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22|回复: 1

从找老婆的角度:中国落后美国100年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86
发表于 2007-3-28 0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男多女少,适龄男青年找老婆本来就不容易,因此,发展海外殖民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多年以前,曾经的“中国第一庄”大邱庄庄主禹作敏同志,发出过这样的“誓言”:“我们大邱庄要用100辆奔驰,把100个洋美女娶进来!”比起100年前的义和团,看到金发碧眼的洋先生,洋女士,就赶得鸡飞狗跳,禹庄主的“豪言壮语”让人感叹中国农民“一切向西看”的伟大历史性转变,至少,金发美女既代表了“胸大无脑”的先进西方文明,又可以供日益膨胀的中国男性生孩子用。

想起100多年前,当时的中国精英还提倡过“白种男人配中国女人”,“白种女人配中国男人”,以便改进落后的中国人种,实现伟大的“合种”目标,不能不让人惊叹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向西方学习的执着与原地踏步。自“海通以来”,曾经是“世界中心”,而如今丧失文化自信心的中国人,就一直被排斥于世界之外,于是乎,拼命地想往里挤。在淳朴善良的老农民禹作敏眼里,欲进入“世界”,必先进入“西方”,欲进入“西方”,必先进入“西方女人”。

可惜,禹庄主晚节不保,在完成伟大创举之前进了班房,令人扼腕。自从禹庄主走后,中外人士合种的趋势一直不断。但,中国男性大规模“进入”西方女性的宏愿未能实现,而中国女性被西方男性“进入”的事例却屡屡被人提起,令许多仁人志士扼腕叹息。

幸好,禹庄主的梦想还有人继承。

先是,八年前,北大的“反美志士”马楠,那个当年风华正茂,口无遮拦的小女生,那个曾经无所畏惧,拿起话筒向老美克林顿同志无情砸过去的马楠同学,不但去了美国寻找她的新天地,而且找了个美国老帅哥过起了小生活。于是乎,一时间口水四渐,反美志士痛感中国女性国格人格之沦丧,对这种“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变节行为痛心疾首,甚至发出“北大已经完了”的浩叹,而坚定的拥美者们欣喜若狂,在他们看来,马楠的“变节”既证明反美志士的普遍虚无——扛着反美大旗吃麦当劳,而且,也充分证明“合种”趋势的不可逆转。当然,大多数崇美者对后者缄默不言——毕竟被人“进入”,而不是“进入”别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至少在禹作敏和其后继者们看来是如此。

如果是在美国,老公选克林顿,老婆选布什并不妨碍他们的恩恩爱爱,可惜,到了中国,男欢女爱的结果就成了“政治一致”的标签。更重要的是,骂骂总统,在美国人看来,如同谈论迈克。杰克逊是否是同性恋一般稀松平常,而在我们伟大的祖国,骂了克林顿的人,显然不能和他的同胞们一同高唱圣歌。

那么,作为我们“死对头”的美国人,是怎样看待或者实践这种“合种”趋势的呢?

来看看两个小故事。

一个发生在我的母校四川大学。

“有一个淳朴的黑人男青年,

来自遥远的美利坚,

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

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青年。

烟花烂漫的芙蓉古城里,他们坠入爱河,

双宿双飞。”

要是禹庄主及其后继者看到最后一句,必定会为又一个无知的中国女性被“进入”而暴跳如雷。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中国女人被前中国男友抛弃,

同时被抛弃还有她和前男友几个月大的孩子,

还有前男友的双亲。

你会作何感想?

这位坚强的中国女性,在遭遇了坚强和不坚强的中国女性普遍的命运后,选择了坚持,

她要独自带大孩子,她要帮助同被抛弃的前男友双亲,她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

于是,她一边在四川大学读书,一边打工。

美国佬,傻傻的美国佬,发誓要和她以及她的“家人”永远在一起。

说到这里,禹作敏及其后继者们估计会长舒一口气:

美国人检啊?让他检去!

中国有那么多名门淑女,少几只“破鞋”,屁事没有。

二百五的美国佬,怎么专检中国的“破鞋”?

阿Q们一定会歪着脑袋想死。

这种只赔不赚的生意,只有“傻冒”美国佬才做得出。

再来一个故事。

那是河南嵩山之颠,少林寺之畔,

憨厚的河南农民某,

一个健壮黝黑的习武青年。

在武学的圣地,佛家的净土,

邂逅了她——

纽约的女孩。

为了中国武术的理想,

她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和繁华,

来到陌生的国度和梦中的圣殿。

共同的理想,

共同的纯真,

让纽约女孩和河南农民相爱。

她和他回到河南的老家,

为他做起了饺子,

喂起了猪。

开办了一个武术学校,招收中外弟子。

她说:“我有一个梦想,要把少林武校开到美国去。”

一个美国男人,一个美国女人,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不图名,不图利,专门检中国没人要的破鞋和被人歧视的河南农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只是,禹庄主及其后继者一定会大眼瞪小眼:我100辆奔驰都没办能“进入”,怎么你会几下杂耍就“进入”了?

或许,100多年来,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就无多改变。一边是极度的文化自卑,甚至人种自卑,一边又急切地想“进入”世界,改良人种。于是乎,一切花前月下,男欢女爱,都被帖上“向世界进军”的标签,成为一种“伟大的交易”。

可惜的是,到中国来的美国人似乎并不怎么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只是坚持自己的生活,那些宏大的政治目的,既不很在意对中国的“进入”,也不怎么在意被中国人“进入”。

而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进入”美国的中国人,100多年来却默默地被美国人“进入”着。

该想想自己的东西了,眼睛不要老是歪着看。

据说,最近北大哲学系又有人跳出来,干涉别人“合种”的自由,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一次,我们又被人“进入”了。

阿门。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3-29 17: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7 14: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