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3 2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DarkOrchid"]陆游的读书诗
陆游不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个学问家,在历史、训诂、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是与他一生勤奋读书、严谨治学分不开的。近读放翁《剑南诗稿》,对他大量的咏读书的诗篇颇感有兴趣,记下献于读者诸君。
放翁有一“书巢”。他的《读书》诗云:“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新未触。”这 “书满屋”的“屋”便是放翁自命为“书巢”的屋子。这是他58岁那一年(1182年)在山阴家居时所建造的一个“书房”。放翁有《书巢记》写道:“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也?’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仙巢也。’”(《渭南文集》卷十八)由此可见“书巢”藏书之富。放翁之父陆宰是当朝著名的藏书家,有书 13000馀卷。放翁接过这笔文化遗产,加之自己苦心搜求,藏书当更富了。
“爱书即欲死,人笑作书颠。”放翁爱书如痴,读书也如痴。《诗稿》中诸如《春夜读书感怀》、《夏夜读书自嘲》、《秋夜读书戏作》、《冬夜读书甚乐》之类颇多,生动地记述了诗人读书的勤苦和无限乐趣。如《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描写诗人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最感人的是冬夜,窗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室内诗人却一洗睡意,精神振奋。“朱黄参笔墨,照映灯花红。”读书忘掉了饥寒,至“至乐”之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只读书本,不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不免肤浅。放翁强调“躬行”,亲身体验,把书本与实践结合起来,去实践去做。他勉励自己“善言铭座要躬行”(《自诒》),告诫子孙“字字微言要力行”(《睡觉闻儿子读书》),指学习古人,就要学古人之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干利禄,不污大节,坚贞自守。放翁一生磨砺志节,甚至在梦中也不忘勉励自己:“富贵夸人死即休,每轻庸子觅封侯。读书历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诗稿》卷九十五)放翁可以作我们今人的一面镜子啊。
[color="DarkOrchid"]袁枚的读书诗
清人袁枚酷爱读书,有《读书》诗曰“不愿玉液餐,不愿蓬莱游;人间有字处,读尽吾无求”;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又有谓:“榆村又有句云:‘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知,终日会糟粕。’此四句可为今之崇尚考据者下一神针。”
和许多文人一样,袁枚也经历了少年时“家贫不能买书的困窘。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一则“好书之癖”,自言:“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逢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但是“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这同样是读书人的通病。由此可见,光买书不行,买了以后还得快读,且要常读。因为买书不等于读书,书多不等于学问多。何况有些重要的书不是读一两遍就读得懂,记得住,因此书要常读常翻。不过,袁枚的“自言”也许是过谦之词。作官后公事再忙,他也会手不释卷的。不然,他怎么能成为名家、大家呢?
袁枚不但喜欢读书,喜欢买书,更喜欢藏书,有《秋夜杂诗》为证“书堆至万卷,岂无三千斤。如何藏之腹,重与凡人均”;又《书仓》“聚书如聚谷,仓储苦不足。为藏万古人,多造三间屋。书问藏书者,几时君尽读?”《消夏八首·曝书》:“问富数书对,收藏却最难。趁兹三伏好,分作几回摊。线脱忙教换,云遮怕未干。蠹鱼应一笑,未必子孙看。”这身之成为他伤老的一大心事。《灯下理书不能终卷,自伤老矣》:“百物决可舍,惟书最难别。欲重温一番,桑榆景太迫。翻经恐遗史,读子虑失集。追思购买时,千金不顾直。简断为搜全,编残替补缺。精华多手抄,驱使当吏卒。旦夕与绸缪,丹黄与甲乙。几支蜡烛光,几点心头血。子孙未必知,蠹鱼或能说。今朝大整理,吾生万事毕。懒写纸三千,自惭年八十。且喜书中人,九原尽罗列。不久即相逢,何须更私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