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96|回复: 0

你不知道的美国:实很乡下 没有灯红酒绿(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2
发表于 2007-4-21 16: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读是很多的,主要体现在政治、生活方式、学术等方面。在生活方式上,中国人很容易认为美国是一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暴力和色情的社会,其实真正的美国是乡下的、安静的美国

比如施瓦辛格州长夫妇,老公是共和党,老婆是民主党,两个人不仅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还在一张大床上恩恩爱爱,生下了一堆孩子

全民学英语这是好事。美国是一个大平台,中国是一个大平台,中国年轻人应该通过两个大平台发展自己的小平台。而要建平台,你必须要不懈努力,英语就是基础

我们不要动辄抵制,这不能带来民族自尊和自豪,反而是一种极为可笑的民族虚弱病。与其抵制美国,不如学习美国,消化美国



汤本(Ben
Tang):美国著名华人学者和评论家、美国克莱蒙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之音节目主持人,现兼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顾问、吉林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你不知道的美国》(中文)。



环球小姐选美大赛在中国的经历折射了中国接纳外来文化的开放度,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这项选秀活动,中国小姐直到2002年才参加,但“后来者居上”,今年4月,贵州正安县出现了用红头文件为正安籍的“2007环球小姐中国重庆赛区选拔赛53号陈婧琳”拉票的新闻,尽管此举备受质疑,却也从中反映了政府对西洋事物的态度的微妙变化。图为环球小姐中国选手们与云南当地居民的联欢。 

美国没有想象的那种灯红酒绿

南都周刊:在中国,当评价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把美国或者西方作为参照,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汤本:目前,从总体上看,中国跟美国以及西方社会在经济、科技、管理、集体习惯和现代社会公德等方面还是有不少距离的,当我们把现代化国家的优秀东西作为行动标准的时候,这体现了一种进步的趋势。

不过,对西方的先进东西可以相信,但不能迷信,可以尊敬但不应该崇敬。从西方归来的学者专家要防止食洋不化的弊病,防止陷入洋理论和洋规则的怪圈,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但西方有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我借你的访谈,呼吁中国学界文化界,呼吁社会精英,呼吁我们中国青年,要努力建立一种双重文化思维的强势。

南都周刊:你曾指出,发展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真正的美国。什么是真实的美国?

汤本:你直接接触的美国才是真正的美国。美国是一个商业性、科技性很强的国度,关于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信息,在权威报刊杂志上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可信的。但理解美国的经济和科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人文美国跟政治美国,这在书本上读点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举几个例子,例如我带12岁的女儿参观访问弗吉尼亚州的华盛顿故居,解说员告诉我们,为华盛顿的达官贵人朋友们服务的侍女只有12岁,一个小女黑奴,为这些高大白人端咖啡送水,还要处理他们的粪便和尿。这对我生在加州的女儿不啻是一个震惊,12岁没有书读,没有钢琴弹,还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奴隶。华盛顿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至少,他的庄园中这个女黑奴没有自由和个人选择,当然,这不影响华盛顿的伟大。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实地考察,你才能发现,犹他州的摩门教民的一夫多妻的家庭并非像外界想象的很荒唐,很多家庭是很和谐的。

南都周刊:你认为中国人误读美国吗?作为美国华人学者,你有多年在两国生活的经历,你所知道的被误读的有哪些?

汤本: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读是很多的,主要体现在政治、生活方式、学术等方面。在生活方式上,中国人很容易认为美国是一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暴力和色情的社会,其实真正的美国是乡下的、安静的美国。美国的夜生活并不完全像中国的北京和上海那样喧嚣和热闹,美国最灯红酒绿的地方就是拉斯维加斯,国内有朋友过来洛杉矶后曾对此感到失望,他看不到想象的那种灯红酒绿。另外,许多青年看美国,就以为电视连续剧“朋友”(Friends)和“城市和欲望”(City
and
Sex)就是反映整体美国现象。当然,美国人的性观念虽然开放,但还是有很多美国人很传统,他们家庭观念很强,并不意味着没有激情和追求,而是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感情生活。

南都周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美国的普遍误读?

