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旅西华人大多以青壮年为主,当自己在西班牙这里稳定下来以后,国内那些“养儿防老”的老父母们,也追随在外闯荡的儿女,一起来到西班牙。异乡陌生的环境,以及与中国迥异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备感空虚和寂寞。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以后,本来应该歇歇的他们,又开始了新的适应、困惑,甚至是打拼。
难以排遣的寂寞
老年人追随儿女来到西班牙以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无尽的寂寞。上了年纪无法再学一门语言,整日只能守在家里,与几个家人交流,寂寞难以消除和排解。一位七十多岁追随女儿来到加那利海岛的老人,刚到那里时,看到白沙、碧海、蓝天,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可时间一长,他却发现这美景后面随之而来的孤寂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由于女儿开了家餐馆,整日很忙,无暇陪他,那位老人只能整天一个人孤独穿梭在加那利天堂一样的美景中。虽然周围游客如织,但对于不会外语的老人来说,可谓是“旁若无人”。在无尽的寂寞中,老人翻烂了家中所有的中文报纸和书籍,最后说啥也不在这“画”中呆了,坚决要回中国小镇上的养老院。
像这样异国街头上的孤独华人老者在西班牙还有很多,在马德里PRINCIPE
PIO火车站附近,几乎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华人老婆婆,独自一人坐在路边的台阶上,默默地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大街。在忙碌而喧嚣的街景中,老婆婆凝滞的面容和无助的眼神,却让人感到孤寂得恍如隔世。
为了排遣寂寞,许多过来的老人都会帮着儿女带带孩子,或看看店什么的。可由于年老体衰,加之思想观念不同,他们也会与子女产生许多的隔阂与矛盾。无法和外界交流,活动局限在自家院墙中,由此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更是让人有“真空”般的感觉。一位年届七旬的浙江老人,几个子女都在西班牙做生意,由于生意做得很大,所以他们给老父亲在西班牙创造的生活条件也很好,不但在郊外买了房子,还雇了保姆。令他们吃惊的是,古稀之年的老父亲居然要和与儿女们岁数相差无几的保姆结婚。得知消息以后,父子、父女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虽然子女们最后无奈接受了老父的再婚,可他们能理解父亲那句大实话“我就要找个说话的伴”背后的孤独与寂寞吗?
日常生活的艰难
老年人跟着子女来到西班牙,要想实实在在扎下根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地颐养天年,可谓是难上加难。这些难题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收入、饮食,到医疗、文化等等,都会使这些漂在国外的老人举步维艰。
大约从2006年夏天开始,在马德里市中心的SOL广场周围,就经常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华人老婆婆在街头兜售扇子和吸铁石等小物件。这位两腮凹陷,一脸沧桑的老婆婆,从马德里炽热的夏天,一直到阴雨连绵的冬季,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在行人穿梭往来的街头。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她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被女儿接来西班牙后,看到女儿打工收入不高,就自己出来卖散补贴家用。看着她额头上的丝丝银发,在被太阳晒黑的深凹皱纹上,伴着街头的寒风摆动,那情景真是让人动容。老人辛酸的异国生活,提醒大家,在自己立足未稳,不能给老父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千万不要冒然把他们接过来,让其再次经历国外人生的凄风和苦雨。
对于老人来说,在国外生活,即使有经济上的保障,也很难做到安度晚年。一位八十多的老伯伯只有一双儿女。女儿在国内,儿子在西班牙。由于抱着老了靠儿子的传统思想,他随儿子来到了西班牙。在西班牙,虽然儿子儿媳能给做上吃的,洗好衣服,但由于国外生活压力大,两个人都很忙,所以无法变着花样做吃的。有时老爷子提出要吃老家的风味食品,或国内的土特产品,不但儿子没时间做,就是买材料,可能都无处可买。由于年老多病,他是医院的常客,可因为语言和中西治疗手段的不同,每次看病,就是一场翻译和治疗说明的“大会战”,最终,治疗通常是在似懂非懂,似有效又无效中,草草收场。为了彻底检查身体,同时也为吃上日思夜想的家乡菜,老爷子终于在坚持了三年后,改变了思想,回国投奔女儿了。
在国外与儿女们生活,老人们除了会遇到国外环境所带来的特有困难以外,还和在国内的老少共居一样,要面对难缠的婆媳关系、儿女不孝、代沟等等困难。这些普通困难与国外特有的困难相结合,就很难让老人安居乐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