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台湾军队不支持‘台独’,实质上就是在维护和保持台海和平”
最近几天,一篇发表在《瞭望》新闻周刊上的文章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
这篇标题为《海峡两岸军人的共同职责》的长文发表于12月9日。刊载之后立即在岛内引起关注。除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纸面媒体转载了文章的部分内容外,在台湾极为发达的网络电子媒体也纷纷进行报道。
台媒认为是“心理战”
《中国时报》在题为《中共统战国军
吁合作遏台独》的报道中认为,这篇文章是“向国军进行心战喊话”。该报分析,“一般而言,中共军方不乏对对岸关系发表评论,但经由中央级刊物,直接对国军喊话的做法相当罕见,被国军的心战专家视为,是共军实施对台‘三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具体表现。”
西沙海战的获胜证实了两岸军人“血浓于水”。
台湾媒体关注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也和文章作者王卫星的身份有关,作者目前是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主任,大校军衔。台湾方面认为,该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陆军方对台湾问题的看法。2004年该机构成立时,曾引起岛内浓厚兴趣。
389艇遭越舰重创后抢滩成功(某军迷网友翻拍自青岛海军博物馆)
作者为台军指明方向
对于这篇精心准备了一年的文章引起的反响,作者本人似乎并不吃惊。
11月6日,在福建泉州举行的“和谐海峡论坛”上,王卫星曾作了同一内容的发言,当时的主题是“维护台海和平发展是两岸军人的共同职责”。
他也没有想到,当发言结束后,从讲台回到坐位时,很多与会的台湾专家都主动上来和他握手,他们告诉王卫星,“我们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发言了,感觉很亲切”。
一位与会的香港女士告诉王卫星,她晚上会打电话把他讲述的内容告诉在台湾的老父亲——一位台军退役将领。
“过去两岸军队一直站在反‘台独’斗争的同一条战线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图谋。”王卫星给《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举例:1974年初,在大陆海军增兵西沙战场反击南越入侵时,台湾军方在封锁了近30年的台湾海峡打开探照灯,为夜间通行的大陆海军舰队照明送行。1988年3月,大陆海军舰队在南沙赤瓜礁海区反击作战时,太平岛上的台军还向解放军提供紧缺的淡水。“台湾军队不乏爱国有识之士,他们不甘沦为‘台独’的牺牲品,不愿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这是我们改善两岸军事关系的良好基础。”
“台湾军人要做和可做之事有很多。”王卫星举例说,比如把“台独”的危害性告诉台湾同胞,公开表示不愿意为“台独”而战;比如在军队中恢复反“台独”教育,把维护两岸和平作为主要职责;比如要求当局尽快进行结束敌对状态谈判,促使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比如要求当局拿出诚意开展两岸政治对话,促进两岸各项交流正常发展;比如要求当局不挑衅大陆,保证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要台湾军队不支持‘台独’,实质上就是在维护和保持台海和平,就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贡献。”
274号猎潜艇---西沙海战的主力舰艇之一,图为274艇从西沙巡航回到亚龙湾时的情景
“台湾军人应该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然而就在大陆专家发出善意呼吁的同时,对岸的当局却加紧对岛内官兵制造“台海可能开战”的气氛。
据台北“中央社”12月11日报道,根据对岛内官兵进行的问卷调查,原本只有17%的人认为台海可能爆发战争,但在今年台当局实施部队“精神战力周”专案教育后,认为可能开战的官兵比例提高至50%。所谓“精神战力周”无非是陈水扁为了向官兵系统灌输“台独”军事理念,进行“洗脑”而进行的包装罢了。
“真诚地向驻防台湾地区的军人发出呼吁:两岸军人携起手来,共创台海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明天!”王卫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真诚地希望台湾军队中的各位同仁三思而行,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为个人的发展前途,做出庄严而慎重的抉择!”他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我觉得台湾军人应该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海军舰艇正在海上巡逻,保卫着祖国的海疆。远处是海上钻井平台
参战的南海舰队扫雷舰10大队领导们正在畅谈之中(资料图)
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建于1975年,坐落在三亚市红沙镇欧家园。
在西沙海战中荣立集体二等功的海军某艇正在进行攻击潜艇训练(1974年8月摄)
在西沙海战中荣立一等功的海军某舰37炮炮长田忠槐(1974年9月7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