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73|回复: 0

十里红妆,江南富裕人家的婚嫁(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3
发表于 2007-5-13 2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十里红妆"是指旧时嫁女的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将置办的奁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或"发嫁妆"。"铺床"尽管不在婚姻六礼之列,但长期以来却是汉族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家嫁妆惊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发嫁妆的队伍绵延数里,故称"十里红妆"。"发嫁妆"往往成为富贵大户人家摆阔夸富的大游行。

十里红妆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只是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来考虑。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商人虽然手握大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此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贾之间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用现代的话讲,十里红妆是最好的商业广告,所以,婚媾竞尚奢华,动辄花费万金来置办"十里红妆"。

 

据说大户人家的嫁资,从细软衣服开始,到房内器具应有尽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衣衫可穿到60岁,直到寿衣为止。除了卧房的用具,诸如案桌、方桌、茶几、古董架等应有尽有。其他日用品,单是桶钵一项,大大小小就有几百件,马桶(有"马上能动",即生小孩的意思)是必不可少的。最为奇怪的,是连棺材都在里面。

据晚清光绪时江南民间富裕人家的一份嫁妆清单记载,其中首饰有:金柿底、金珠宝簪、金珠宝钿、金钗、金指环等二十五对之多;银珠簪、银镯子、银指环十多对。可见金银在古时女子嫁妆中地位极其重要,而翡翠碧玉等也是很具中国特色的爱情证物。

这些嫁妆家具习惯上分为内房家伙和外房家伙。如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之类放在内室的,都属内房家伙;画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家伙。从功能上来讲,可分为生活起居类、日用小木器、女工用品三大部分。


"十里红妆"有典故

关于"十里红妆",有一段传说。据说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湖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得遇见一位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复白纱,方逃脱追杀。后来宋高宗传旨遍寻"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传说是真是假,难以求证,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的权利保留了下来,慢慢演变成"十里红妆"。

所谓"十里",就是指送嫁队伍绵延排列十馀里,当然未必家家嫁女都能有如此排场,据资料记载,最长的送嫁队伍长达12华里。

"红妆"则指红色的嫁妆家具和器皿,由于采用宁波、绍兴特有的天然朱砂调和大漆做漆面,再贴上金箔,故而显得红火热烈。这种"朱漆"浸染出来的江南红,历百年而不褪色。上世纪70年代初,在浙江馀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件红色漆碗。据专家考证,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用朱砂涂染的家具,距今已有
6000多年。这种朱红家具经世代传承,直至清末民初依然流行在宁绍平原一带,并在数千年的岁月中演变成嫁女的红妆文化和独特的闺阁文化。

家具



旧时浙东女子出阁时,常陪有桌床器具、箱笼被褥等,。嫁妆家具的外表大多以朱砂涂染,朱砂即丹砂,化学名为硫化汞。画家常以朱砂作印泥,颜
色千年不变。利用黄金可塑性强的特征,打制成极薄的金箔,这是浙东家具一种重要的装饰方法。黄金的色彩可以和红色、绿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结合,仍不失其富
丽华贵之本色。红色和金色更是把嫁妆家具装饰得极致的喜庆热烈和绚丽明快。

嫁妆家具这是女主人私人的财富,直接体现女性审美情趣,表现女性个性。红妆家具的造型圆润而空灵,简约而委婉,线条变化富有女性韵味,洋溢着女性特有的气息。

   
夹缬被

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古汉语里的"缬"字,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图案花样。顾名思义,夹缬便是利用雕板在绸绵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唐代的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不但诗人们屡屡咏及,甚至敦煌莫高窟的菩萨们也多"穿"着夹缬织物。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夹缬被尚是温州的婚嫁必备之物,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冠以"方夹被"、"双纱被"、"敲花被"、"大花被"等美丽称谓;或凭图案呼为"百子被"、"龙凤被"、"状元被"等。闺女一旦许下夫家,娘家必为她张罗夹被--挑个好日子纺纱、织布,然后送往染坊,夹上16方(或12方)寓意吉祥的蓝白图案。一些地区,如永强,甚至认为新婚夫妇若不盖双纱被,小家庭必将不和睦,或短寿夭折,或无儿子。而女方的娘家将不断地被人埋怨:"嫁囡儿连一床双纱被也没有!"所以即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要赶制一床单纱纺制的"单纱被"以备女儿出阁之用。另一些地区,如永嘉,则较为通融,常由男方出棉花,女方纺织成被,唤做"娶一个老婆,几哩棉花,几哩贮麻,几哩财礼银。"

染坊出来的夹缬为窄长条,取回家,裁成被子,图案两两相向(前2幅头朝上,后2幅头朝下),以便抵足而眠的夫妇均能看到端端整整的"百子"。结婚那天,为了讨彩,常用胭脂点染图中人物唇部;或以红色双线绕被边挑缝一匝。姐妹们边弄胭脂、红线,边为新嫁娘吟唱:四角四耳朵,四四十六堂。堂堂放八仙,嘴嘴放横胭……新夹被易落色,新婚夫妇通常颈部会有一圈浑蓝靛痕。