汤本:中国对美国生活文化的误读是美国影视节目的误导所造成的。这些影视节目把生活极端化,抓住吸引受众的眼球的一面。好莱坞的电影和电视就是一个问题,它本身的典型化、戏剧化,把生活最刺激、最感官的东西表现出来,其实这跟现实生活是有很大距离的。所以共和党元老巴伯·多尔批评好莱坞是精神污染的策源地,有他的道理。美国的纪实性作品还是有很多可以相信的,他们每年的畅销书榜分为两种,一种是纪实的,一种是虚构的,纪实的往往更让人们了解真相,而不被误导。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纪实作品可信度超过中国的纪实作品,有些中国的纪实书其实跟虚构的没什么两样。可以这样说,夸张地强调感官刺激的美国影视产品的市场化造成了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读,我们不能只看电影中的美国。

老公是共和党,老婆是民主党

南都周刊:很多人在担心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远离中国的年轻人,他们指出中国很多人热衷过圣诞节,需要抵制。

汤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日益接触,中国社会对圣诞节的民间热情与日俱增,这不必大惊小怪,这种现象正如中国年在海外的流行一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年在海外的流行也与年俱增,我身在美国,能强烈感受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人对中国新年感兴趣,并不只是因为美国华人的增多,从各方面可以看出,他们事实上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经济对美国的影响。我们看待此类事情的时候应该有宽容的态度,但对“反圣诞”者的出现也同样不必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的,尽管他们的反对很激烈。反对者不喜欢圣诞节可以不过圣诞节,就这么简单,他们可以在合理的场合,大声地反对,只要他们不要去干扰喜欢过圣诞节的人的愉快心情就可以了。

南都周刊:有人主张“抵制圣诞节”,是为了“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而消除西方文化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当务之急是先向儿童大力普及传统文化,将“读经”纳入学校教育,从国民观念入手。你认为呢?

汤本:中国古典文化有很多优秀的内容,中国人必须好好地吸收它们,但这种吸收不是古典复辟,也不是照本宣科,我们不应该为古典而活,而应该让古典为我们而活。要把古典的精华注入现代生活,简单地说,就是读古典要加入现代人的经验去解读。另外,我们不应该用填充方式的教学来让儿童们接受,中国目前的教育确实一直存在问题,不是快乐学习,而是沉重学习,在传统文化上的学习方式,也是错误的方式。

南都周刊: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这个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如何保卫传统的价值,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汤本:是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各种消遣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而且,它们往往与商业性联系起来。首先,在社会上我们要肯定这种多元的方式,我们也不应该用异样的目关来看待某些事物,比如同性恋,人的情感和性爱层面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但我也反对,因为是新东西我们就赶时髦,比如某些人,视同性恋为时尚,并把其作为人类的榜样,这是极其不足取的,在美国电影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在开放中保持传统的心态,人类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创造新传统。

南都周刊:提倡重视传统文化,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注意国内的一些情况,比如国学热、汉服热,经常只是某个圈子的短暂热闹,最后却得不到真正响应。

汤本:因为他们往往搞的都是形式主义上的。传统文化不能靠形式主义留下来,那样只是有其形而无其魂,而应该靠现代教育方式去激发,让其产生具有精神感动力的东西,去让年轻人心悦诚服地喜欢,这样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中华民族需要建立一个核心的价值体系,这种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单方面的西化或者中国古典化,它是在对中西两种文化的消化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精神养料。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中国需要这样一批具有真正创造力的人,他们必须热爱中国文化,也热爱关心美国及西方文化。需要这样建树,是目前中国刻不容缓的事情,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南都周刊:在中国,很多对传统文化的提倡到后来往往弱化了初衷,在争论声中最后变成一场没有效果的闹剧。

