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6|回复: 0

[感悟人生]向生活致敬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92

回帖

412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20
发表于 2007-7-3 00: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陪着妻子慢慢地变老 

  也许是自身年龄慢慢增长的缘故,抑或是见多了身边男女太多的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的缘故,对“老酒、老狗、老友和老妻,是最好的”这句话越来越有认同感。因为老酒是忘忧的。老狗是温脚的,老友是助兴的,老妻是安心的……有一天,迷了路,你会发现,你一生所找寻的,不过是一个家,不过是家中的一个老妻。
  然而。一个人往往随着事业发展,见识面的增多,特别是事业上能独当一面,无更多的纪律约束之后。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有了贼钱、贼位等“贼”之后,心中的“贼”就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
难怪陈希我在他的小说《抓痒》中写道:“其实婚姻是很荒谬的东西。它面对的不是生,而是死;是固定,不是发展。这世界上什么都在发展,惟独婚姻不能发展。恋爱发展了,成了婚姻;婚姻再发展就成了婚外恋了。所以就不能再发展。”陈还说,“旧的理想主义已经死亡。通往天堂的路已经陷落,我们已无路可走,我的理想主义是建立在绝望之上的。在黑暗底下寻找光,在变态中活着。”诚然,以上论调不免片面和激进,但无疑还是道出了有关婚姻的一份惘然和无奈。
  怪不得所有的童话都是写到“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美满的生活”,不敢再继续写王子和公主婚后的生活,因为以后的情节,经历了开门七件事的磨炼,他们的生活恐怕不只是读者失望。写者也扫兴得很,所以就此打住,留下空间让读者浮想联翩多做几个粉红色的美梦。
  记得有一位夫妻恩爱的名人在金婚典礼上说:我的婚姻没什么秘诀,只是爱和忍耐。说白了,忍字占多数。说话的时候。他的妻子在旁边微笑地看着他。

  由此说来,面对婚姻之痒,我主张还是应该多些理性的思考,多设身处地地想想,特别是在其从新鲜、刺激变得日趋平淡之后,婚姻也就瓜熟蒂落成为了一种亲情、一种牵挂、一种良心、一种道德、一份责任。
这是因为一个人既然从恋爱走到了婚姻的殿堂,应该说还是有爱的基础,有许多互相吸引之处。只是在一起时间长了。彼此有些熟视无睹了,加之整日柴米油盐的确有些腻味。这时,则不妨拿上放大镜,再一次放大对方的优点,多找找自身的不足,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悟。特别是想想当初自己一名不文,何德何能,人家能看上你已属不易,你自己也没有想到今日还能发一点小财、当点小官、做点小事。所以。这里既有一个相互欣赏的问题,更有一个知恩图报、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的问题。
  还有,小孩尚小,父母的离异。可能最为无辜的便是小孩。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父母战火的阴影下的小孩,肯定是难以健康成长的,一个心灵上有阴影的孩子将是他人生一辈子的包袱。加之,社会的男女平等尚需时日,女人独立代价也远比男人要大得多。当然,这其中不排除双方的感情已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小孩已到了能理解的年龄,解放的本身是互相的解脱,或重新的幸福,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到婚姻的排他性,有一则故事,也挺有意思。关于茶壶和茶杯,辜鸿铭先生有一个妙喻:“一夫多妻制之合理,犹如一个茶壶须配多个茶杯。”然而,诗人陆小曼却又有另一个说法。她同徐志摩结婚后,怕他再同别的女人谈恋爱,就对徐志摩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的'茶壶与茶杯’的比喻来做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共用,牙刷是不能共用的!”

  陆小曼的话让我想起了有关“老公”和“老婆”的一则典故。唐代有一个名士,名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有了再纳新欢的想法,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老成藕。”他的妻子看到了,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这个故事很快被流传开来,传为佳话。从此便有了“老公”和 “老婆”这两个词。
  其实,芸芸众生,男女两个能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并牵手十年八年乃至干几十年,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女人最让男人欲罢不能的地方,并不是性感美丽的外表。而是她那在你忙碌一天回到家之后,给你打来洗脚水,俯身为你冼脚的那个姿势;是每天清晨,她为你挤好牙膏,放在杯子上的那支牙刷;或是她指令你戴的那根领带……不是每一份爱都是惊天动地的,朴实无华也是婚姻的一种境界。

  所以,作为男人,为着那份亲情,为着那份责任,还是不妨将这眼前的婚姻进行到底。而作为婚姻的另一方——女人,也不妨发挥长处,站在男人的背后,守着他的窝,拴着他的胃,牵着他的心。
记得在赵咏华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慢慢变老”,在爱情中意味着终身不渝,意味着相守白头。但两人的终身相守,一定是以双方的爱为基础。爱,需要营养,需要培育,而培育“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


