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醇酒 不易相得
来美国后才知道,在美国要喝酒,并不容易。
买酒,要到专卖店;而酒的专卖店却非到处都有。有一次,笔者酒兴突发,到附近商业小区的专卖店去买,该店关了门;马上驱车到较远的一家去买,又飨闭门羹。这才想起,原来该天是星期天,专卖店都照例提前休息,只好败兴而返。又一次,与家人上餐馆,想喝点酒助兴。服务员说:「对不起,本餐馆不卖酒。」原来,美国的餐馆酒楼,不是家家都有酒供应;它们要卖酒,还得另外申领酒牌(许可证),啤酒也不例外。没有酒牌的餐馆酒楼,不但不能卖酒,而且不能让食客在那里喝自己带来的酒。
不论到酒的专卖店或是超级市场买酒(包括啤酒),买者和卖者都必须是满二十一岁的成年人;年轻顾客必须出示可证明年龄的证件。在超市,当收银员见你买了酒(大都是啤酒),而他(或她)自己又未到法定年龄时,他(她)必须请已到法定年龄的同事来代劳收你的钱。汽车驾驶室内更不许存放酒;即使新买来尚未开瓶的也不允许。酒在美国,似乎成了「危险品」或「不祥物」了!
酒路崎岖 刘伶却步
美国对酒管制的严厉,大大出乎笔者意料之外。因为在中国大陆,买酒、喝酒都太容易了。只要你口袋里有钱,无论男女,不分老少,大至百货公司、星级酒店,小至路旁「士多」店、街边「大排档」,随时都可以买、可以喝,少少无拘,多多益善。
炎黄子孙在酒方面的自由,山姆大叔怎样也想像不到,也无法企及。但一向尊崇自由、人权的美国,为何对酒要管制得那么严?无他,为了防范一些缺乏自制的人,几杯「黄汤」落肚后会闹事,甚至酿成交通事故(美国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速度又高,往往一车失事,多车受害),联邦政府胆敢不保护好它的「米饭班主」--
纳税人?究其实,对酒的种种管制,都是当政者对喝酒和不喝酒的人负责,防患於未然。因此,尽管美国人视个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对酒方面所受到的约束,却没有怨言,大都能很理性地去面对。
也许由於管制严厉,在美国似乎难得见「刘伶」,就算在有酒牌的餐馆酒楼,也少见有美国人在举杯举「罐」(罐装啤酒);更遑论猜拳、行酒令、劝酒、逼酒这样热烈、「火爆」的场面了。不过,在闹市的偏僻处,偶尔也会见到几个邋邋遢遢的酒鬼流浪汉。
美国人喝酒大都汇集在酒吧,但即使在闹市,酒吧也不见得很多,喝酒的人自然也很有限。与中国大地「刘伶」人数之多,风气之盛,普及率之高,低龄化之广,不可同日语。
美国啤酒的浓度也不如中国。过去,喝美国在大陆设厂生产的啤酒,还以为「淡」是这些牌子的特点,来美后,才知道普遍如此。美国啤酒还有一种标明是「轻型」的,更淡,若再加冰镇,可真如喝冻开水。美国人煮的咖啡,也淡得像糖水。
无酒不欢 名酿老矣
中国人「无酒不欢」,几乎任何场合都离不开酒。不但活著的人要喝,已作古的也要喝。既给鬼喝,也给神喝,连佛亦奉上三杯;月里嫦娥也承李白举杯相邀。不但人多相聚时以酒助兴,形单影只时也要浅斟独酌。洞房花烛夜一对一的合卺酒原是漱口用的,也照喝不误。不但达官贵人要喝,贩夫走卒也要喝,文人雅士更要喝;不但喜庆欢乐时喝,愁郁苦闷时也喝。酒与人的生活已分不开,酒更被渗透了感情;所以,有喜酒、寿酒、姜酒、庆功酒、苦酒、闷酒;有畅饮、痛饮、豪饮、狂饮。
中国酒牌子之多,可称世界第一。首屈一指的,当推有「国酒」盛誉的茅台,跟著是五粮液、剑南春、泸洲老□等。不过,很多名酒现在都是在吃祖先「金漆招牌」的「老本」。就以「国酒」茅台来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的时候是一九一五年。当年得奖时,虽曾有过「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的盛誉,但距今已近九十年。竹叶青、山西汾酒,虽也曾在国际上拿过奖,也是陈年旧事了。今天还能赢得多少酒客的青睐?俱往矣,数风流「名酿」,还看今朝。
今日神州 谁领风骚
今天中国酒市谁领风骚?
国门打开后,「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长颈F.O.V.」、「路易十三」、「蓝带白兰地」、「三星白兰地」等牌子的洋酒,成为筵席上的「新宠」。开了洋荤的国人,把老祖宗留下的国产名酿冷落了,竞相以饮洋酒为时尚、为有品味。始作俑者,当然也是那些以公款吃喝的「人民公仆」和「大款」。
八十年代后期,某年春节前,有一阔客到广州某大百货公司,一次要购买八瓶法国名酿「路易十三」。该公司将橱窗陈列的、仓库贮存的全部搬了出来,都不足八瓶之数,马上派人到其他兄弟公司借货,结果,三家百货公司的「路易十三」凑起来才够数。当时,每瓶「路易十三」的售价为八千八百元人民币,相当於一个普通工人十四个月的工资。
该阔客的「壮举」,一时成为「美谈」,还上了地方党报的新闻版,作为粉饰升平盛世的「佳话」。由此亦可见国人对酒的崇洋程度及豪气。
暴殄天物 贻笑天下
不过,对名酒的狂热,不见得就懂得欣赏名酒。不客气地说,不少国人的饮名酒,简直是暴殄天物!名酒是应该在优雅的环境与气氛中,浅斟慢酌,缓缓品尝,细细玩味的。但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大量名酒却像水一样,浪费在讲排场、摆阔气、瞎起哄的盛宴中。喝名酒有如喝白开水,大口大口的牛饮,甚至举_狂灌,还有何品味可言?如此「架势」喝名酒,豪则豪矣,阔亦阔哉,却暴露了暴发户的浅薄与浮夸!
二○○二年某期的美国《时代周刊》,在一篇文章中说出了一则笑话:上海一家豪华酒店的服务员告诉文章的作者,有一次,有个豪客点了一杯很昂贵的「玛哥堡红酒」,却在酒里兑入了「雪碧」饮料。服务员说,该豪客只大口地呷了一口,便把酒杯搁下,根本没有品味那杯红酒。文章作者慨叹:「当消费的目的成为挥霍的时候,就和品位扯不上什么关系了。」他同时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这些贵族们,根本就没有鉴赏力!」
这些「贵族们」大概不会读到那篇文章,就算有人将文章的内容转告他们,最有可能的反应是很不屑地表示:大爷有的是钱,喜欢怎样喝就怎样喝,谁管得著?鉴赏力多少钱一斤?开个价来,大爷买得起!
看来,中国大陆不但要扶贫,而且要「扶富」;因为不少暴富起来的新贵族们,除了钱,一无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