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璧君到《民报》后,成了未婚年青编辑们的追求对象。陈璧君却愈益倾心于汪精卫。其原因之一,竟是由于汪精卫像清教徒一样生活,被人称为“道学先生”,且汪精卫声称“革命家不结婚”。汪精卫对陈璧君说:革命家生活无着落,生命无保证,革命家结婚必然陷妻子于不幸之中,让自己所爱之人一生不幸,这是最大的罪过。
要闻报道
1908年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时汪精卫二十六岁,陈璧君十七岁。汪陈相识,引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新式婚恋。
陈璧君之父陈耕基是孙中山革命的积极支持者,经常捐款捐物。孙中山则定期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带给陈耕基。陈璧君在父亲那里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份令人振奋的报纸,一期不落,由衷地为主笔汪精卫犀利的思想、炽热的胆识、飞扬的文采所折服。
1908年初,汪精卫来到马来亚槟城,曾公开讲演,又曾因事走访陈耕基家。陈璧君在台下听汪精卫讲演;由母亲卫月朗陪伴,在家中见过汪精卫,虽未交一言,却为汪精卫的风流倜傥、豪情满怀而面红心跳。她不知自己心有所动,因她已由父亲做主,与一个华侨巨商的儿子订了婚,且嫁期在即。陈璧君接受《民报》所宣扬的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憧憬西方自择结婚对象的自由恋爱。她与未婚夫谈到革命,谈到自己将来准备投身革命,而未婚夫却对革命没有兴趣,称:“革命是男人的事,女人搞革命像什么样子。”她顿时以思想差距太大,选择“退婚”。陈耕基开始不同意,但无奈陈璧君态度坚决,只好同意。
汪精卫也有未婚妻。汪精卫年幼时父母双亡,十五岁时,长兄汪兆镛为他择一同事之女刘氏订了婚。汪精卫在日本参加革命,汪兆镛来信斥责他拿朝廷公费出国,却干背叛朝廷之事,要他悬崖勒马,以免连累全家。汪精卫明白长兄用心,写信声明断绝家庭关系,并解除婚约:
罪人兆铭在日本从事革命之事,已被朝廷发觉,谨自绝于家庭,以免相累……吾为革命流血,志矢不渝,谨请谅鉴。罪人与刘氏由家庭做主,曾有婚约,但既与家庭断绝,则此关系亦当随之断绝。请自今日始,解除婚约。
汪兆镛接信,只好为汪精卫解除了婚约。
要闻内幕
汪陈之恋
陈璧君退婚后,于本年(1908年)7月搭乘荷兰客船来到日本,经孙中山“特批”,宣誓加入同盟会,到《民报》编辑部与汪精卫一起工作。陈璧君到《民报》后,成了未婚年轻编辑们的追求对象。陈璧君却愈益倾心于汪精卫。其原因之一,竟是由于汪精卫像清教徒一样生活,被人称为“道学先生”,且汪精卫声称“革命家不结婚”。汪精卫对陈璧君说,革命家生活无着落,生命无保证,革命家结婚必然陷妻子于不幸之中,让自己所爱之人一生不幸,这是最大的罪过。因而发誓道:“革命不成功就不结婚。”汪精卫越说不结婚,陈璧君就越感动、越爱汪精卫。但汪精卫却从来没有碰过陈璧君一个指头。后来汪精卫说:正因为他太爱陈璧君,他才没有碰陈璧君一下,他不想毁了陈璧君一生的幸福。
1908年河口起义失败后,海外保皇党人对孙中山等大加讥嘲谩骂,责其“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同盟会内部也出现反孙中山的风潮,灰心、怀疑的情绪滋生蔓延,“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欷歔太息,相视无言”。革命一时陷入低谷。对此,汪精卫主张借助暗杀和恐怖活动,证明同盟会领袖并非贪生怕死,从而恢复党的斗志和团结,挽回民众对革命党的信心。他主动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在《致南洋同志书》中写道:
吾侪同志,结义于港,誓与满酋拼一死,以事实示革命党之决心,使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今者北上赴京,若能唤醒中华睡狮,引导反满革命火种,则吾侪成仁之志已竟。
