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1-22 07:11 发表 wen 芦笛
芦笛 最近,某网友谈美国穷人富人的系列文章,触到了我早就观察到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在西方,无论是美国也罢,英国也罢,德国或其他欧洲国家也罢,都有无家可归的乞丐,这些人中有白人、黑人、南美人,但唯独没有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在国外可能作奸犯科,嫖妓宿娼,卖淫赌博,走私贩毒,但无论怎样都能活下来,绝不会去街头当伸手大将军,这与在国内可完全是两回事。我没有统计资料,但主观感觉是若论乞丐队伍的庞大,中国大概当之无愧是排在世界的前列。这当然这是说绝对数量。论相对比例,中国可能远不如意大利。
网友那文章证实了我的感觉,他的一个朋友是研究无家可归问题的专家,搜集了大量资料。人家对他说还从未见到过无家可归的亚洲人,这和我个人不完全的观察一致。
既然这现象不是假象,当然就有探索其发生机制的必要。在我看来,它说明了东西方人社会文化心理的重大差别。
咱们的小学教科书提到中华民族,说的总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后一个定语完全是讽刺,除非在历史上的某个短暂时期,被某种教义迷住了心窍,变成了“神龙教”那些念着咒语的狂热分子而勇气、功力大增外(见金庸《鹿鼎记》),否则一和外敌动手便是一触即溃、一溃千里,天底下大概很难找到比中华民族更不勇敢的民族了。但勤劳却一点都没说错,天底下很难找到哪个民族比中国人更能苦吃苦做,什么苦活脏活都能干,什么艰难困苦、病痛饥寒都能忍受,四川人尤其如此。或许就是为此,英文中才多了个coolie(苦力)的外来语,这大概和另一外来语kowtow (叩头)一样,乃是道地的中国特色。
这或许就是咱们动不动嘲笑“美国少爷兵”的原因。记得80年代中国参加南极探险,某成员回来后在报上发表亲历记,提到美国探险家如何如何不能吃苦,御寒衣服稍微出了点问题就逃了回去,而中国探险队员又如何在物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云云。
这还不是咱们的全部优点。海外中国人一般都从国内带来了世代相传的“积谷防饥”、“备战备荒怕失业”、“节省每一个铜板以防万一”的小农心理,深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寅吃卯粮”具有天然反感,信奉“量入为出”。找到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勤俭持家,聚毛成毬,购置房产,然后再靠苦吃苦做,勤俭积蓄,尽快地把按揭付清,使得贷款买来的家总算成了自己的家,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到了这步,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还必须继续苦吃苦做,攒够养老保险,以免老来衣食无着。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等到退休!一旦退休,无论是远虑还是近忧就统统没有了,生活于此骤然失重,只能如芦某一样日日夜夜睡在床上,使用laptop(笔记本电脑)乱看乱写,籍此kill time as well as kill oneself.(浪费时光,消磨生命)。
这种心态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无关,乃是全民共有的。上到所谓“高知”,下至福建盲流,统统如此,概莫能外。本人有幸认识一家福建盲流,夫妇都是农村人,都只受过小学教育,除“senk you”外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但人家照样有本事在异国谋生,先打工,后开黑旅馆,不但迅速还清了欠蛇头的债务,还把家乡的三老四少一个个弄出来,小日子过得比我这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滋润。
具备这种心态以及苦吃苦做能力与勤俭创业精神的人,若还会混到流落街头,那就没有天理了。然而国内就是有大批无家可归的乞丐,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社会的组成运转方式有问题。大量乞丐的出现完全是社会造成的。不信把那些乞丐放到国外来,保险一个个迅速脱贫致富,进入小康阶段。
这在意大利最明显。意大利的乞丐之多,堪称全欧第一,治安也很差,社会问题很严重。但我在那儿从未见到过一个中国乞丐,只见成山成海的中国小贩在街头叫卖,一个个被地中海的烈日晒成了包黑头。这现象说明,中国人哪怕是在意大利那种社会问题如山的国家都能混个小康水平。
鬼子可不是这么回事,勤劳苦干的同志当然很多。但无论黑白鬼子,都有相当比例的人的人生态度令中国人大惑不解。他们似乎根本没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观念,永远无忧无虑,永远生活在眼前的欢乐之中,为此可以去借钱享乐,至于明天如何是绝对不会预先去想的。不少人本来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但就是因为不知道 “量入为出”的朴素真理,最后付不出按揭来,房产又被银行夺走拍卖了。
这还算好的。出国早期,我在思想深处还未完全肃清文革宣传遗毒,见到无家可归的乞丐便立刻想到“万恶的资本主义的罪恶”上去。某日便跟同事慨叹,说基督教乃是伪善,盖那么多华丽的教堂,却坐视有人无家可归。既然真是仁爱,何不开放教堂让无家可归者去住?
那位同事因叹道;芦笛,教堂不能住人,因为太空旷,没有生活设施,光取暖都是大问题。无家可归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我曾在某council工作过,管理过这方面工作。政府曾经专门为无家可归者盖过公寓楼。但那些人住进去后不去工作,于是就交不出bill(钞票)来。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要不到钱,就切断了供应。那些人就先烧家具,后劈地板,再锯柱子,最后整个建筑都成了危险房屋。政府为了他们的安全,不能不勒令他们搬出来,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大街上。
更严重的还是酗酒和吸毒。无论黑白鬼子,酒鬼的比例好像都远远高于国人,大概这与他们的遗传有关,或许是种族决定的容易上瘾。例如我本人堪称海量,乃是鲁迅的私塾老师背诵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千杯未醉——嗬——”。但那是遗传决定的酒精耐受力天然高于常人,不是“易上瘾性”。我能充分享受饮酒的快感,但不会如吸烟一样就此上瘾无法摆脱。不喝也不会如西方酒鬼那样“渴”得受不了,非得到酒吧去用啤酒“解渴”,最后债台高筑。我在街头布施过的乞丐,许多都喷出浓烈的酒气来。混到那惨境还忘不了花钱喝酒,甚至跟过路人讨酒钱,这种事中国人是断断做不出来的。
因此,不能不承认,与鬼子相比,中国人确有不少劣根性,但在这方面确实是一大优点。当然,这一传统心理决定了中国人缺乏冒险开拓精神,因而出不了大企业家、大金融家,这或许就是老舍当年观察到的“洗衣店和中餐馆是中国人的两大海外事业”的原因(随着洗衣机问世,咱们于今只剩一大事业了)。但这一传统保证了中国人在正常情况下免于饥寒的能力,决定了正常的中国社会的底线水平必定是小康以上。
然而如所周知,中国社会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到达这底线,解决全民的温饱问题,到了现代尤甚。不但上世纪60年代闹出饿死几千万人的大饥荒来,而且在改革开放前夕国民经济竟然跌到破产边缘。改革开放折腾了将近30年,至今还有大批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下。按官方的报道,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这只能导致一个不可避免的结论:中国的社会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剥夺了相当比例的人民自食其力的可能。
比较一下中美社会立刻就能发现,那就是大批勤劳苦干的中国人被剥夺了发财机会甚至谋生机会,当然就要严重偏离天生就该达到的小康底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奉行费厄泼赖,实行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在这种正常环境下,中国人特有的勤劳节俭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也就不会像在国内那样上街讨饭了。我看,比较和讨论这个现象其实是好事,能促进中立读者想想我们这个社会的痼疾到底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