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18|回复: 0

三个香港女孩看首都:原来北京不是人人唱戏(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3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7-2-21 2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2天前,编辑部来了三个从香港来的实习生,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她们感到的是新鲜。满街的报纸、拥挤的地铁和多元化的北京菜,每一天她们都在改变曾经的北京印象,每一天她们都在品味似曾相识的京味文化。

  看过新锐的话剧之后,她们说:“原来北京不是人人唱戏的”;

  见过北海早上悠闲的人们后,她们说:“原来故宫不是北京的全部”……

  当“变化”成为三名香港实习生的习惯用语时,我们忽然觉得“风格北京”是不是也该有些变化,操作每一期新闻主题的不是“北京的常客”就是“北京的漂客”,那么在“过客”眼中,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格?

  “一天一变看北京”就这样诞生了,也许稚嫩,也许浮光掠影,但版面上的文字和照片就是三名“过客”内心的真实反映。

  在报纸出版的时候,三名实习生已经回到了香港,在“平安短信”中,她们说:“尽管只是生活的一站,但却从此不会忘记北京。”

  “过客”还在惦记,那么北京更不该忘记这三个香港实习生——翁昕歆、何颂雯、林少珊。



  以前,北京对我们来说,是中国的首都。我们注意到的可能是辽阔的天安门广场,
老百姓、游客们每天都到这里,听着令人振奋的国歌、欣赏令人鼓舞的红色旗帜缓缓地升扬。

  以前,北京对我们来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领导人所在的地方,是很可能会影响到香港发展的地方,我们注意到的往往是不同政要在台上所做的演说、在会议室里筹谋的最新政策。

  以前,北京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旅游的城市,到处都是千百年历史的古迹,是我国这几百年以来变化的见证,是我们寻回“根”的立足点。我们注意到的是富有民族色彩和历史价值的古迹:故宫、

  长城、天坛、圆明园……

  现在,我们来了,真正踏在这个我们预先有这么多想象和假设的地方,不是一两天的参观,不是一两周的游览,是将近两个月的生活。每天来来往往的工作和衣食住行,虽然对北京的认识不足以与本地人相提并论,但每天眼所看到的、耳所听到的、心所感受到的,也绝非仅限于几个景点或几家闻名于外的餐厅、店铺,而是在于日常的每一个小节上。

  我们看到的,是旅游点以外的生活景点:偶然在城内众多的天桥之一上,望着黄昏的京城大街,天色尚有一丝微亮,昏黄的街灯已经亮了,路上两头的车都有点挤,慢吞吞地挪动着;街道两旁的房子疏疏落落的,也不是每一个窗户都透出灯光;街上车站里的人们,也是慢吞吞的,不紧密也不紧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北京城,不是让人疲累的繁华,而是优游自在的热闹。

  我们听到的,是谈钱、谈商业、谈利益以外的东西:计程车司机教我们哪里买东西便宜,商店的售货员关心我们的来历、年纪多于我们购物多少,餐厅服务员讨论经过店门讲着“外语”的我们,是韩国人或日本人,而没有埋怨我们为何“过门不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北京城,不是商业的城市,而是属于“人”的城市。

  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心:被我们问路的陌生人,不放心我们自己找,几乎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交通工具上的让座,是理所当然得让人惊讶;路旁乘凉的阿姨,毫不犹疑地把手上的西瓜分给过路的不认识的小乞丐……这是我们感受到的北京城,不是人人互相防范的大都会,而是互信互爱的大家庭。

  当然,看得多了,看得细了,一些问题也就自然看出来了:地铁乞丐,对本地人与外国人收费不一,以“dong”(“东”的拼音)
代“East”(“东”的意译)的英语翻译、不可能听得到的公车报站……也是我们亲身感受到的。

  虽然问题只是点滴,但我们看到会比别人更深刻、更在乎,因为我们希望2008年的奥运会,将是参加者觉得最好的奥运会,更渴望他们会说北京是他们到过最好的城市。所以我们才不会一味地维护她,我们希望她能更好,因为我们喜欢北京。

  42天的生活很短,但却足以让我们发生改变,我们喜欢上北京,是因为这里有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物,打破了我们很多预设的想见,超越了我们所能理解的城市观念和人际关系。

  现在,
我们认识的北京不再只是限于它的红色旗帜、文化景点和政治环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新契机,我们期待这个城市能为世界带来更多惊世的破格和创新。