家纺棉布耐用,一袭夹缬被便够夫妇俩用上一辈子。二人皆过世后,夹被作为遗物分给下代,半旧的继续盖,破烂的撕成条做小孩子的尿片。

枕顶绣

枕顶绣是指枕头两端呈方形或长方形布面上的刺绣、贴花作品,常成对出现,图案对称或内容对应。枕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从现有的实物资料看,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西汉墓曾出土一件用信期绣香色绢、香色红茱萸纹锦和起毛锦制作的枕头,两侧的枕顶有"十"字形穿心结,起束缚枕芯的作用,没有装饰功能,不能算作枕顶绣。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长方形素绢珍珠囊枕,枕顶素面无绣。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306号唐墓出土三件长方形丝织枕头,枕顶素面。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丝织品展览,展品中有一件绸绣枕头顶,这大概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比较早的枕顶绣实物。枕顶绣的盛行期是在明清以后。

枕顶绣的创作者来自于民间,人们把自己的生活情趣、审美理想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巧妙地融进作品中,从而使这些装饰性的绣片也具有了美化生活的价值。同时,有的民族(如满族)男女青年结婚后,女子因为枕顶绣艺高而受到婆家的喜欢,有些好的作品可以拿到集市上卖。

女红

女孩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技艺,常与同村或邻里的年龄相仿的姑娘共同切磋绣艺,刺绣的种类较多,有花鞋、花衣、幔轴穗、被格搭等,以绣枕顶最为重要。婚前,姑娘们要绣很多枕顶,有的可达上百对。婚礼举行的前一天,男家杀猪搭棚,张筵设彩,准备鼓乐和酒肴,为"安柜箱";女家雇人将各种妆奁封包送到男家,称之为
"过嫁妆"。女方的嫁妆包括衣、裤、鞋、幔帐、被褥、枕顶、家具等,最显眼的是枕顶绣,要缝在苫布上,称之为枕头帘子。枕顶绣越多,枕头帘子相应增加数量。在帘子上穿一根木杆,两人抬着,连同其它嫁妆一起绕村一周,以展示娘家嫁妆,而枕顶绣是最吸引路人观看的嫁妆。把嫁妆送到男家后,安置在洞房内,枕头帘子要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结婚这一天,洞房成了一个民间美术品的小型展览馆,很多亲戚邻里前来祝贺,并对枕顶绣的绣艺给予评价,夸赞新妇的勤勉和手巧,这对确定新娘以后在婆家的地位将起重要作用。中午宴席结束后,行"装枕头"礼,请娘家人把枣、栗、铜钱、高粱等物装入新娘所绣的枕头内,摆在炕头上,婆家给赏钱,行上拜礼。次日,新妇要把枕顶送给婆家的长辈和兄长,妯娌之间还要互换枕顶,交流刺绣技艺。枕顶在妇女一生之中,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枕花亦称枕顶花,缝制在一种长0.5米的方筒形布枕两头,一为装饰美观,二为枕内填充和洗涤方便。枕花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常见的为方形,一般在17cm×17cm大小。枕花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上世纪80年代前,江南人民生活中常见之物。枕花大都用丝绸布绣花,在有限的色布上,仅仅凭一根针、一根线,挑绣出优美的样式。旧时,乡民对枕非常讲究,尤其新婚嫁妆,枕花的制作是对新娘智慧的评价。姑娘们接受大自然的启示,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精巧的构思,靠着灵巧的双手,挑绣出情趣盎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艺术形象。勤劳的江南妇女借此抒发心灵深处美好愿望,寄托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忠贞爱情的憧憬。



江南枕花在用料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质地各异,有自制的土布,有机制布,也有绸缎。绣线有棉纺线,也有各种丝线。表现手法以刺绣为主,构图、技法综合多家之长,巧妙运用,形成了江南独特的枕花绣品风格。

江南枕花绣品构图饱满,图案繁茂,人物、动物造型稚拙。用色讲究,纹样装饰生动,对比强烈,针面整齐,有的绣品在花纹处理中采用包金滚边绣,以达到耀眼夺目、富丽堂皇的效果,装饰美、形式美浑然一体,使人赏心悦目。

江南枕花除具有装饰作用外,往往还富有深刻的吉祥内涵,图案创作也同样被赋予美好含义,并结合精美的刺绣工艺,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绣品中借以暗喻谐音的手法来传情达意。一般采用直观文字,纹样形象,名称谐意,用人物、动物造型等来表示。且每种方法都不独立,而是相互搭配、巧妙运用。如枕花"榴开百子",红色绸缎上主图为石榴,两边各配有一只朱雀。石榴内绣有童子,构图满而不散。石榴房中多籽,朱雀是四灵之一,传说南方之神,吉祥之鸟,二者结合,寓意子孙绵延,吉祥万福。"麒麟送子"枕花,质为紫色绸缎,图中有麒麟和手持莲花的孩童乘于麒麟,栩栩如生,外加包金滚边绣,富贵亮丽而不艳,布局疏密有致。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四灵之首,在神话传说中被奉为仁厚和吉祥的象征,寓意"喜"在眼前,祈求、祝福早生贵子、子孙贤德,富贵万年。"龙凤呈祥"枕花,用对比强烈的深色丝线绣出龙脊和龙须,突出了龙的动态。用三种不同彩线绣出凤尾,扩张了翅长和身高,增强了动感,构成了龙飞凤舞。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化身,上古图腾时代,就被华夏先民视作祖神而被尊崇供奉,它是神圣吉祥之物。凤居鸟之首,在远古时代被视为神鸟而受崇拜。龙凤结合,寓意新婚佳配,生活美满。

