斗争的动人事迹时,人们已搞不清
在《何氏词典》中的“人、事、学问”是如何定义的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也趁机“诽
谤”何祚庥同志,说他的报告一贯文不对题,应当把题目改为《作孽,做秀,做学贼》才
合适,又戏称其名字应改为“何作秀”。这当然是赤裸裸的阶级报复。

  其实,像何祚庥同志这种类型的人,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存在。在低层社会,此类人
物表现为信口开河,学一当十,连猜带蒙,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好为人师。一般总能获
得一个滑稽的绰号,无非是“赵大忽悠、钱大吹,孙大侃子、李大掰”之类。但由于活动
范围有限,时间一长,这些人就难免暴露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
尖皮厚腹中空”的本质,以至成为当地人的笑料。

  但何祚庥同志却能身经数朝,长盛不衰。虽一生未在自己所学专业有所建树,却能在
几乎所有其他领域充当权威和裁判,大有包打天下之势。这本是古今天下奇闻怪事,但我
们的各级政府和网络一代却习以为常。我们不得不将此现象称为“何祚庥现象”。

  在一个没有伟人、没有英雄的平庸时代,“何祚庥现象”或许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
物,又是这个时代的象征。“适者生存”,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在我们这个
早已形成“逆向淘汰”机制的政治生态大系统中,依附于政治的科学生态系统,必然也在
演绎着同样的自然选择法则。在政界,何祚庥同志科学知识纵横百科,口若悬河。因而被
误认为“著名科学家”;在学界,何祚庥同志政治理论涉猎诸家,妙语连珠。因而被误认
为“著名政治家”。随机应变,左右逢源,上能见风使舵,媚君邀宠;下能逢场作戏,哗
众取宠,是何祚庥同志能够立于不衰不败之地的处世秘诀。

 谨以下列问题,结束本文:

  1、“假作真时真亦假”。丁肇中,何祚庥,同被尊为“科学大师”,表现却有天壤之
别,一个“无知”,一个“无所不知”。用现代中国“学术打假”专业行话问:谁真?谁
伪?

  2、何祚庥层出不穷的惊人科学高见(诸如人类不需敬畏自然,炸喜马拉雅山,中医是伪
科学、大力提倡克隆人等)以及一贯“人到点子到”的拍脑袋作派是出于“艺高人胆大”,
还是出于“无知者无畏”?

  3、祖国大陆至今未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万能科学大师”,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还是应该感到耻辱?

  4、孤掌难鸣。在当前普遍重视“包装”的年代,何祚庥成功地将自己包装成了“万能
科学大师”,煞有介事地到处高谈阔论,指手划脚。这固然是可鄙可笑,但我们的一大批
唯物主义理论培训出来的各级政府官员竟然言听计从,奉为圭臬;更有一堆稀里糊涂的媒
体记者诚惶诚恐,如蝇逐臭。显现了一种群体盲目与无知,这是可笑还是可悲?

  5、荒唐而又愈演愈烈的“何祚庥现象”与当前我国学术界的学术浮躁之风同根同源,
还是互为因果?

  6、《中国反伪字典》里是否应增补[伪院士]、[伪科学家]、[伪氢弹理论开拓者]、[
伪论文]、[ 伪万能科学大师]、[伪打假]、[伪反伪]等词条呢?

  7、“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在“伪万能科学大师”何祚庥面前,张宏堡、张宝胜、
严新、李洪志等"伪气功大师”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鹤立鸡群的“伪中之最”何祚庥
大师,老谋深算,“高瞻远瞩”,贼喊捉贼,假戏真做,通过出卖上述鼠辈同类,金蝉脱
壳,欺世盗名,摇身一变竟成了“反伪先锋”。可谓对当今浮躁社会之辛辣嘲讽。中国各
级学术打假战斗队的科学红卫兵小将们,我们到底应该将何祚庥立即列入重点打假对象,
剥去其画皮,还是继续由他天南海北忽悠下去,直等到喜马拉雅山被原子弹炸毁并导致震
惊世界的大灾难后再翻然醒悟呢?