  在北京的两个月,每天都是新奇精彩的。

  为了不遗忘,我们记录下每一个深刻的画面。

  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最难忘的几幕。

  六月二十日 晴 头头碰着辣椒头

  由机舱步进首都机场的一刻,我终于亲身感受到何谓热流。闪进脑海的第一个想法:北京现在的温度不可能只有预报中的37℃吧!在熙来攘往的机场里干蒸绝非令人回味的体验。早已挥汗成雨、筋疲力尽的我看着手表显示的晚饭时间,心思跑回了妈妈身边——香港家里的餐桌上想必已放满饭菜了,虾仁炒蛋、清蒸石斑、蒜茸芥兰、白切鸡……想想这些美味的广东菜,当真有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的感觉。热情接待我们实习团的工作人员可能也察觉了异样,赶紧把我们送到军事博物馆附近的一间家常菜菜馆。

  步进菜馆的一刻,我再次正面遇上了热流的侵袭。正当我气愤地盘算如何让菜馆经理为空调失灵而引咎辞职时,眼前的景象不禁让我大吃一惊,满场食客竟然大开火锅涮羊肉。这种在香港难得一见的奇观深深让我感受到北京人对火锅的钟爱。或许领队的工作人员也想令我们尽快融入北京这股热流,于是来了一招入乡随俗,替我们叫上了一大客火锅和多款地道的佳肴:

  水煮鱼、辣子鸡、麻辣小龙虾、烤鸭、炸丸子、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香辣福寿螺……京、川、蜀、粤等风味共冶一炉,简直是为这道热流火上加油。面对满桌红,不习惯吃辣的我,决定先做热身:吃些清炒的瓜菜垫垫肚子。没想到清炒的瓜菜中也放上胡椒、椒子调味。一入口,当真如哑子吃芥末,有辣自己知。环顾四周食客那份面不改容的自在神情,除了佩服北京人吃辣确有一手,我能做的只有叮嘱自己未来两个月吃饭前要记紧多带两瓶水。

  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的影响,还是食物的刺激。相比香港的食馆,我觉得北京食馆闹哄哄的气氛更具感染力。这边厢高谈大笑,那边厢忙着猜拳行酒令。在香港,食馆有苍蝇出现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而这里一些小菜馆却有服务员拿着苍蝇拍。实习同学把这些场面都拍进镜头去,引起北京食客的兴趣,大家从苍蝇谈到相机,又从相机谈到香港的购物、香港的迪斯尼……说得不亦乐乎。尽管杯盘狼藉,喧闹不已,我却非常享受这顿家常菜。我觉得它确是一顿名副其实的家常菜。虽然当中没有我自己家的菜式,但在这里却吃出了在家一般的开怀。

   七月三日 时雨时晴 车车过后还是车

  来到北京这么久,乘过不少交通工具:公车、地铁、轻轨、人力三轮车、计程车等,但始终觉得公车是最能体会到北京人生活特色的一种交通工具。

  可能今天是不宜出门,我们出师不利,上的那辆运通公交车在挤塞的大路上走得一点也不轻松。5分钟过后,车站仍然停留在视线范围内。北京塞车的问题早已略有所闻,与香港任何一个塞车黑点一样,这里呈现了一角载不动的繁荣。人多车更多是在所难免,不同的是堵在一辆没有空调的公车上,对我们来说,难受程度真不得不上调10倍。看见同车的北京乘客坐得那么从容不迫,还未领略到心静自然凉之道的同学们,只能大叹出师未捷身……了!

  拥挤不堪的车厢中,我与其他乘客一样,除了无奈之外,就只剩下百无聊赖。在这片静止的气氛中,售票员的叫喊声分外响亮。但我却发现自己听力是极有改进的空间,因为用“不清楚”已根本不足以形容我们的沟通情况,那简直是“鸡同鸭讲”。

  北京公车的收费方式比我想象中要落后。早已习惯了电子收费的我最初很讨厌在公车上买票。试想挤在满车乘客、晃得左摇右摆的车厢里,腾出拿满东西的手来找零钱是多么不便的事。车票上的颜色随时会因手汗而溶得一塌糊涂,但是把它丢掉,又无法向售票员证明自己已付了车费。而且,虽然相比地铁、轻轨,公车设有分段收费,但单凭人脑在车上牢牢记紧向每一个乘客收费,这种方式始终存在很大的漏洞。不过,乘公车的日子久了,我终于明白这种收费方式为何可以保持至今,这全是因为北京乘客的自重。他们不用提醒、催促,都会自动自觉地掏钱买票。我曾经跟一位北京的大学生谈到收费问题,他十分认真地对我说:“一两块的车费换不了我的人格。”如不少香港人一样,我对内地人常常存有一些偏见,但这番实地体验改变了我这种主观的错误想法。

  七月十日 炎热 新新人类要修身

  来北京,我其中的一个旅游目标是颐和园。它是中国重大历史发生之地,它是慈禧太后晚年休养之地,它是现在每个旅客必游之地。今天我带着无限的好奇心到这地方参观,途中却看见一件极尽羞辱的事。

