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供职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最近着手进行“海外华人文库”的筹备工作。其中,新时期以来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文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这一课题提供了第一笔捐款的,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扬名海内外的女作家周励。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批自费的留学生,周励女士当年只身携带仅有的40美元从上海去到美国,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终于在纽约立足,成功地驰骋商界。她以自身的经历为素材写出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激励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文学”的经典之作。2006年她又出版了第二本著作《曼哈顿情商》,这本仍以她个人经历为线索的小说继续讲述着她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带给人们热烈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激情。
我在收集整理关于“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文学”的作家作品过程中,征求出资人周励女士的一些意见,通过E-mail,我给她写了信,她很快就回信了,干脆利索,毫不含糊地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后来又通过几次电话,她的语速很快,似乎身边有着做不完的事情。
750)
this.width=750">周励近影
2006年11月初,周励女士作为海外作家嘉宾被邀请参加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我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大厅里第一次见到了周励女士。她穿一件看上去非常温暖的毛皮外套,下着一条黑色长裙,梅红色的绒衣和口红异常亮眼,得体端庄,十二分精神。当她得知我负责“海外留学生文学”项目时,她热情地拍拍我道:
“好姑娘,好好做!”一下子让人感受到她的爽朗和亲切。
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我陪周励女士参观文学馆。在灯火通明的文学馆里,周励陶醉了,说我真是太喜欢这个地方了,多么圣洁,我去了世界上那么多的博物馆,这里一点也不逊色,以后我每次来北京都一定要到这里看看!她仔细地看着展览,走遍了每个角落,一边听着介绍一边露出会心的笑容,时时发出赞叹,赞叹中国文学的成就。当说到那些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时,也不禁谈起自己的感受。她告诉我,当年在北大荒当知青的时候,偶尔在猪圈包糠饼的报纸上看到尼克松的一句话:“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参加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成了她一生的格言。她说,是知识的力量支持了我,所以我还要进行图书教育的工作,让国内更多贫穷地方的孩子能看到好书。
那晚回到饭店,周励女士将她的新书《曼哈顿情商》签名留言后赠送于我。读了这本书,我越加感到,这是一位多么神奇的女子,靠自己的勤奋和才智一步步成就了梦想。而最让我震撼的是她关于艺术的追求,她是一个兴趣十分广泛的人,爱旅游、写作、绘画雕塑、音乐戏剧,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激起她强烈的兴趣。她游历世界各地,仿佛在跟随许多大师一同畅游,去真正领悟文化的精髓,并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
除了商人身份,她更是位作家,她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纸笔,她的作品有时写在百慕大海滩上、有时在玛丽女皇二号邮轮上、有时是在中央公园的草坪上……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她创作的财富。
2006年的圣诞节期间,我收到了周励女士寄自美国的信,拆开来却是一张卡片,一辆小红车在白雪中载着一棵绿棕榈正开往前方温暖的家。卡片上周励女士潇洒地写着:“祝圣诞快乐新年好!我们合作成功!带动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文学馆!”我握着小小的卡片,感受着从大洋彼岸传递过来的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