  2005-8-1

2.何祚庥的学术成果

  “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大有益于科学研究。这不仅大有益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而且有益
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见10)

  何祚庥学到做到,他的成果包括以马列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量子复合场理论”(见2),
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的“层子模型”。“层子模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然而,“
层子模型”却是一个不被国际认可的“伪科学”(这一点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论及)。


  何祚庥的支持者特地搜索了一个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 (SciSearch at LANL),找到了
他在在物理学期刊(1974 - 1999)上发表的31篇文章,以此来佐证他的学术成就。不过,其
中的17篇是发表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自己办的英文刊物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
L PHYSICS) 和国内杂志“中国科学”(SCIENTIA SINICA)上。更遗憾的是,他是第一作者
的论文寥寥无几。

  何祚庥的支持者专门强调的3篇文章 (见3),有一篇共有16个作者署名,何祚庥是第1
5个;另一篇有5个作者,何祚庥是最后一个;还有一篇是1984年同夫人合写的,何祚庥是
第二作者(就是常在媒体上被提到的“中微子的质量”这篇论文,说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也有说是强烈影响,要是他再接再励就好了!)。

  新华社在“何祚庥简介”中特别提到他“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
究”,后来“关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近十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新华社
罗列的主要著作,除了“用马列主义哲学分析物理现象”之类的外,就是“反伪科学论战
”和 “批判”的报告集 (见4)。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对何祚庥的介绍倒是用了“著名”二字,不过,说的是“我国著名
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先后发表约 100 多篇科学论文
。”可见“著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不是理论物理学家 (见5)。可以这么说,
何祚庥对物理学家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说他又是物理学家,
这正是他“得天独厚”的地方。

  不过,何祚庥本人可是很在乎他的物理学家和院士头衔的:

  “...同行说我不务正业。我是真院士不是假院士,本行是搞理论物理的...现
在要投入很多精力搞科研,经费好几个亿吧...”(见6)

  看来,何祚庥事业是越做越大了,我只是不太放心那“好几个亿的经费”,毕竟我国
还有好多人民吃不饱饭,上不了学呀。

  我无意否定何祚庥在我国氢弹研究和理论物理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和成果,甚至在科学
研究上出现错误也是人类发展的正常过程。但是有人和一些媒体利用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
和崇拜,故意抬高其学术地位,而何祚庥自己又默认这种宣传,作为提高可信度打击别人
的资本,这对于另一方是不公平的。

  3.与时俱进的红色哲学家

  说何祚庥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还是算名副其实的。61-64年间,就在大
名鼎鼎的《红旗》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而且,他的一生基本上是紧跟政治气候,
提出过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指导科学研究,最近与时俱
进到大谈“三个代表”。

  在中科院量子力学研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符合三个代表精神”
(见7)。

  2003年10月,何祚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当然指三个
代表的中的“先进生产力”),他一下子就否定了他用了几十年的“阶级分析方法”,认为
早就该用生产力来分析了,他说:

  “即使在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的划分、历史地位和作用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
。”

  “我觉得学习十六大报告就要学会‘生产力分析’方法,尤其是贯穿于其中的先进生
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间斗争的思维模式。”(见8)

  多少年过去了,咱们的何院士依然是满嘴的“斗争”模式!我不明白,一百年来,没
有得到“马列主义”和“三个代表”的光辉照耀、雨露滋润的西方国家,是如何“偶然”
地在科学上取得巨大进步的呢?!

  最令科学工作者反感的是,他那种用国家领导人的话开头,用国家领导人的话结尾的
作风,离真正的科学家太远了,大家不妨自己去拜读一下何院士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见8
)。

  何祚庥并不太懂得生物原理、伦理学说和克隆技术的具体细节,只为响应 “三个代表
”,就要成为我国公开支持克隆人(是人!不是羊!)的中华第一院士!不愧是“先进生产
力”的真正代表:

  “如果我30岁,克隆几个小何祚庥,就算我儿子吧,如果我70岁,那我就多几个孙子
。” (见9)

  克隆不克隆,我们这里不关心,但何祚庥紧随政治潮流的品行,不一定为大多数科学
家认同。

  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披露何祚庥在历史上政治挂帅参与扼杀科学的多起劣迹,以及
他近年来大搞反“伪科学”的伪科学行为,他的面目就更加清晰了。



  北京青年报》何祚庥自述:我读懂了马克思因而反对伪科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7 23: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