  早上9时整到达颐和园,我看见一条长长的人龙(排队的人潮)在园外的售票处。

  于是,我与其他参观者一样排队,队伍中,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一边排队,一边抱着小孩子在队伍中间撒尿,天啊!究竟她知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啊?其实,这已是我第N次见到父母带着他们的小孩在公共场所里做这些不礼貌的事情了。本以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改掉这些“陋习”,做个有公德心的文明人,很可惜这些陋习依然存在。

  本以为看完这“

  传统文化”就够了,真的想不到在下午时分再一次欣赏到一场壮观的“非职业棒球比赛”。

  “一块一份……一块一份……”行人路旁卖西瓜和哈蜜瓜的小贩都不停地叫着,很多抵不住这闷热天气的人,都买了一份西瓜解渴。他们本可以把吃完的西瓜皮丢到小贩旁边的纸箱中,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做,这时,一个个非职业的棒球选手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用力地把西瓜皮抛进被围墙隔着的工地里,看谁丢得又高又准,真的难以想象行人道旁的另一个世界是怎么样!

  近几年,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被不同种类的病菌困扰着,2003年对亚洲的很多地区来说已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没有“非典型”也会有其他类型的

  病毒。北京、香港,甚至中国其它的地区也是我们共同的家,你怎会舍得破坏它呢?

  2008年

  北京奥运会将至,各国人民都兴高采烈地迎接它的来临,我们身为中国人当然希望把最难忘的盛事深深地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我们应趁这段时间把这些陋习狠狠地戒掉,否则,它们会在北京奥运后闻名各国了。

   七月二十一日 雨 听听为虚见为实

  治安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很多旅客都因为治安的问题而影响他们的旅游安排,那北京的治安又如何呢?

  今天晚上,我跟一班香港实习生和一位北京的老师到一间餐馆吃饭,当中我们谈到北京的治安问题,其中一位同学红着睑,怒发冲冠地发表他的意见:
“我觉得北京的治安不太好。有一次,我在一个地铁站月台上,看见一位身穿破烂衣服的男人走到一位打扮时尚的年轻女人旁边,走了五六步后,他的手慢慢从衣袋里伸出来,然后缓缓地从那位女人的背包里取了一个黑色长方形的物品,我看到这情况,立刻跑上前按住他,当时,那位年轻女士已经被吓坏了,跌在地上,那位小偷对我说:‘你管这事干嘛?’我放声对他说:‘这不是你的物品!’当时,我们已经被一群人包围着,我一手抢回他手上的钱包,他不服气地向我背部打了一拳,然后就飞快地走了。”

  但北京治安真的是那么可怕吗?

  我到北京这些天,紧张的心情有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就好像天使从魔鬼手中把我拉到天堂般那么兴奋无比。一天,我乘公车到圆明园时,不小心丢了钱包,买票进入园内参观时,才发现钱包不见了,可惜公车已不知从哪方向消失了,于是我与朋友到附近的警察局报案,那位公安立刻从抽屉里拿出一件很眼熟的物体,“啊!天啊!你没有离开我啊!”原来这钱包是由一位年轻男子在20分钟前拿到警察局的,我很想答谢那位陌生的恩人,但转眼他就不见了。

  我对北京治安的信心没有因那位同学的“伟论”而受到影响,但时刻提高警惕是必要的,因为不是天天都有天使眷顾你的。

   八月六日 晴 天天都是看戏天

  我和朋友坐地铁到剧院附近。没想到,在地铁站外一抬头,剧院就在眼前,在大街之上!我们不花半点力气就“找”到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告诉朋友
“这个城市真重视文化”。真的,不然怎么会在这么交通便利的“黄金地段”允许一座不是最赚钱但又占地方的剧院?!(在我们的理解里,地铁站附近是地价很高的地方,所以一般都是被卖来建商场或住宅。)

  回头一想,这两个月里,我到过的很多文化艺术场馆,全都坐落在交通便利、容易找到的地方啊!

  我们在现场买票看话剧,学生票还是有的,剧院里,几乎满座了!应该是主办单位预备了很多票给学生吧?!那是我从来没享受过的优待!

  在我脑子里有一个概念:不同年龄段的人,看不同的文艺演出,年轻人看流行音乐会,中年受过高等教育的看西方的古典文艺演出,老年人看传统戏曲。我们进入剧院,看到的是所有年龄段的人,而且大家都是素质非常高的观众,这又一次让我惊讶。

  “在北京看演出,次数比过去两年还要多,是场地购票的便利,是大量的演出信息,是这里的文化氛围使我变得热烈。”我回住所后这样告诉没去的朋友,但她回应我说“为了办奥运,北京拆了很多四合院。”噢!我哑口无言。不错,我们看到的多是高楼大厦,至于四合院、胡同等等的北京特色建筑,却很难找。

  办奥运会或许真的需要很多配套设施,但不是应该利用奥运来推广北京的文化吗?我想,如果不只是在剧院和博物馆,而是在京城的街道、民宅,都保留一份属于北京的特有文化,我会更乐在文化的北京之中,更理直气壮地去说是这里的文化氛围感染了我