学当贵族
  
  有人云:制造一个“暴发户”只需两三年工夫,但培养一个“贵族”却需三代人的努力。
  甚至还育人曾将“暴发”和“贵族”作过一番比较:一,“暴发”似乎是一种经济现象,比较单纯;而“贵族”似乎是包含了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二,“暴发”的本质是一种存折,而“贵族”的本质是一种气质。三,“暴发”必定有钱,而“贵族”未必有钱。四,“暴发”是一种激动的心情,而“贵族”是一种平稳的心态。五,“暴发”像断了线的风筝,而“贵族”更像一棵有根的老树。六,“暴发”有傲气,而“贵族”有傲骨。
  总之,金钱、权力、名声,都可以使某人醒目于芸芸众生,但未必使某人成为贵族。
因此看来,想当一个贵族确实不易。但不妨将“当贵族”作为一个较为远大的目标追究一番。我认为,首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富裕之后,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满足的心、感恩的心。什么是恰当的财富?罗兰的回答是:“当我在路上步行遇雨,手中能有余钱可让自己随便买一把伞,这就是我很惬意的生活了。”“名嘴”窦文涛的回答更是干脆:“听得见的鸟叫,闻得到的花香,够得着的好书。”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的精神世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人的缺点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我们不但要有勇气承认它,正视它,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克服它。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激烈搏杀,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得随时准备战胜自己这一辈子最顽固最可怕的敌人——我们自身的各种缺陷。欧洲曾有人写过一本《绅士行为规范》之类的书,其中一条就是“不妨碍别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经亲笔抄录,这个抄本现在还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里。华盛顿出身算不上绅士,但他愿意做一个绅士,所以以绅士的标准要求自己。最近有一本书,转述了储安平的《英国风采录》里的几句话,说英国教育的最大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绅士。一个英国父亲,当他的儿子还没有成为“男人”时就希望他成为“绅士”了,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绅士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是一个有荣誉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无疑,绅士和贵族无论是其内含和外延均有许多相同相近之处的。

  爱迪生说,如果我们只做那些我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我们将陷入平庸。我们不追求伟大,但也绝不甘心平庸。所以在人生的许多关口上,我们必须定时给自己搞大扫除。的确,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便是心灵的一次挣扎与奋斗。这种努力也许很难,甚至痛苦,但要是我们坚持不住。半途而废,那这种拖累最终将让我们走向倒退。闲暇时我喜欢翻翻《曾国藩家书》,我发现这个人的一生便是不断改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一生。有一件小事:他的《过隙影》记到第九天时,突然想起自己从前与某人结怨,纯粹是因为自己当时“一朝之忿,不近人情”,便当即赶到那人的住处登门谢罪,直到与那人欢笑如初,前赚尽释。
  有人说,中国人富得太快了,现在的社会给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机会,从大杂院一下子进入了高级别墅,很多人还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富人,他们的精神还停留在筒子楼、大杂院里。所以,作为绅士和贵族,只有金钱是不够的,还应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懂得怎么尊重别人,懂得怎样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要在文化上、学识上、道德上向绅士和贵族看齐。

  前段时间,作为学当贵族的开始,我在一帮朋友的怂恿下,学打了一阵子被称作是“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我感觉高尔夫不单是一项贵族运动,也是一项遗憾的艺术。因为它只有一个击球点,每一杆你都可以打得很好、很精确,往往在你没有任何功利心的时候,就会打得更好,踏踏实实,想着它的要领,缓缓地打下去。还有,在某一杆或某一洞,你可能比专业选手打得好,但差别就是每一个洞、每一杆。你一洞好、一洞不好,一杆好、一杆不好,这个差距就非常大。所以,它可能还会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为人做事最高的追求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那样规范,要达到一种境界。
  做人做事能没有功利主义思想,能淡泊名利,事事都很规范,认真而不逾矩,这的确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实践证明,要达到这种意境,确非一日之功,要静、要养、要修,当然也更要学、要悟。能做到这“五要”,“贵族”的光环迟早将会在我们的头上闪光。
  
