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2-26 13:19 发表
在座的有很多家长,现在我也能比较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去得克萨斯A& M的时候,我们的女儿才六个月,放在小筐里从Georgia拎到College Station,转眼之间她已经变成了一个一米六五的大女孩,读高中一年级,现在我更能体会到这种为人父母的这种心情和这种期待。原来我父母教育我的时候总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第二句大家都知道,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觉得这个总结的真是比较有道理。我也观察过,这点高老师是做父母教育的典范,他在他的书里,在他的博客里面都有很多的论述。我觉得我从做父母和做子女教育这块,不能说是很成功,但是我做的还算可以。我也基本归纳了一下,在美国那边,教育孩子和中国大陆教育孩子有互补的地方,中国父母教育孩子有他的长处,美国人教育孩子也有他们的长处,我觉得这两个有机的结合一下比较好。谈具体的问题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整体的美国华人,我们这算作第一代移民,我们的第二代ABC,就是在那生在那长的这代人的教育。
今天上午在北京论坛,我接受了北大学生记者团的两位同学的采访,我就跟他说了一下,对第二代移民子女的教育,我是特别赞赏加州伯克利大学前校长田长霖讲的一段话,他在过世之前有一个访谈,他说,我和我夫人对教育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他的子女都是在美国生的,他说他教育他的子女,告诉他们,你们是美国人,在美国生长工作,你们要尽到美国人的义务,也要争取到美国人的权利,让他们在美国人面前不要有自卑感,要有自己的自信。虽然我们亚裔人口在美国占不到 2%,还是少数民族,你们不要有自卑感,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他也教育他们的孩子,他说你在华人群体,华人社区里面要认同中华文化。你要知道你的根是在中国,要能讲流利的汉语,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后来他就说了,我认为是最精彩的,他说最糟糕的就是第二代,像我们的子女在美国出现最糟的情况就是他们在美国人面前非常有自卑感,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就是处处觉得不如人家,然后在咱们自己的同胞面前,特别是刚去的这些美国人,他们又觉得他们是美国人,先来美国的,比你们又高,这种是最糟糕的这种局面,他们就告诫我们,田长霖就说在美国的第一代华人,你一定要告诫你们的子女,在美国人面前一点都不要有自卑感,要有这种自信,他们就是美国人,要跟他们享有一样的东西,但是在华人面前,华人要有自己的文化、独立性,就是要认同这个,我觉得他这个说得非常有道理。
高老师的书里面已经谈到好多了,就是总体来说美国的教育更侧重这种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动手的能力,更尊重个性的发展。那么华人的家长更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在那边华人家庭的小孩子,总体在班里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这里面有一个解释,就是他们在学校受学校的松散教育,回家都是父母逼着做作业,做题,都是按照中国的这一套,所以他分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所以他们考得成绩,都是非常好的。我跟很多美国的家长聊过,他很害怕有黄脸皮的亚裔孩子,为什么呢?他们说,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都考不过(亚裔孩子),班里一旦有几个亚裔的孩子他们就感到恐惧了,学习怎么也赶不上他们,说你们这个中国人的教育搞得是好,就是放学之后家长都管的很严,做作业,什么活都不让干,除草、打扫屋子都不让干,这是我注意到的。
中美教育互动平衡发展
其实要把中美两国都有的教育互动起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模式,其实美国我觉得它有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比如美国录取好的大学,这个高老师会给你们讲的更深入,他真正看你的东西是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就是说你学习成绩SAT和你的写论文学习academic确实只占三分之一,在中国大陆光靠一个高考分,就能进北大,这在美国是不可以的,光靠学习成绩好,进不了哈佛和耶鲁,这些一流超级好的学校,那他们还看什么呢?我觉得他这个考核按照咱们的话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他的德是看什么呢?看你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比如说你做学生会主席,你参加过很多实践活动有这种协调组织能力,就是说你光是一个学术社团的成员,这个还不太算数,但说你是这个学术社团的创立者,这个在他申请材料的时候,人家一看说这个孩子有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企业家的胆识和创造力。这一点,我总拿高老师的女儿给我女儿做榜样,我说她是非常balance的,她是进哈佛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如果专靠成绩的话,他们年级有几个比她好,但是哈佛并没要,就是因为她德智体几个方面都特别出色,在学校乐队里也是 leader,这方面是看的非常重的。
教育为了服务社会