嫁妆瓶

嫁妆瓶又叫大掸瓶,流传至今的较多。尤其是粉彩或青花瓶,既可放鸡毛掸子,又可为陈设品,因其出现于嫁妆中俗称嫁妆瓶。



掸瓶出现在清代乾嘉时期,多为豆青釉青花瓶,粉彩较少。道光时期釉色品种很多,造型多为盘口,颈部堆双狮耳。同治时期粉彩瓶的比例多了起来,口沿下有回纹边饰,颈部花纹与腹部主体纹饰也有锦地等边饰,足部也绘有变形莲瓣纹等,加白瓶则一般没有边饰。光绪民国时期嫁妆瓶的产量很大,纹饰题材也最丰富,而且粉彩瓶的数量很多,诗文作为装饰。从造型看盘口瓶在减少,而代之以撇口和洗口瓶,从纹饰布局看,同治时流行的边饰也已消失,留下的是颈部和腹部装饰,颈部绘有人物花卉或文字图案。

嫁妆瓶的造型多样,瓶形有方有圆,有六方形、八棱形,高从十几厘米到60多厘米不等。瓶耳有龙耳、双狮耳、兽首衔环耳及三果桃、石榴、佛手形耳等。纹饰以人物、山水、动物、花鸟鱼虫等为多,绘图用笔简朴,自然洒脱。掸瓶常见有白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加白,先堆白粉再涂以青花,烧出后纹饰整洁明快,具有立体感,有青花加紫纹饰、粉彩堆塑等。

人物纹饰题材有历史故事,包括三国人物、红楼故事、仕女婴戏等,一般多描写人物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风俗等画面,如耕牧渔猎、琴棋书画和攻读、神话传说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水纹饰以自然风光为题材,把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动物纹饰以吉祥图案居多。花鸟纹饰有富贵白头、喜上眉梢、凤凰牡丹等。清末民国的嫁妆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及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样本子

自古以来,女儿出嫁时,娘家都要陪送嫁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沿袭下来的民间风俗。人们都知道嫁妆就是指娘家陪送的箱柜摆设、床上用品、服饰及梳妆等日用物品,很少有人知道箱底还陪送的一件精美绝妙的纸雕艺术品嫁妆---"样本子"



三寸金莲

旧时在乡村,女儿出嫁时母亲要亲手为女儿折雕一件外观非常漂亮的、上下五层共31个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纸雕艺术品嫁妆"样本子",放在箱底层,里面除母亲给的压箱钱外,还分门别类地存放有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鞋样、袜样、一年四季的帽样、绣花样、窗花样以及针头线脑等女红所需之物。这个立体的、多功能的特殊嫁妆品要陪伴女人的一生,是她一生做针线活的"资料库"。它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是纸雕艺术的传承样品,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纸雕艺术的魅力。

 

纸雕艺术就是折纸艺术,它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像"样本子"这种立体的纸雕艺术,原本是聪慧手巧的农妇利用糊窗户剩下的废纸边角料(也有用废旧书纸的),剪裁呈长形或方形反复折成风车、小鸟、小房、花篮、衣裤、小花盒等形象的作品,用来哄孩子玩的玩具。虽然她们不懂得几何学、形象思维、造型艺术的理论,但在和孩子一块玩的同时,却能根据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言传身教,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参与创作的兴趣,代代传承,交流沿袭至今,折雕的技巧更加精炼,式样品种更加繁多美妙,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美。

同时,她们在反复折雕的实践中,发现小花盒不仅美丽好看还有使用价值,虽不懂"举一反三"的类理推断,却能用纸褙(用面糊将两张麻纸粘刷成一张较硬厚的纸),一股脑儿裁剪折雕成十六个大小一样的花盒,受盖房垒墙时砖头纵横交错的启发,两个一组插、摞、粘、压等手法,就组合成一个一市尺长、五市寸宽、半市寸厚的、上下五层、共三十个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纸雕艺术品。为了防止外面磨损,再在外层糊刷一层花布,在折合处的中央缀缝一对盘花的中式扣子,就更增加了它外观的美丽,所以叫它"花本子"。

纵观这件独具匠心、多功能的、特殊的纸雕艺术品嫁妆,从构思上看,想象力丰富;从技巧手法上看,从无程式到有程式;从单一的发展成了组合性的、多层次的。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观赏性,而且是开创了巧手折雕为己用的先河。真正体现了劳动创造美,实践长智慧,情趣无限的艺术魅力。

jia.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10: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