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08|回复: 0

缺乏宽容的社会是伪文明社会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7-10-31 2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10-11 04:57 发表
作者:徐迅雷

    在和平与平和的环境里,人们似乎不是太关注这么个纪念日——“国际非暴力日”。2007年10月2日,人类世界迎来第一个非暴力日,这是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今年6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建立“和平、宽容、理解和非暴力”的文化。10月2日这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致辞,呼吁弘扬“真正的宽容和非暴力”。(10月3日新华社)

  10月2日是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日,这位伟人出生于1869年。“甘地当年的和平斗争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甘地把非暴力融入日常生活,激励无数人去寻求更加美好、更加充实的生活。”潘基文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传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潘基文说得有道理,的确,当今世界各个社区中的不宽容现象越来越多,不同文化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极端主义教条和暴力意识形态在不断增强,温和力量在步步退缩。“现在亟须扭转这种趋势,在从个人到国家的每个层次上,弘扬真正的宽容和非暴力”。

  早在14世纪,“宽容”一词就在法语里出现了,本义是指对于某种自己不赞成的事物,出于宽厚、忍耐而表示容许、容忍,并不加以禁止、阻碍或苛求;或指容许、容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思想、习惯、行为等的内心情绪。手头有大部头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其中对“宽容”有详尽的阐释,认为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宽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

  在人类文明史上,宽容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宽容是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和平这些普世价值的一个侧影。从房龙的名作《宽容》,到伏尔泰的小册子《论宽容》;从密尔的《论自由》,到洛克的《论宗教宽容》;从伯里的《思想自由史》,到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从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到图图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从甘地的《甘地自传》,到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无不闪烁着宽容的睿智之光。然而,大至国际社会,小至社会个人,如今太多的人已不知“宽容”为何物。

  比如一位足球转播解说员一次激动的解说发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皆不宽容;比如不久前 171条汉语新词发布,太多的人无法容忍这样的“行径”;比如探索性强、失败风险高的科技创新,一旦失败,有人就把它当成“伪科学”猛打一耙……在政治、社会、文化、文明领域,没有宽容就没有和谐、就没有未来。社会文化和政治文明重在尊重与宽容。宽容与文明成正比,宽容与和谐成正比。缺乏宽容,所谓文明社会其实是伪文明社会。在那样的不宽容社会里,到处充满着争斗、杀戮、暴虐、专制、黑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宽容从未挑起内战烟火,偏执却能造成尸横遍野。”

  当然,宽容是有底线的。宽容不是对强奸杀人放火这些犯罪的宽容,不是对发动罪恶战争、血债累累的刽子手的宽容。战火纷飞中持枪的战士对持枪的敌人何谈宽容,你刚“宽”,人家就不容你而一枪把你毙了。但对俘虏就有宽容。拉夫列涅夫中篇小说《第四十一个》中的“战士她”对“敌人他”,就一度从宽容发展为爱;但他逃跑时由俘虏变为敌人,她就一枪射了过去,让他成为死在她枪下的“第四十一个”。

  从远一点看,宽容闪烁着人性辉光,然而这样的宽容是对政治、宗教、思想、文化、为人、处世而言的。但无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政府组织来说,在非战争的和平时期,宽容就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宽容,那么民主、自由就成为奢谈。政府意味着秩序,人性表现为自由;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既是向自由世界的迈进,亦是向必然王国的回归;而自由世界的本质,就离不开“宽容”二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15: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