弟不敏,先诸同志而死,不获共尝将来之艰难,诚所愧恧。弟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1909年底,黄复生、喻培伦、汪精卫、陈璧君等先后到北京。他们在琉璃厂租了一间民房,开设“守真照相馆”以为掩护,拟在庆亲王奕劻府附近的小石桥下(现在这座小桥已经不复存在)埋炸弹,由汪精卫藏身阴沟,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1910年3月31日夜,汪精卫等用照相的遮光布把炸弹包好,用骡车运到桥边,黄复生、喻培伦往小桥下挖坑埋炸弹,汪精卫和陈璧君坐等。陈璧君知汪精卫明日将与载沣同归于尽,这将是他们两人的最后一夜,不禁紧握汪精卫的手轻轻哭泣;汪精卫心潮澎湃,默默无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此时,四面突发狗吠,众人只好作罢。翌日夜再来,又发现电线太短,不够用,无功而返。第三夜,黄、喻两人好不容易将炸弹埋好,黄复生发现“有三人持灯笼下桥寻觅”、“良久乃出”。结果当夜,炸药罐被警察搜走。汪精卫等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喻培伦赴东京再买炸药,黎仲实、陈璧君赴南洋筹款,汪精卫、黄复生留守北京,策划下一次行动。
王府附近发现炸弹,顿时满城风雨。有说是溥伦贝子想篡位而为;有说是庆亲王奕劻欲借此中伤肃亲王善耆;有说是载洵、载涛两贝勒从英国带回的炸药,因包纸上写有“伦敦”字样。清廷如同大祸临头,厉命出动所有警察、侦探,尽快破案。
不久,清廷警察侦出装炸药的铁罐是“守真照相馆”向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定做的。遂派人化装混入照相馆,盗出革命党的机密文件,证实此次暗杀正是革命党所为,首谋即是朝廷通缉的汪精卫。4月16日,汪精卫、黄复生被捕。4月29日,清廷以汪、黄二人“误解朝廷政策”为由,免除死罪,判永远监禁。
汪精卫被捕后,孙中山喟然长叹道:“兆铭是吾党一位大人才,失去他好比断了我一只手臂。”胡汉民亲自奔走各地为营救汪精卫演讲筹款,同盟会东京总部和世界各地的支部均发起营救汪精卫的行动。通过营救汪精卫,一度陷于分裂的同盟会开始弥合,民众重新对革命党有了信心。这正合于汪精卫的初衷。
汪精卫在北京狱中,转眼即是严冬。一夕风雪交加,夜未成寐。忽狱卒悄悄“示以片纸,褶皱不辨行墨,就灯审视,赫然冰如(陈璧君字冰如)手书也”。狱卒附耳告汪,此纸乃传递辗转而来,速要回函。汪精卫遂改写清顾梁汾寄吴季子(吴汉槎)的《金缕曲》,“虑其留京贾祸,词中峻促其离去”,付狱卒转陈璧君。来书则“留之不可,弃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后汪精卫以此词改自顾词,有抄袭之嫌,“无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当日咽书之微意云尔”。其词如下: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据说,几天后狱卒又转陈璧君一信,信中有:“四哥,我将遵嘱离京,然此前有一事相商。你我目前既不可能举行婚礼,但可否自此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
埋设炸弹前,汪精卫曾找陈璧君进行过一次严肃的谈话,道:“现在就要行动,我们都可能牺牲,我已没有再活下去的打算,望你认真考虑。”陈璧君道:“我非单为刺杀摄政王而来,是因爱你才来。我当然参加行动。不过,万一我们能活下来,我愿把一切献给你,做你的妻子。望你能答应我。”汪精卫本不爱陈璧君,此时为她的真情所感动,点头应允。当下,陈璧君再次提出,汪精卫咬破手指,血写一“诺”字。陈璧君接到汪精卫的血书哭了三天,又为汪精卫终于接纳自己而欣喜不已,随即离京前往南方,继续革命。
又说,汪、黄被捕时,陈璧君捉住汪精卫之手,泪眼婆娑道:“四哥,你怎么处置我?”汪精卫慨然道:“我与你相交日久,相爱甚深,原以为来日方长,未及谈婚论嫁,今日我去,必死无疑,然我二人身份未明,无非可一言而定,你肯为我精神上的妻子吗?”陈璧君于愿已足,破涕为笑:“四哥且放心去,我将一生一世为你而守!”
同盟会各同志特别是陈璧君四处奔走,费尽心机营救江精卫,但未成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二十多省宣布独立,清廷为挽回颓势,27日发布《罪己诏》,30日开放党禁,同日,内阁奏请释放汪精卫等人,中有:
“窃见汪兆铭(即汪精卫)等一案,情罪似出有因”,“在汪兆铭等,以改良急进之心,致蹈逾越范围之咎”,“当日朝廷不忍加诛”,合宜“将此案监禁人犯汪兆铭及黄复生等,悉予释放”。
11月6日,汪精卫、黄复生被开释。北京各界一千余人前往法部大狱迎接,观者如潮。12月,汪精卫乘船到上海,陈璧君正在那里等着他。这对经过生死考验的夫妇举办了盛大的婚礼,正式成婚。汪精卫实践了他“革命成功后,一不做官,二不做议员,功成身退”的诺言,返回八年没有回过的故乡拜见兄长,然后于1912年9月携陈璧君前往法国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