给咖啡加点盐
  
  我有一个很特别的朋友,每次喝咖啡总爱在咖啡里加些盐。
时间长了,道及个中原委,朋友解释说:“我生在南海之滨,是个孤儿,我吃的是百家饭,喝的是百家水,穿的是百家衣,是渔村的乡亲们把我养大,又将我送到学校读书,让我成了走出渔村的第一位大学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敢在咖啡里放糖,我是怕过分的甜蜜和安逸,让我忘记渔村的父老乡亲,忘记我自己走出渔村时的誓言。我曾对乡亲们说:'我还要回来,我要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来报答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所以,在别人住咖啡里加糖时,我却坚持加盐,让其变成故乡海水一样的味道,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故乡,不要忘记责任……”
  也是周末,也是闲来无事小坐闲聊,也是男女朋友会聚,当我把“咖啡加盐”的真实故事讲给朋友们听的时候,在座的几位女同胞竟不顾矜持地一个劲地请我将这位特别的朋友介绍给她们。她们也有她们的理由:时下外表英俊而内心空虚的男人有如放糖的咖啡。有些腻味、有些黏糊……而喝成味咖啡的男人太少了。一个能对故乡、对社会负责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对感情、对婚姻、对家庭负责的人。

  女同胞们调侃:其实有责任感的男人是最可靠的。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只是后天的学习与修养,让人日趋完美和坚守。“将爱情进行到底”,应该说是美好婚姻的归宿,也是一个十分浪漫的理想。然而,大凡能真正将爱情进行到地老天荒的毕竟是少数,恋爱的新鲜和新婚的激情过去。维系婚姻的便是亲情、是牵挂、是良心、是道德、是深深的责任感。所以,与其说将爱情进行到底,倒不如说将婚姻进行到底更为现实和可靠。
也是周末,也是闲来无事小坐闲聊,但会聚的朋友都来自于商场,其间不少身价千万、亿万的成功人士。在调侃功成名就了,何不“刀枪入库”,尽情地享受生活时,有朋友却道,我成功了可以金盆洗手了。可一直跟我“南征北战”的成百上千的弟兄们呢?他们还要前进,他们还要发展,他们还指望着我这个“领头羊”除了扶他们上马之外,还渴求我多送他们一程。所以我不能就此停顿,还须继续“拉磨”……
  谈到责任感,我还记得一位事业和家庭均较成功的朋友在教育儿子时的一席话。他说,儿子,自打你出生之日起,你就不完全属于你了,你属于这个家庭、属于这个社会、属于这个民族……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一个男子汉,是千万不能缺少责任感的!

  粱启超在他的《饮冰室文集》中提到:“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责任,则世界必毁。”
  “活在责任和义务里”这句名言,是已故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云先生在台北和北京多所大学里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一再告诫学子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就会感到身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具备谋求生活的动力;具备谋求生活的动力,就会有信心把自己承当的责任承担到底。同理,主动履行义务的人,就会两肩担道义,就会一身正气,就会有力量把自己应尽的义务履行到底。
  我所重复和看重的是:责任感,是一个大写的人成功的基石,人生旅途的背囊里是不能缺少责任感的。
  责任,是一种伟大的良知。
  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给你责任,也就是给了信任和真诚;有责任,也就成就了尊严和使命。


第三只眼
  
  记得释永有句慧语:“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意为凡人俗子皆重结果,有大智慧之人却看重起因。一件事的起因,常常蕴藏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机缘。所以,我们遇事不妨多加思考和分析,找到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真正原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商界有句名言:管理百万财富要的是精明,管理千万财富要的是高明,而管理亿万财富需要的则是英明。所谓“英明”,我之理解就是完美无缺、料事如神、心如明镜、天人合一。而要达到如
此完善的境界,显然离不开知己知彼,离不开缜密的思考和内省。国内成功的企业家刘永行曾深有感触地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家要做大的产业战略转型,必须提前五年以上的时间进行思考。要千锤百炼,一千遍问自己,一千遍拿数据说话,然后你再干。因为战略转型是企业一个很大的创新。平时一个小创新都有很大的风险,何况是这么大的转型?所以你必须非常慎重对待,不能贸然行动。有人曾将人和动物作过区分,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动物只长有两只眼睛,而人却长有三只眼睛。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是对人类的无比恩宠吧!
  此话颇富哲理,因为所谓人的“第三只眼睛”实际上就是内省和思考,它与智慧相通,与创造思维相连,它比另外两只眼看到的更多、更远、更深刻。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本能随时都可以睁开。

