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子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其在上古时期出现后,随着朝代的发展,其功能由其最初的障面、遮阳挡风、纳凉,逐渐形成了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为核心的扇子文化。
在扇子上作画始于三国时期。唐人张彦元《历代名画记》载,主簿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他就顺势画成了一只苍蝇,但似乎并不美观。魏晋时期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开始流行,并且在以后诸多朝代盛行不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在扇子上题字的见于记载的第一人。《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王羲之来到绍兴,见一老妇拿着十多把六角竹扇在市场上卖。王羲之心生怜悯,问道:“一把扇子多少钱?”老妇回答道:“二十文。”王羲之取出笔来,在每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并告诉老妇说:“你卖时就说是王右军所书,可以卖一百文。”将信将疑的老妇将带有题字的扇子拿到市集上,众人争相抢购。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座“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之处。
王羲之开书法家在扇子上题字的先河,其子王献之则是开画家画扇之风的重要人物。《太平广记》记载,王献之擅长绘画,一次他为将军桓温画扇,因为笔误,画成了乌驳牛,又书《驳牛赋》在扇子上,书画一体,极为精妙。王羲之和王献之在扇面上的题字作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唐两代,扇制品已相当精美,而且花色品种很多,扇子更加为人们所喜爱。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唐朝太宗皇帝书法很有名,他曾在端午节时,亲笔书扇赐予近臣。根据《唐书》记载,在端午节期间,扇子不仅用来赐予活着的人,而且还被用来追荐死者。在唐朝之后的宋、明、清朝也都如此,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也十分流行。宋朝徽宗的草书团扇相当有名。
宋朝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据说折扇源自日本,北宋年间作为贡品传入中国。因为它易于携带,又有舒合之妙,成为文人雅士掌中物。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就擅长画扇。传说他为钱塘太守时,有一人起诉卖扇子的店欠他二万钱。苏东坡将店老板抓来,店老板说是因为天气持久干旱,而且天冷,所以卖不出扇子。苏东坡就让店家拿来二十把白纸面扇子,然后随意在上面画上草木、怪石。店老板刚将扇子拿出门,就有人以千文钱购买,于是他偿还了债务。可见,苏东坡画扇的声名之高。
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许多文人都喜欢在扇上舞文弄墨,表达志趣,所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虽然书面扇面幅不盈尺,但是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也因此出现了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品种:“扇画”。
比较著名的有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书法颇佳,诗文也不拘一格。他的扇面书画极为有名,传世至今的珍品有《三房客至》。扇面上远山朦胧,近处树木葱郁,几间草房掩映其中。上题小诗一首:“红树黄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人来借看花。”画兴诗意,融为一体。关于唐伯虎与扇子的故事民间流传甚多,这里再举一例。
因为唐伯虎画扇面非常出名,一些人为证明是否名符其实,所以就故意出难题刁难。一天,来了一个自称云山居士的人。他对唐伯虎说,如果唐伯虎按照他的要求画出扇面,他愿出画价的三倍购买扇子;如果画不出来,他就要拿三把上等的扇子。唐伯虎同意了。说好之后,唐伯虎准备开画。来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面上画骆驼好了。”
唐伯虎执笔就画,来人忙说:“在这扇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要画一百只。”
唐伯虎点点头,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沙漠中间是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山下林茂路弯。随后,唐伯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唐伯虎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急忙说:“不够一百只骆驼啊。”唐伯虎立即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打油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见了,哑口无言,只好付了三倍的价钱走了。
明代另一位擅长画扇子的是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现保存在南京博物院中一柄书画折扇,就是其留下的一件精品。扇面一面画的是雨景山水,虚实相宜,自然山水与人融为一体;另一面是一首《夏日睡起》的诗歌,清新隽永。
明代还有一个叫支廷训的文人以拟人的手法为扇子写了一篇传记,名为《持风使者传》,讲述了扇子的历史、功用、种类和特性等。从此,人们又将扇子称为“持风使者”了。
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中只画过十把扇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年,郑板桥回兴化老家过年,到了镇江,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身上的钱就没有了。他不想打扰朋友,就想找家旅店住下来,可连找了几家,都因为没钱被拒了。好容易找到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第二天,店老板来到郑板桥的房间说:“先生,我们店小利微,生意清淡。你如果有钱,请先付给我,添些年货;如果没有,那就委屈你,和我们将就着过年了。”
郑板桥看着憨厚的店老板,想了想,就让他去街上买些白纸面的扇子,等自己画好后,再拿到街上去卖,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将信将疑的店老板买来十把白纸面的扇子,郑板桥连夜画好。
大年初一,郑板桥对店老板说:“你马上开一扇门,拿张凳子放在门外。然后拿把扇子,不停的扇。如果有人要买,你想要多少银子就卖多少银子。”店老板在门口扇啊扇啊,一会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有一个识画之人,一看是郑板桥画的扇子,就问店老板要多少钱一把。店老板伸手要二两银子,那个人没有丝毫犹豫,掏出二两银子买了把扇子。其他明白过来的人也纷纷索要扇子,一会儿九把扇子就都卖光了。等他卖完后,发现郑板桥已经拿着剩下的一把扇子走了。当别人告诉他为他画扇子的人是郑板桥时,店老板十分懊悔自己没有好好招待他。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