汤本:遇到不同的喜好,碰到不同的观点而起争议辩论,这是正常的,也是正常社会必须存在的情况。问题是很多人往往对持相反意见的一方不能接受,甚至容易走极端化,产生冲突,出现打骂等相互的人身攻击,我想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斗争思想所造成的。美国这样的情况也有,存在一些激烈的行为,但思想学术环境比中国宽松得多,学术是学术,工作是工作,它们与生活是可以区别开来的。政治观点不同,学术观点不同,不应该影响公民间的礼貌友好关系,更不应改影响朋友和家庭关系。比如施瓦辛格州长夫妇,老公是共和党,老婆是民主党,两个人不仅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还在一张大床上恩恩爱爱,生下了一堆孩子。他们的例子应该给中华民族这些喜欢骚动的朋友们一个反省。

马英九与陈鲁豫难取得大成功

南都周刊:你指出国际关系就在我们身边,而这往往是被我们所忽略的,因此,你呼吁我们应该培养一种与世界相联系的观念,这样说来,学英语是不是变得迫不及待?

汤本:首先学英语不应当把英语只当成语言的沟通工具来学,这是很多中国人学英语的一个误区,我们不能忽略语言中所具有的现代人文精神和语言深入包含的人类文明气质。我鼓励中国年轻人学英语,学好英文是很重要的。另外,我想提醒年轻人的是,同样不要忽略了学好中文,它们是相关联的,英语其实可以与中国的文史哲相交融,中国的语言养料也必须吸收。

南都周刊:有人跳出来抵制全民学英语,他们认为全民学英语违背了大部分人的意愿。事实上在中国,只要你是在正规学校里,你就必须学习英语,不管你是否需要。

汤本:全民学英语这是好事。现在美国是一个大平台,中国是一个大平台,中国年轻人应该通过两个大平台发展自己的小平台。而要建平台,你必须要不懈努力,英语就是基础。当然英文的学习应该建立在自愿和自发的基础上,而不应该作为硬性规定和有指标性的东西,只能鼓励。我们中国人学语言,长期缺乏语言环境,这是很致命的,容易让人感觉很累,尽管这现象在逐渐改变,但还是不够明显。教育部不应该作硬性规定而应该多创造软性的学习机会,研究如何形成“快乐英语”是非常必要的,这不是靠教育政策和条文就可以解决的。

南都周刊:也有些人认为全民学英语是典型的弱国心态?

汤本:这种想法极其不对。这不是弱国心态的表现,而恰恰表现出了一种在走向强国的过程中渴望新知的心态。相比,美国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但这种向其他民族学习的心态并不不比中国强。美国教育部正在用开绿灯等方式来吸收中国优秀汉语老师来美执教。要知道,一个民族自满的时候就存在着危险,优秀的民族总是善于不断地向其他民族学习。

南都周刊:抵制圣诞节,抵制学英语,除了抵制,好像人们不知道怎样来应付外来文化的冲击。

汤本:我们不要动辄抵制,这不能带来民族自尊和自豪,反而是一种极为可笑的民族虚弱病。与其抵制美国,不如学习美国,消化美国。“消化美国”这个口号,是我首先提出来的。话很简单,意义很深。美利坚民族拥有非常优秀的民族总体素质和现代公民的美德,中华民族要向其学习,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向西方学习,向美国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因此,我寄语青年一代,到美国和西方必须不仅仅要认真学习,还要争取获得工作经历,甚至是艰难的痛苦的工作经历,你才能有出息。很多人很欣赏马英九,也很欣赏陈鲁豫,他们都在美国留过学,或者游过学,他们的成功在此。但是,他们都很难取得大成功,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在美国直接工作的经验,很难深深把握美国魂的实质,没有完成消化美国的必要进程。他们缺乏大开大阖的气度。我和马英九几度见面,彼此印象很好,希望他看到这段文字不要生气。也请陈小姐姑且把这当成没有见面的朋友的忠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05: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