临机不断、当断不断、多谋少断,这些都是相对于男人的贬义词。说说楚霸王项羽吧。力拔山兮气盖世,见到秦始皇的“国宾”车队驰过,脱口而出“吾可取彼而代之”,何等豪迈!但在“鸿门宴”上,当断不断,结果放走了刘邦,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与之争天下的人,被后世嘲笑为“撬开金锁放蛟龙”。等到面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时,又临机不断,只得仓皇出逃,那后世的评价,可就听不得了。而“不肯过江东”的蠢事,自然是多,谋少断、内省不够了。
  因此,内省与思考应该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积累。
当然,胡思乱想,不会是好的内省,纯粹的妄想,也只会是平添三分乱。内省,还是应当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现实中可以学,书籍中也可以学,在他人的身上,还是可以学。虽说是“世事如棋局局新”。但许多的人与事,总是会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以近乎相同的方式出现。但凡到了这种时候。所学所思,必然派上大用场。因为学习既是内省的前提,更是内省的延续和发展。正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孔子说:“人苦于不自知。”我们的眼睛演化的目的是朝外看,“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看得见别人脸上的小雀斑,但是看不见自己脸上的青春痘。而内省则有如明镜,它不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透过它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图:所以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在预中明,在破中立。
  所以说,内省是一种劳动,内省是一种勤奋,内省更是一种智慧和进步。
  

小处不可随便
  
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有一则轶事。当年于老先生不仅位高权重、德高望重,且可以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求他墨宝的人格外多。还有一些人因求不到老先生的字,就想办法偷,偷不成则想法去骗。据说有这么一个人,趁夜深人静时,偷偷跑到于老门前撒尿,次数多了,其门前气味令人难忍,于是,于老先生便写了一个“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幅,贴在了门前。可是条幅刚贴出一天,晚上便被偷了,当然从此也没有人再来门前撒尿了。这事令于老先生觉得有趣,让人去打探个中原委,手下回报。字已被人装裱,而且还卖了个好价钱。不过,偷字的人将“不可随处小便”在装裱时拆开重新组合了一下,成了“小处不可随便”。
  这个偷字的人真可以算得上是个“雅贼”。他这一折一补,将一句随便的话变成了劝世箴言,道出了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做事的精神。

所谓“小处”,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个人的小节。而对这些小事小节,许多自认为能干大事或正在干大事的人,往往因这样那样的理由忽略,且忽略得振振有词。其实,吃鱼时卡住喉咙的往往是小刺,原因就是你忽略了它。日本有句俗话:嘲笑一块钱的入会为一块钱哭泣。这说的就是小事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至理名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告诉人们,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不厌烦小事,任何大事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老板的事业也不是天生规模就大。记得我在上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志存高远的青年,一心想救世济民。一日,一位得道高人来看他,想给他一些点拨和指引。不料才一进院门,就见满地枯叶,房间里也脏乱不堪。高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说:“瞧瞧你这屋子,脏成这个样子,乱得这么糟糕,你怎么不收拾收拾呢?”孰料这个年轻人还真的不买账,胸脯一挺,说出一番宏论来,其大意是:大丈夫应该胸有大志。要扫就扫天下,怎么可以扫这一间屋子呢?高人也来了脾气,脱口说了一句传之后世的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两人讨论的问题,表面来看只是涉及简单的劳动,其实质还是做人与处世的态度。所谓扫天下,那是一定要先扫这间小屋的,而扫这间小屋,又何尝不是扫天下的一部分呢?《增广贤文》里说:“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曾国藩也说过:“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还有一部名为《细节》的小说,其题记为“大事留给上帝去抓吧,我们只注意细节和小事”。作者还借主人公的话作了注脚:“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细节里来得有意义。”能收拾得了一间屋子的,至少就有了收拾天下的基本经验。
  但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问题,实在是令无数的有志青年犯错误。圣人说大丈夫要“禁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禁口就是不要搬弄是非,修身呢,就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周恩来总理形象气质俱佳,获得了世界赞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翩翩的风度来自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的自我苦修。我读到他关于修身的自我约束条款,第一条就是“面必净”。一个叱咤风云数十载的历史伟人,自我修养却是从洗脸刮胡子开始的。正因如此,他才会在世界的舞台上,一举手一投足都倾倒世人。

  做人如此,做事业做企业更是如此。《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就提到:三株曾是国内一家很有知名度的生产保健饮品的大型企业,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几乎直达每一个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是一个“常德事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便使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这座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难得的企业管理帅才吴炳新为此大病一场,且收到了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同时也使企业界多少人为之唏嘘不已。当然,三株的垮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却印证了一个关于细节和小事的不等式:100-1≠99,100-1=0,功亏一篑,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据说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冼厕所开始。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去干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做大事。还有有关企业管理质量的“海恩法则”更是提纲挈领。这个法则简单地说就是: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 300起事故苗头。解决好了每一个小小苗头,就能保证飞机飞行万无一失。
  当然,我们说要从小处着眼,注意从小事做起,并不是指那些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芝麻小事,而是指那些为了达到成功必须做的具体事,它和不分轻重缓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着本质的不同与区别。

  以前有一句先哲的口号,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倒有些冒昧地主张,人不妨先解放了自己再说,如果人人都先解放了自己,不就是解放了全人类么?其理说的还是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9 01: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