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9|回复: 0

反人类的北京楼漠漠 高危儿童激增

[复制链接]

0

主题

2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11-1-8 15: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版:北京科技报


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为代表的儿童成人慢性病为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造成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肥胖。过去20年间,北京市儿童肥胖率增长了5~7倍,这些快速积累起来的儿童肥胖人群,势必成为10~20年后北京市慢性病人口的后备军。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北京人的首位死因和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病,其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均位于全国之首。” 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米杰说道。

  据了解,北京目前慢性致死性疾病的发生年龄正在逐步提前。以急性心梗为例,2007~ 2010年间,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是35~45岁年龄组,这意味着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的起始时间也在提前,也说明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低龄化,新发高血压病人中青年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儿童肥胖率上升之快令人担忧。”米杰指出,过去30年间,儿童肥胖率上升速度远远高于成人,北京中心城区甚至上升了几十倍,儿童肥胖率超过了百分之十,而在过去则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在她看来,成人慢病与儿童健康状况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儿童发育阶段,环境因素带来的副作用更大,儿童中虽然没有出现成人那样极端的疾病,但已经出现了早期症状。”米杰告诉记者,“我们在门诊中发现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以及严重肥胖前来就诊的儿童患者越来越多,但在医院以外的儿童总人群中的状况如何,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出这个人群的真实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预防。”

  为此,从2003年起,由北京市科委支持、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的“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将成人慢病的防治理念提前到了儿童青少年时期。这个项目分为三个周期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2007年,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摸底工作。

  该项目组对全市7个区/县的23422名0~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了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调查、测量和临床诊断,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一份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完整人群(18岁以下)的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米杰坦言,结果比想象的更为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10%,在2000年的水平基础上又上升了47%;高血压患病率为9%,血脂异常患病率为9.8%;糖尿病为1.53‰(10年前低于万分之一),此外,空腹高血糖检出率为2.45%, 后者代表罹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Ⅱ型糖尿病,也就是由不良生活行为导致的糖尿病已占儿童糖尿病总人数的43%,而10年前这一数字不到5%。

  研究还表明,在儿童青少年患这4种疾病中,肥胖是其他3种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肥胖儿童患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的概率分别增加了 5.4倍和2.8倍;患脂肪肝的概率增加51倍;患代谢综合征的概率增加32倍。而这个年龄段的肥胖和高血压与成年期的肥胖和高血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国际上很早就提出血压是存在轨迹现象的,也就是说,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处于高位,如果不加干预,这种状态几乎会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始终都逃不出高血压这个群体。

  因此,早在1987年,当时儿研所的专家就在北京中小学生队伍中建立了一个6000人的儿童血压队列,持续观察。尽管该队列研究在1994年以后一度被中断,但儿研所在2005年至今重新跟踪其中3000人的血压及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最新进展情况时发现,那些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偏高的,有43%发展为成人高血压,并且多为二级、三级高血压,病情较为严重。

  从2008年至今,是该项目的第二阶段,据米杰介绍,今年一月初,课题组首次建立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从而为早期发现血压偏高的高危儿童提供一个实用诊断工具。因为,只有尽早知道哪一类孩子容易发生慢病,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早期防预。

  她向记者解释,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统一采用140/90 mmHg,相对简单,易于掌握。但儿童血压标准要相对复杂,主要因为儿童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血压水平随年龄和身高的增长而升高,即使处于同一年龄和身高的男、女儿童之间的血压水平也有差别。儿童高血压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不同年龄发育水平、不同性别的特点,排除正常的生理变化因素,因此,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正常血压水平都是不同的。标准产生以后,还要通过长期追踪观察评价该标准对儿童远期罹患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研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均很大,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对疾病认识的增加,该标准还将进行不断的调整。

  2005年,北京市政府开始为全市中、小学生每年一次的体检买单,并将血压列为常规检测项目。这为课题组研究北京市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医生在学生体检过程中进行早期筛查。在8岁以上,患有肥胖、黑棘皮症(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皮肤体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通常指男生在 14岁以上,女生12岁以上),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这些条件中,如果满足两个或以上条件的,医生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做血糖检测。

  对于这些筛查出的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或存在早期表现的儿童,课题组还提出了综合干预模式。米杰强调,与成人慢性病治疗不同,全球范围内都不提倡对儿童采用饥饿、药物、物理疗法。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一种针对儿童高血压的药物,因为任何降压药物都存在副作用。因此,米杰表示,要以生活行为干预为主,提前预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于是,课题组针对北京儿童健康状况制定了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南》。据介绍,截至2010年完成的初稿,指南涵盖了膳食营养、保持体质、保持健康心理和从小远离慢性病四个层面的内容,明年有望正式出台儿童青少年读本。而且,该指南为开放式,根据儿童健康状况的不断变化,还将收录更多的内容。这也是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米杰表示,“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项目还将不断延伸,未来希望能效仿西方发达国家,把限制不良生活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真正起到规范作用。项目的第三个周期是从明年开始利用现有的儿童高血压和肥胖标准,依托现有的评估制度,对高危儿童进行筛查,诊断,评估,转诊和干预效果的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7 09: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