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诞节这个在欧美普遍流行,并在全世界也颇具影响力的节日,不仅是虔诚教徒们的盛大日子,它同时也类似中国的春节,是每个家庭聚会的大喜日子。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在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在家里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当然就少不了要在饮食上操办一下。
西方许多家庭往往一进入12月份,就开始忙着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和圣诞食物。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全家人一般都要相聚在一起,举行圣诞晚餐,开圣诞PARTY。餐桌上的食品种类繁多,而其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就是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的晚宴就算不上真正的圣诞晚餐。同时在圣诞晚餐之后,人们还要上礼拜堂报佳音,这与我国传统的春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西方,只要是耶诞节享用的家宴都称为圣诞大餐。其实所谓“大餐”只不过是比平时略显丰盛一点罢了。不过,有几道传统食品可是在耶诞节里不可少的,像是圣诞火鸡、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等。有些西方人,还习惯在晚宴的餐桌上摆一只烤乳猪。英美国家的人们还往往喜欢在猪的嘴里放一只苹果,据说这个习惯源于一些大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便纷纷效仿。至于晚餐后的甜食,一般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馅饼等,英美等国人认为,吃过这种食物之后会大吉大利、福星高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国过耶诞节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澳大利亚人就是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叠起露天灶,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可”和“袋鼠舞”,一直要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人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在美国,过耶诞节比较注重家庭布置,像是准备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晚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这上面有一层奶油,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
在丹麦,圣诞晚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在法国,每年耶诞节前后几天都会降下大雪,白雪皑皑给人一种清新和浪漫的感觉。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人们在唱颂耶稣的圣诞歌曲之后,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则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醉度圣诞。
耶诞节吃火鸡源于美洲。据说在1620年的耶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的朴里毛斯山,由于当时这里除了满山遍野随处可见的火鸡外,几乎没有别的食物,所以就只好烤火鸡来过节了。火鸡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睐。耶诞节吃火鸡便从此延续下来,成为一种传统。
传统的圣诞大餐,在最早的时候流行吃烤猪、火腿,因为在天主教国家看来,猪象征着“富裕”。不论是早期的烤猪、火腿,还是后来的火鸡、三文鱼,总之都是以肉为主。因为在靠天吃饭的时期“饥饿”是常有的事,能够在岁末享受一顿“大块肉”晚餐,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要有红酒,这个传统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征着耶酥基督的肉身,红酒代表他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应该被纪念的。圣诞红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红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干等作料,然后在火上一边加温一边搅拌(注意不可开锅),最后淋上一点伏特加,起锅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在寒冷的圣诞,亲朋相互走访,客人进门脱了衣帽和手套,马上送上一杯真是何其的温暖啊!
圣诞大餐的另一部分是甜点,像是饼干、蛋糕等。这类食品一般在耶诞节前夕就开始准备了,全家人坐在一起料理制作,孩子们也最爱参与这类他们觉得有趣的事。因为圣诞糕点可以按照他们喜爱的形状和味道来做。瑞典语系的国家在做圣诞糕点时,有一个类似于中国人包年夜饺子的习俗,就是在杏仁味的糕点里,故意放一颗完整的杏仁,谁要是吃到惟一的一粒完整无缺的杏仁,谁就是新年的幸运之神。
幸运之神当然就是可以得奖品的啰!北欧人奖给幸运之神的,经常是个带着红蝴蝶领结的小猪型大饼干;在荷兰和德国则是小黑人彼得,大小有一个手掌那么大。可见,在西方吃圣诞大餐不仅可以一饱口福,而且还可以领略一种极具情趣的饮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