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3|回复: 0

物价飞涨:基尼指数问鼎和谐新政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6
发表于 2007-7-30 21: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菜篮子米袋子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

目前,生活必需品物价飞涨,已让普通老百姓面临尴尬。

7月,西部特大城市成都鲜猪肉价格已涨到13`14元/斤,鲤鱼6元/斤,草鱼8元/斤,涨幅近1倍。

海外媒体早就披露,近来才被大陆媒体低调证实的猪蓝耳病疫情,由“民间传说”成为“正式新闻”。与十六大前夕那场非典被捂住真相不同,十七大前夕的猪瘟事件终于被悄然公开。公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封锁消息掩饰真相。大陆传媒近期公布的数字是:“截至7月10日,共发生高致病性猪蓝可病1432221头,死亡39455头。”这个数字显然是保守的。四川泸州某村,所有村民所养的猪们一夜之间集体死亡,无一幸免。据可靠消息,国家已调拨储备猪肉以应不时之需。

淮可流域、长江上游地区的洪泛灾害,为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和涨价推波助澜,雪上加霜。

猪肉价格是生活必需品的晴雨表,蔬菜价格也随之翻墙。大米价格也上涨了30%~50%。

猪肉、鲜鱼、蔬菜、大米,即所谓“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关乎国计民生,直系社会稳定。可是,多年来政府以“市场经济”为由,已经疏于关心此类“鸡毛蒜皮”之事,只是哪里受灾了就拨送一些食品,平时几乎不管。然而,对“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的疏懒,恰恰是政府部门最起码的不作为。

为什么猪肉、蔬菜涨价,除却一些隐性原因之外,还有农业退耕还林、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养殖亏损、局部地区阶段性严重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猪养殖、存栏、屠宰量的相对下降。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出国访问归来,向国人引进了“基尼指数”这个新概念。基尼指数即人们的平均月收入中购买饮食消费必需品的比率。发达国家以基尼指数来考量公民的幸福指数。中国改革开放初斯的基尼指数是0.16,2003年计至0.458,而今部份地区的“阶段性基尼指数”可能已突破0.75。这对于人均GDP刚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不说是一场新的考验。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可宏观把控吗?

近来争议得沸沸扬扬的“兰州牛肉面价格令”事件,莫衷一是。一些所谓经济、法律专家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政府放手不管”,无端指摘兰州市物价局对兰州牛肉面的零售价的上限限定。甘肃省、兰州市两级政府出台此限价令之前,就充分论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据、充分的准备和充足的理由,坚持限价不动。

有人片面认为,“要解决牛肉面价格问题,政府就应从面粉、肉价、菜价等初始物价进行干预。”这恰恰就说了外行话。面粉、肉价、菜价都是生活必需品终端物价,牛肉面价格只不过是餐饮服务的再加工食品的最终端物价。初始物价应是小麦、生猪、菜苗及耕作生产资料成本价格等。兰州市在下达牛肉面限价令之前,物价局与持监局共同发布了牛肉面的相关等级标准,确保优质优价。兰州牛肉拉面,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之一,而是兰州城市品牌和文化名片,对价格的掌控关涉到文化保护、旅游经济和城市形象。

你以为农产品——居民生活必需品涨价,农民就能增收赚钱吗?不!赚钱的只是商家。君不见,今年海南香蕉园“蕉贱伤农”,才5分钱一斤,蕉农让香蕉烂在地里,因为工钱都赚不回来;前几年成都彭州蔬菜基地蒜苔0.1元/斤,也烂在地里。但市场上今年香蕉依然是1~3元/斤,蒜台多年零售价不低于1元/斤。控制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终端价,是最有效的最科学的办法。因为商人的趋利性不会因初始物价走低就不涨终端价,况且,终端价还有可能被利益集团幕后操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市郊都有农村集体菜蔬专业村社,市区有国营、集体性质的蔬菜、肉类专售店,市场上采用双轨制,只要远郊以外的个体商贩菜、肉价因故走高,政府即国有、集体的蔬菜、肉食供应部门以最优价向居民敞开供应储备肉、菜,并且公布本季度或本月份某些常见蔬菜、肉食的最高限价标准。可惜,这些行之有效的安民、助民之举,十多年来已成遥远的记忆。

市场经济也有计划。

对生活必需品的季节性零售价格上限控制,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商家从终端到初始物价的市场行为,限制商业暴利,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而且是对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最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对执政为民的政府的管理协调服务能力的考量。

质疑统计数字CPI

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公布,全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5%;全国上半年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3.2%。

对GDP,无可辨驳的真实,“中国GDP已超过德国”的沾沾自喜,炒得沸沸扬扬。其实,中国从来就没有把德国的GDP作为追求目标。五十年代初就提出“超英赶美”,而今美国仅加利福尼亚一个州的GDP就是中国的80倍;况且中国人均GDP比仅几千万人口的德国要低得多得多。

而CPI——消费品价格指数“仅仅上涨3.2%”,是凭什么算出来的?中国老百姓年均花销于饮食必需品的费用,远大于购买衣物及日用品的花销,即使把消费结构看成吃、穿、用(不包括租、购住房)三部分,今年上半年实际CPI也远远不止上涨了“3.2%”。

数字虚假,已是久治难愈的“中国统计综合症”。

标本兼治,“降基”以保和谐

据报载,在一项调查中,中国大陆养鸡场的死鸡80%进了市场上了餐桌。低质高价的食品与人的生命价值、健康诉求、百姓收入构成了严重冲突。

国人“四高”(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用高、子女就学费用高)变成了“五高”(再加米、菜、肉价更高)。

对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限调节掌控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基本粮田、基地菜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扶持、鼓励、补贴农民种粮种菜养猪养鸡养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积极性,对生活必需品从初始到终端的价格体系按地区按季节实行调控和优化,打击生活必需品的暴力牟取行为,标本兼治,降低基尼指数,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份内职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基本手段,应当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重要目标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3 04: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