  八月十五日 阴天 时时都是休闲时

  今天,我爱上了北京。

  去故宫玩,某种程度上是“完成任务”;至于去北海公园,只是因为故宫关得太早,顺便进去逛逛。

  进园后,先围着湖走了一圈。走了多远我也忘了,反正记得被一阵音乐声所吸引:在一个湖边的亭里,一班人正在合奏中国民族乐曲,一首又一首。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欣赏民乐演奏。

  除了演奏的人,现场还有一大群围着看表演、“点歌”的观众,一首曲子完了,演奏者哈哈地笑起来,欣赏者连声叫“好!”。

  亭子外,一对对的情侣、一个个的小家庭、一群群的不同年龄的朋友优哉游哉地闲逛着、聊着天、看着湖、拍着照,还有人在打牌、下棋、跳舞。看得出大部分人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而来公园,只是闲逛而已。回头看自己,哪有这样的一份闲情?就是周末出来玩,也要把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的,没有一刻停留,最后又把自己累个半死。

  我坐在湖边看演出,看得忘了时间。不但忘却了第一次工作的不知所措,忘却了香港方面未处理好的事,连早已习以为常的匆忙紧张都烟消云散。

  回宿舍已经很晚,大家关心地责问,我以一段精彩演出的录像和大家分享了我对北京休闲文化的羡慕。有人却说:“上周我饿得半死地进一家餐馆,喊了半天服务员才慢条斯理地走过来,我不是急死,是饿晕了。闲散真的是好吗?”确实,当有事着急的时候,大家还是如此闲散,我可能也会气疯了。所以在一些服务性行业里,特别是面对游客的,还是需要有服务效率的,不然把游客们都饿晕了、急走了,就不太好。

  大家回头看录像,有人说:“这有什么特别?我在天坛长廊,还看到有人换了整套的跳舞服装在跳民族舞呢!” “我听过说书的自娱呢!”“
我们晚上经过小广场,全都是跳舞、放风筝的人。”“颐和园里打羽毛球的人不也一样吗?”

  对!北京人都是这样悠闲地生活着。以前以为北京是大城市,而大城市里的人都是一天到晚忙,要不就把自己关在冷气房里。但北京就是不一样,一切都那么有特色,又那么散散漫漫的,好像在告诉从忙碌的城市来的人:这才叫生活。

   LINK 链接

   免费与收费

  在香港,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旅游景点,外面都会免费派发有关的宣传单给游客,他们可以很容易从宣传单里了解到场馆的概况。而在北京,有很多旅游点都没有这种免费设备,故宫博物馆等外面都会有人向参观人士售卖场馆的传单,传单的价钱多是1元至3元不等,但依然吸引到不少旅客的购买欲。

  名与实

  便利店在香港可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它是早上上班族的加油站;中午时分学生聚餐的地方;入夜后夜猫子流连的好去处。正如其广告标语所说:
“7/11,总有一间在附近。”完全体会了港人贪快、贪方便的文化,便利店的名称亦由此而来。不过在北京,便利店却是一点也不便利。到了北京两个月,就只曾在SoHo现代城看见一间7/11。无怪乎香港的广告标语在这里用不上,似乎也有点名不副实。

  开放与保守

  北京夏日的街头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穿着小背心、热裤、迷你裙的MM到处可见,更厉害的还出动了see through
。老实说,性感的程度绝对超出了香港的街头接受尺度。正当我们一众实习生对人家衣着评头品足,看得哇哇大叫时,奇怪的是身旁的北京路人根本不当一回事。一直自以为思想开放的香港城市人原来比内地人还要保守,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体会。

  “最讨厌AA制”与“每位二十八”

  第一天到《精品》实习,跟了主任和一大班同事去吃饭,听到主任说“最讨厌AA制”,当时没多想,只是不知道怎么就记住了。回来和团里的同学吃晚饭,饭后服务员送上单据,有同学拿出电话在按,然后说“每位二十八”,大家便自动自觉把二十八块钱送到离服务员最近的人去清算。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记着那句话。

   此九点半与彼九点半

  晚上九点半,我们在铜锣湾吃完饭,时间刚刚好可以在商场里逛两圈。待商场关门,还可以在街上的小店再逛逛、买买小东西。满载而归之后,通宵的巴士(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停靠在车站。

  晚上九点半,我们刚从西单饭馆吃完饭出来,准备在这个“北京铜锣湾”(我们自创的说法)好好地逛街购物,却发现街上店铺关得差不多了,商场也不让进了。想回家,却发现直达“家门”的公交车已经停驶了,坐地铁后要倒的车也停了,只好坐到离家较近的地方再徒步回去。

  同是九点半,却如此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02: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