还有一个德育教育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而且值得借鉴,他不空洞的说是思想学习。德育培养在高中生的时候,大学录取的时候都要看有没有做义工,每周有五个小时到养老院,到医院,或者是公共图书馆,还有给无家可归的人做义工,就是volunteer打义工的,这个是你要做记录的,他都有记录的。实在没有义工可作的话,为了你们社区保护环境的话,也可以每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你们小区里面走走,把所有人丢的垃圾、易拉罐都去捡起来,放在那,然后家长签字。我说,你要不捡的话我没法签,我要如实反映学校的报告。他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孩子这种爱心,参与公众事务,然后让他们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子,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人才的培养其实最重要的教育是强调这种教育的成分,最重要的是人要服务社会,假如人都是为自我考虑的话,非常自私的话我觉得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人最终要pursue你自己的interest 的,但是ultimately是你自己丰富你自己的知识、你的能力,最后你要贡献社会的话,是要超越你这种自我为中心的这种self-interest pursue,这样的话你才能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来贡献社会、服务社会。而且,从人心的角度来讲,你也会更有成就感,所以德育的这方面,我觉得是美国的高中的这一块,当然他的很多说教的那种教育,学校也不管你了,没有这种德育课和思想政治课,他都是当地社区的教会里面来教这些孩子的,然后学校要求你们把这些付诸一些行动,而且作为高考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
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另外,体育这方面,你要有任何方面的一个专长,你报考学校的时候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我觉得美国是真正的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因为他是全民办体育,而且父母的这种参与,我原来只是听说过,因为我女儿自从五年前开始游泳,我跟我太太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参与我女儿游泳队的活动,因为他们是个游泳俱乐部,Swimming USA是他们组织起来的。他们有自己的网站和自己的比赛,都是自下而上的过程。美国没有国家体委,美国奥林匹克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这些所有的专项运动都是自发的。大家别忘了,美国体育界可能是金牌最多的,但是都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这么一个过程。我女儿是她们游泳队的成员,别的体育项目我不太清楚,没有资格评论,我就借助游泳给你讲一下父母的参与,当然我知道有很多人打棒球,打橄榄球的,有踢足球的。我女儿游泳这项运动基本是每两周要去德州的其它地方参加比赛,而这些比赛从交通到食宿都要自理,他们队里不管。因为这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父母都要到那里做义工,这是他们参加游泳队的要求。我和我太太都受过培训作游泳比赛的计时员,后来我说我学那个有点太复杂了,我干这个事不行,我说我在底下帮着看衣服、倒水这些行。后来,我也在那里结识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其它朋友,他们都有平常心,他们很多都是非常有成就的律师,很多都是非常有成就的各行各业的精英。我通过参加我女儿游泳队,也结识了一帮美国社会的其他朋友,他们非常热心,非常dedicate。后来我就理解了,为什么游泳能搞得那么好,他是一个自发性的,群众普及的,不完全为了指标努力的,非常严格的,都是按照正规的比赛规则,是民间的而且都是靠义工,能做到那种程度的话,我觉得非常可贵。
受到尊重才能激发创造力
了解美国文化要去看两个地方,一个是看体育比赛,看一下他打橄榄球,对于橄榄球的狂热几乎达到了宗教性的程度,你要是不理解这个的话不能体会美国文化。他们说理解美国文化还要去他们的教堂,美国95%的人,都是信基督教的,教会在美国社会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像这种父母的参与是需要有奉献精神,而且不完全是为了近期的gain,不是short term gain,这是他整体研究教育的一部分。另外我觉得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是受到个性的发展,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就是说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把他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就是得到一个重视,举个非常小非常小的例子,你们到了美国之后去美国餐馆吃饭,都知道美国的餐馆都会单独给你一个叫做小孩的菜单,叫做kids menu,中国我去了这么多地方,去过这么多餐馆,我带我们的闺女去过这么多地方,她第一次还要kids menu,后来我说这是中国,大人小孩在点菜的时候都用同样一个菜单,这点跟美国不一样。
从restaurant就能反映出美国的社会对儿童、小孩和青少年一个单独的考虑和尊重,不会跟大人苟同,从教育上也反映出来比较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这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一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考虑的时候,受到这种尊重,那么他内在的那种创造力才能得到极大的激发,他才能成为更为有效的人才。
by 隋殿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